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大乘人你既然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现像界,因为你知道除了现像界你也没有其他可以去,你这点没有像二乘人那样迷惘,二乘人想,生死的反面是涅槃,所以他不用去找实相。这样呢,如来只要施设,有,有涅槃。可以,热恼的旁边是清凉,对面是清凉,那就离开,这样就好。你想要离开这样的生死,这样呢,有,有个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地方,二乘人信受的。可是大乘人不会止于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宜入涅槃。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经中说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 三摩地

2018-07-23

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 admin

2018-07-23

设有一法胜过涅槃。吾说亦如梦幻。夫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已过此见吾复何云。山门化导,当付之于汝。”师禀命为第二世。以后正法付方禅师。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住石头城。于仪凤二年正月十日示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有异香,经旬不歇。遗言水葬。寿七十有八腊三十有九。 (原标题:八十生出家) admin

2018-07-23

而说佛性当常的人,则误会阿赖耶识,祂因处于分段生死的阶段,就以为阿赖耶识不具有清净的本性;这是因为不了解每位有情的佛性本自常住,所以无论是处于分段生死位的阿赖耶识,或是入八地以后的异熟识,都同样与佛地的无垢识具有性净涅槃的功德,没有欠缺,自然也不能主张佛性未来才会具足。由于玄奘菩萨的开示与解惑,原来中土主张佛性真常与佛性当常的两派说法,到这里也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当菩萨行者证悟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如来藏之后,也就实证了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因此他也就不需要像二乘人一样灰身泯智而入无余涅槃。所以说,大乘菩萨在三界生死轮回中,就能亲见这如来藏的涅槃实际,并且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于生死轮回中自利利他、利乐众生而永无穷尽,这就是所谓的生死即涅槃。玄奘菩萨西天取经的结果,以著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智慧,参酌著大 三摩地

2018-07-23

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不停地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了就是涅槃境界。误以为如此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生死。但是实际上,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解脱道,并不是由于禅定功夫而出三界,而是由于断尽我见与我执的智慧,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譬如外道之中,也有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修得非想非非想定者,而结果却仍然还在三界轮回之中。最主要 三摩地

2018-07-23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因为常生嗔恚之心的缘故,都还不用谈到未来世的果报,今世就已经是人见人厌了!当然,传出去的话都是坏名声。因为种种善法的因缘,就在自己嗔恚的当时就被破坏掉了,乃至于一传十、十传百,真的就像猛火一样,不但焚烧自己,也焚烧与众生的善缘。又因为嗔恼众生的缘故,不但难以被众生包容,常常也会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未来世生活亦不得安稳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家都知道菩萨发菩提心真的很难得,也很尊贵,因为菩萨所发的愿是尽未来际不断地利益一切众生,要安置一切众生于大涅槃中,教化一切众生都能具足般若波罗蜜;这样广大的心愿是为无上大愿,世间的誓愿以及出世间的誓愿都无法超过它。如经中开示: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间所有誓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由于菩萨所发的广大誓愿不是世间人及二乘无学所行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我」或说之为涅槃之本际、诸法之实际、如、识缘名色之识、或说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或说为有分识,乃至四阿含中也直接说之为我。每一个法都是可知可证的,只要跟着佛所说的法来修行,就一样能知能证佛所说的法。再来说明「无我」,也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外道所误解的「无我」--外道或佛门中的断见论者所谓断见之无我,是指外道或佛门中的断见 三摩地

2018-07-23

】——《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一切众生。虽在 三摩地

2018-07-23

”从此以后世亲菩萨就专心的宣扬大乘,广造诸论阐扬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譬如《华严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等都加以阐释;对瑜伽宗的许多论着也详加论述,譬如《十地经论》、《唯识三十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总共有五百部大乘论着,合以前所着之小乘论五百部,总共一千部,因此享有千部论主之美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法鼓山之中华佛学研究所,以佛学研究、学术研究而自标榜,实修法门则以修定以求无念离念,作为禅宗佛法般若正修,以为数息至一念不生时之觉知心即是本来面目,以为一念不生而不执著世间五欲之觉知心即是真如,即是涅槃妙心,而不知二乘佛法之解脱道与修定不相干,更不知大乘佛菩提道与修习无念不相干。法鼓山集团之住持人圣严法师,多年研究佛学、及作学术研究之后,堕于意 三摩地

2018-07-23

(谨愿末法一切有志佛道之诸菩萨众们,都能谨尊圣意,依循真善知识之教导,学法弘法,利乐群生,誓令佛陀之根久住于此娑婆大地,愿无边众生都能有福有慧闻熏修学此真实了义佛法,离生死苦,得涅槃乐!)(原标题:末法众生之福祉的衰微与久住)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对烦恼不应当放下,不应当不迎不拒,不应当除断烦恼,反而是要投入烦恼里面去,因为真如、菩提、涅槃就在烦恼当中。参禅的人对烦恼不应当畏惧,应该在烦恼所产生的一切境界、一切因缘之中去运用思惟观参究,千万不要不迎不拒去放下烦恼。放下一切的烦恼,在无念、离念中想要等待智慧的出现,了不可得。以思惟观来参禅,必须是一念相应,智慧才能够生出,那就是开悟、明心。 三摩地

2018-07-23

有关于这个戒律的摄持,《大般涅槃经》说的最严谨,它这样说:如果你隔着一个墙壁,然后你听到外面有女人戴着璎珞、环钏、种种的珠宝,彼此碰撞发出声响,于是你就知道那是一个女人,这时候你心里产生了一个爱着,这样就成就了欲法,这样就毁破了净戒。《大般涅槃经》这样严格的规定,主要就是在“戒心”,如果一个人他在修清净行的话,起心动念都会影响到他不论是三乘菩提的修 三摩地

2018-07-23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因为常生嗔恚之心的缘故,都还不用谈到未来世的果报,今世就已经是人见人厌了!因为传出去的话都是坏名声。而之前所造种种善法的因缘,就在自己嗔恚现行的当下就被破坏掉了,乃至于一传十、十传百,就像猛火一样,不但焚烧了自己的善业功德,也焚烧了自己与众生的善缘。又因为嗔恼众生的缘故,不但难以被众生包容,常常也会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 三摩地

2018-07-23

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着。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 三摩地

2018-07-23

佛是究竟解脱、究竟涅槃的圣者,怎么会因为伤心而掉泪?祂不是为自己,而是因为慈悲,所以为众生掉下无苦之泪。也就是说,魔的手段很高超,他很清楚:众生只会看表相。所以当他来人间受生的时候,一定表现出非常的慈悲、非常的慈祥、非常的清廉、非常的有威仪、又有长寿相;然后再加上持戒非常的清净,你想要跟他巴结,他却不让你巴结,让你觉得他很清净、很清高的。但是在弘法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