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云何正见?谓圣念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诸贤!云何正志?谓圣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心伺、遍伺、随顺伺;可念则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就可以入涅槃。然而阿罗汉入涅槃前,必定有所疑:阿罗汉入了涅槃到底是不是断灭空?因为有所疑,就去请问佛,佛就告诉阿罗汉:阿罗汉入了涅槃,并不是断灭 | 三摩地 2018-07-22 |
|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解脱道的行者虽然不知或不能证得法界的实相——真如与佛性,但是他们通过修行能够断除一念无明,舍报后就可以出离生死轮回——取无余涅槃。当然这个无余涅槃与佛地的无住处涅槃有着很大的不同。解脱道的行者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身见、我见、我执是一切有情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身见是指众生执着色身为我。我见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既然小乘经典已经证明有八个识,那大乘呢?大乘菩萨跟声闻人不一样,因为声闻人没有实证到第八识;声闻的阿罗汉,最后把自己灭除掉之后,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表示他要入无余涅槃,是要等他命终之后灭尽五阴十八界,他才真正入了无余涅槃,可是入了无余涅槃的状况是如何呢?他还是不知道,还要等到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可是成为不生法时,他没有存在了,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因为大梵天王及释提桓因等天主们下来人间请求佛陀怜悯众生,请佛常转法轮,令佛法常住、天人增广;所以佛受到请求而不入涅槃,因此就思索应该如何来为众生解说佛菩提深妙法。因为佛法太广大、太精妙、太深奥了,只好先针对久劫已修佛菩提道的根性胜妙的菩萨们说法;才会有对菩萨们宣说的《华严经》,从人间讲到天上,这就是五时中的第一时。这个华严时又叫作顿教,也就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寻思与现观,在六住位满心时,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乃至于化道既圆将入涅槃时,又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问者,可以赶快发问,由此可以看出四圣谛在佛所说法中的重要性。所谓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者,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云: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为谛。又彼自相,无有虚诳;及见彼故,无倒觉转,是故名谛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阿育王)。统摄赡部。感一白盖。化洽人神。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真谛译《十八部论》中:[佛灭度后百一十六年。城名巴连弗。时阿育王。王阎浮提匡于天下。尔时大僧别部异法。时有比丘。一名能。二名因缘。三名多闻。说有五处以教众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现在南洋有阿罗汉没有?答案是:没有!因为七、八百年前的人证阿罗汉以后就入涅槃去了,不再来人间了,导致住在人间的解脱道圣者位阶越来越低,人间的阿罗汉越来越少;证得二、三果的人也都渐渐离开人间,真正的解脱道法义于是失传了;到最后,亲证解脱道的人间圣者就全部消失了,这就是南传佛法五百余年来的实况,早就没有初果到四果的圣人了。然后,将来人间会不会再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我们大多并不了解:佛教乃是唯一真正能够真实的解答一切生活、生命、世间,与寂静涅槃出世间的所有疑问的一种教化。不可思议这一句话,在佛门里,是指宇宙生命的最真实意义的存在境界。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碰上的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是不能够理解的东西,很少有人会起心想要去把它给弄清楚、给想明白。因此,其实绝大多数的我们,对于佛教是不了解的。更进一步的说,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样的「我」或说之为涅槃之本际、诸法之实际、如、识缘名色之识、或说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或说为有分识,乃至四阿含中也直接说之为我。每一个法都是可知可证的,只要跟着佛所说的法来修行,就一样能知能证佛所说的法。再来说明「无我」,也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外道所误解的「无我」--外道或佛门中的断见论者所谓断见之无我,是指外道或佛门中的断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远不再三界出现。由此可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佛法不是这样的学的,在解脱道上只有舍而无得,佛菩提道也是舍,表面上看来有得,其实也是无得;因为解脱道中要你捨尽一切,把你的所有全部捨光了,还要把自己也捨尽了,把十八界五陰全部捨光了以后才是无余涅槃,可是这要有智慧啊!没有智慧就无法舍,就把自己抱得紧紧的:我这个觉知心常住不坏,我这个觉知心要进入无余涅槃。这就是不能舍,不能舍就不能证涅槃,不能证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间智者举凡资生护生、严持五戒、修十善业、证知四禅八定等,皆名世间智;及与外道所言涅槃及其衍论,悉名世间智。藏密四大派古今诸祖所言涅槃心,悉堕五现涅槃之中,佛于《楞严经》中说为外道;不论其定境及神通境如何高强微妙,悉名世间智,不离三界有为生死法故。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什么菩提呢?就是佛菩提也就是般若,又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如来藏这个法。然后依于所证的如来藏这个法,能够现观祂如何跟五阴十八界这个虚妄法,产生祂种种的配合,种种的妙用,这个部分就属于种智的范畴。我们初学者一般来讲,都从布施、持戒这里先下手,然后继续用功,就能够成就忍辱与精进;如果能够忆佛成片,就是能够调伏自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忆佛、参禅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现观涅槃寂静,却不入涅槃。现观第六识是虚妄生灭,却不妨以第六识之分别观察来成办佛法大事。现观末那念念思量作主,却不妨以其成为动力,精进成就一切善法。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不是禅师的事,那只是思辨家的事,禅师可没这样的闲功夫,他只是心平气合的阐述生命的本来面目,只是安住于那份寂静中,随缘描述一下涅槃的境界,说有说无,无非乘兴而为,正因为禅师的率真,坦诚,在在处处为我们直指本来,而我们却利用我们这日益发达的思辨意识去面对,故而与禅师越来越远,完全不能明了体察禅师的本意,却以为禅师个个故弄玄虚。神头鬼脸,在在错过禅师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能了知十八界是虚妄的,了知觉知心是虚妄的,这是非常高的智慧,表示他已经是发起明性的人了;明就是能灭除虚妄想而证知涅槃的真实义,无余涅槃中是没有觉知心的。可是密宗不知道这个道理,密教所说的明性,是以觉知心处于六尘境界中而了了分明,说这样叫作明性;他不知道想要保持了了分明,就是想要继续保持觉知心不灭;想要觉知心不灭,则将只有继续受生轮回而保有名色,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既无我,你又在执着什么?坚守什么?到这里为止我们所给予你的可能都是悲观的信息,你或许难以接受,宁可继续回到原来自己所建立的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体系中坚守不动,你内心深处觉得:即便虚妄,即便痛苦,至少好玩,至少我还知道自己可以干点什么,如果如你所说,这个我只是虚妄,有爱就有伤害,一切都是无常苦相,那么我恐怕连第二天睁开眼睛继续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五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