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萧平实在2007年出版的〈正觉学报创刊词〉中说:「要认识真正的佛教,只有实证的方法与确实履践,别无他途,而这种方法是人类认识涅槃、认识实相的基础。譬如如何认识杯子中水的滋味与温度呢?再多的语言、文字与说明,都没有办法清楚完整地指称杯子中的水味或温度;只有亲自喝了杯中的水,才能够说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采用什么属性可以客观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温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真见道之实证,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能现观其真实而如如之自性,名为证真如;此际始生根本无分别智,同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证悟般若不退而继续进修之第七住位始住菩萨,转入相见道位中,历经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三十分之二十有四的长劫修行,同时观行三界万法悉由此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所生所显,证实《华严经》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理;如是进修真如后得无分别智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这件事情的经过到底是如何的呢?(以下所述出自《传法正宗记》和《付法藏因缘传》,有兴趣阅读全文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世尊示现涅槃之后,大迦叶尊者住持结集法藏,在阿难尊者诵出法藏之后,大迦叶尊者广询大众说:阿难所诵的是否有错谬之处呢?在场的大阿罗汉们都回答说:阿难尊者所诵的法藏和世尊在世所述没有差别。大迦叶尊者奉佛旨在鸡足山入定之前,将世尊所授的眼付 | 三摩地 2018-07-23 |
|
声闻菩提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把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断了,成就了初果人;乃至于将我所执、我执断尽,成就了四果的阿罗汉,所以他可取证无余涅槃;未取证无余涅槃的时候就可以证得有余涅槃,所以他们证得两种涅槃。那缘觉呢?他们是透过十因缘逆推,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往上逆推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接下来要谈意,意就是意根,也是唯识学所讲的末那识;祂的体性是恒审思量,祂处处作主,没有不作主的时候;祂虽然无始劫与第八识在一起,可是祂仍是可断之法,为什么呢?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之后,这个意根也会断灭啊!接下来是第八识。第八识叫作阿梨耶识(阿赖耶识),祂的体性是恒,但祂是无覆无记性的──恒而不审,祂本身就是离见闻觉知啊!而且前七识都是从第八识出生。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法有三种(因为学佛法的人根性有三种,所以法就有三种),本来是只有一法,一法就是唯一佛乘,就是《法华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讲的唯一佛乘;可是因为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根性:第一种根性是菩萨,最上无比故名第一,又能生生世世不断受生而度众生,所度众生极多,如同大白牛车载人极多,故又名为大乘。第二种根性叫做一根,他的根性是永远不会转变的,叫作定性声闻 | admin 2018-07-23 |
|
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论而解说声闻解脱道之本意,亦令声闻解脱道同于断见、常见外道所说之解脱,则无余涅槃之境界即成为断灭空而无人能知、无人能证。 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 | admin 2018-07-23 |
|
10而我们布施供奉这些物品给诸佛菩萨、解脱者或持戒人,未来世可以得到大福报,并且可以在命终之后生天,乃至可以速证涅槃。注2《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若有众生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盖,覆护众生;二者,身心安隐,离诸热恼;三者,一切敬重,无敢轻慢;四者,有大威势;五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大威德者,以为眷属;六者,恒作转轮圣王;七者,恒为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众生在解脱道的邪见就已经是一大堆了,更何况是佛菩提道上的邪见;譬如说大师们常常教导众生:要以觉知心的一念不生而入于无余涅槃。可是这样子一来,涅槃之中就有觉知心了,即便祂是一念不生,其继续存在的当下就是有行的过程;觉知心本身就是我,有了觉知心,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寂静,这显然是违背三法印的。这样子为众生说明了之后,不但让他们可以离开种种的邪见,同时又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又曾经在经中开示说:对三宝信心具足的四众而言,在佛陀入涅槃之后,在佛陀的形像前所作的供养,和佛在世时当面所作的供养,是平等而无差的,供佛的功德以及果报,当然也是平等无异的。因此我们每供养一次佛,就离成佛的道路就近了一些,而每次供养佛,当然也都会有无量的功德,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养成供佛的习惯,只要是清净之物,无论是饮食还是衣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不在表相上来分出家和在家的。只要有佛教的实证,能够为别人解说,让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是出世间法,所以称为世出世间法。菩萨证得这个层次的三三昧,却是不共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不在表相上来分出家和在家的。只要有佛教的实证,能够为别人解说,让 | 三摩地 2018-07-23 |
|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著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菩萨是世世常行菩萨道直到成佛,不入无余涅槃,所以一生一生地在世间行菩萨道,虽然在生死中,可是却不是因为贪嗔痴而有生死;而是因为想要求无上佛菩提道、想要利益众生,所以在三界中生死。在三界中生死,可是却不是因为贪瞋痴烦恼而有生死,这叫解脱。所以菩萨除了布施以外,不能得自在以及这种解脱。倘若有持戒的人,在世间戒行清净,因为持戒清净可以生到欲界天;但 | 三摩地 2018-07-23 |
|
施已常观烦恼罪过,深观涅槃功德微妙,除菩提已更无所求。施贫穷时,起悲愍心。施福田时,生喜敬心。施亲友时,不生放舍心。若见乞者,则知所须,随相给与,不令发言。何以故?不待求施,得无量果。】菩萨有时候会以不清净的物品来作布施。不清净的物品指的是什么?譬如说有一只流浪狗,也许是跟你有缘的,因为那么多人在一起,它偏偏就跑到你的跟前,还对你摇尾乞怜;虽然说流 | 三摩地 2018-07-23 |
|
获得真正解脱的意思,就是他不是在这种方便解脱上修学,也就是不是在纯粹二乘人所修的毁坏五阴法出生的因,然后让自己入无余涅槃的方面去修学;而是说知道本来解脱的是自心如来,而怎么样能够不毁坏五阴十八界的法,而能够让自己毁坏掉这些在三界中生死的因,而真正转依自心如来真如无我,这样子来获得五阴十八界现行,不系属于三界生死,这样才叫作真正解脱,最后成就的果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菩萨的修学,最终的目标是成佛,而在菩萨行过程的解脱都不是究竟的;甚至于能够修证到二乘人,能够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甚至于二乘人的入无余涅槃,也不是无上。因为佛法对于解脱法本身,它不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解脱法不等于就是佛法,佛法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所以在二乘人修学解脱道中,入无余涅槃,他只是方便。所以能够成就佛果,他所得的安乐才叫作无上,所以我们对于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帝释就问:“您到底在崇尚什么而有这么宏大的志愿、高洁的行为呢?”菩萨回答说:“我希望能够成就佛道,济拔众生的苦难,令他们能证得不生不死的涅槃,获得自在解脱之乐,永远不再受轮回生死的痛苦。”帝释听闻菩萨说出圣人的志向所趣之因,恭敬地往后退步而礼拜说:“实际上是没有布施济众反而远离福报,遭受灾祸堕入太山地狱这回事。菩萨您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上品施主在布施的时候,所观察是自己有没有生起这些烦恼?这些烦恼过失是什么?同时能够深入去观察涅槃的功德微妙。因为上品施主,都是已经开悟的菩萨,他都是深入观察自己自心如来,他的本来涅槃、本来解脱的功德;本来涅槃、本来解脱的功德,又跟自己的生生世世,跟所生的五蕴身在一起,又能够让五蕴身在烦恼中运行,自己还是一样本来解脱;所以他观察到这个自心如来本来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