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经典里面佛是这么说:【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千岁已后,经法且欲断绝,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佛说申日经》)佛陀在《佛说法灭尽经》卷1中开示:「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这部经中提到:释迦牟尼佛的正法灭尽之前 | admin 2019-09-13 |
|
”(来自宗通与说通第128集《慎莫盗法以免重罪(三)》)通过这则故事,末学希望您能了解到,在佛法中盗法罪的严重性——盗法罪甚至比大妄语罪还要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在初转法轮所说的二乘菩提,只是依现象界,也就是五阴十八界的空相来说解脱道,说灭尽五阴十八界的贪爱以后,可以成就有余涅槃,命终舍报以后可以入无余涅槃;又说涅槃有本际不灭,所以阿罗 | admin 2019-09-13 |
|
正信的佛弟子都应该要知道,二乘行者因为深信佛语的缘故,知有涅槃本际常住不坏,所以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于蕴处界等生灭无常的世俗法上观行,是故二乘圣者唯证诸法生灭之空相,实证蕴处界等法皆是无常故苦、空、无我;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觉知心意识无常故空,永不再认取觉知心意识为真实我(诸法之本源),如是方能断我见;复又进观处处作主之意根第七识 | admin 2019-09-06 |
|
古来能得明心又得见性之祖师极寡,禅师们所谓见性者往往属于明心时观见第八识如来藏具备能使人成佛之自性,即名见性,例如六祖等人,但非《大般涅槃经》中所说之“眼见佛性”之实证。今本书提供如是证量之见性报告一篇,以飨读者。 平实导师序文 禅宗真旨即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于无生法忍中名为真见道,现前看见如来藏阿赖耶识之真如性。谓如来藏真实存在 | admin 2019-09-02 |
|
太狭窄的缘故,就漏掉很多的意行,也就是心行;是把大部分的心行给漏掉以后,误以为那时已经没有心行,误以为那就是无余涅槃,说那样的境界就是解脱的境界。其实不然,依旧是在识阴的范围里面。也就是说,心行其实有许多的不同,一般人所知的心行就是心中打妄想,打妄想而有语言文字时叫作心行;其实不打妄想时了了而知也是心行,因为已经了知的缘故。由于有觉有观所以能了知, | admin 2019-09-02 |
|
】(注17) 如是,天月(Hlay-da-wa)所译之《大般涅槃经》(Mahāparinirvā?aSūtra)(注18)亦云: “世尊!二十五有,是我否?” 〔世尊〕答言:“‘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有情虽有如来界,而为种种烦恼所障;有情生存于其(烦恼)中而不能见如来界。(E.54)譬于大城中,一穷人家有无尽之真金宝藏,然住彼处之贫女不知自宅地下 | admin 2019-09-02 |
|
涅槃(上、下册)─解说四种涅槃之实证及内涵 【作者】平实导师 上册【出版日期】2018年07月【书号】978-986-96548-0-7 下册【出版日期】2018年09月【书号】978-986-96548-4-5 【开本】32开,共2辑 【定价】350元台币/辑 书籍简介 真正学佛之首要即是见道,由见道故,方有涅槃之实证,证涅槃者方能出离生死。但涅槃有四种:二乘圣者的有余涅 | admin 2019-09-02 |
|
舍利弗!有诸众生起破法罪业,违逆不信者,其数无量;于九十九亿佛所阿僧祇劫,乃至无一人入涅槃者。” 意谓如是谤法、坏戒、谤贤圣者,造如是业已,虽已历经九十九亿诸佛尽心供养、奉侍、闻法,精进修行极多阿僧祇劫之后,连初果向的功德都还无法证得;谓于诸佛所说解脱道仍不能随顺安忍,是故不得初果向功德,何况般若之证悟明心?如是“诽谤圣人,不信圣语&r | admin 2019-09-02 |
|
此为不畏三界生死苦厄的菩萨为怜悯众生的缘故,为求无上佛道故,不畏胎昧之苦而乘愿再来,如《大般涅槃经》卷16〈20梵行品〉:【菩萨摩诃萨无有师谘受学之处,而能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得是法已,心无悭悋,常为众生而演说之,是故复名不可思议。】此亦是自知乘愿再来的菩萨。3.修得及报得宿命通的大乘通教、别教菩萨,虽未得离胎昧,发愿生生世世于人间利乐有情,依广大 | admin 2019-08-25 |
|
时至今日,此二种六识论之中观邪见已流毒于显教之中,台湾、大陆显教大法师俱皆修学此二邪见而落入意识心中,咸以意识离念作为证悟标的,永无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之可能,自无实证涅槃本际之日,则将永远自外于般若中道观之实证,永沈生死苦海而无出期,皆坐此二种六识论中观邪见所致;当代之代表人物,即是被台湾慈济、佛光、法鼓等三大山头奉为导师之印顺法师。而今应成派中观师 | admin 2019-07-29 |
|
●佛陀:明知僧人破戒不应恭敬礼拜供养《大般涅槃经》:“迦叶,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若知是人受畜八法,亦复不应给施所须礼拜供养。若于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被袈裟因缘恭敬礼拜。”《大方等大集经》:“若有欲得自利利他者。于彼破戒人所不应拥护。何以故。若有供养彼恶比丘。失人天善根断三宝种堕诸恶趣。”●佛陀:僧俗四众应 | admin 2019-07-25 |
|
”“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盘安乐,如是之人虽复惠施持戒多闻,终不能得解脱分法;若能厌患生死过咎,深见涅槃功德安乐,如是之人虽复少施少戒少闻,即能获得解脱分法。善男子!得是法者,于三时中:佛出世时,缘觉出时;若无是二,阿迦尼吒天说解脱时,是人闻已,得解脱分。”“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发心时,都不见佛及辟支佛;闻净居天说解 | 三摩地 2019-07-20 |
|
而且佛陀在入灭之前,在涅槃部诸经中经常都会说到:释迦如来在娑婆世界,以应身示现八相成道的度化因缘,都已经究竟圆满了;所有应该为众生开示的法道,都已经解说完毕了;应该教导众生的正法,也都已经毫无吝惜的倾囊相授了;因此一切的佛事全部都已经究竟圆满成办了。有许多藏密喇嘛教的祖师在提到密宗源由的时候,都经常会说:“密宗续部有些是世尊涅槃时作授记,后来 | admin 2019-07-19 |
|
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孟瑜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孟瑜博士的报告题目是《文本、图像及其源流:以夏鲁寺回廊佛传壁画为中心》,她首先指出绘于14世纪的夏鲁寺一层回廊的壁画是依据元代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琼多吉(1284-1339)的《佛陀一百本生传》,该佛传虽被称为“一百本生” | admin 2019-07-19 |
|
”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 | 三摩地 2019-07-18 |
|
语译:应该放开对四大之身的错计与执著,千万别像一般众生那样执取不放、把捉不舍!于此如来藏真常心的涅槃寂灭性中,只需随著四大之身的需要而饮水吃饭就行了!当你悟得如来藏以后,若能了悟一切身口意行都是无常,三界一切法都是生灭坏空而无常住的自性,即能触证如来所证第八识的大圆满觉悟境界。此是我永嘉玄觉决定而不改易底真实说,我也用这个亲证的如来藏的妙理, | 三摩地 2019-06-25 |
|
如此一来,只需修学粗浅的解脱道,即可称为成佛之道的实修了;并且也可以不必断除我见,只需认定意识是常住不灭的,保持意识觉知心住于放下一切的境界,住在离念灵知、放下我所烦恼的境界中,就是有余涅槃境界,就是实证阿罗汉果了。 如是证境,同于假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邪见,以意识所住离烦恼、离语言妄想之境界,作为无余涅槃中的境界;冀望死后以意识自 | 三摩地 2019-06-25 |
|
若是有缘之人,正好度他入佛法,渐渐教他涅槃寂灭之理。 俗人怕无聊寂寞,佛子却能习惯于无聊寂寞;由忍受寂寞开始,渐次安于寂寞,乐于寂寞,享受寂寞;若逢放假三天,三天之中浸淫法乐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或者禅修止观——修增上心学;或者阅经思惟及证验八识心王诸法——修增上慧学;凡此皆须无聊之时 | admin 2019-06-19 |
|
但舍报之后会出生中阴,乃至再次入胎,皆仍是因为意根作主之故,而无法如阿罗汉已证知意根虚妄,故于舍报后能将意根灭除,安住于如来藏本然之涅槃境界,不受后有。另如已证灭尽定之俱解脱大阿罗汉、无学位菩萨,是有能力随时取证无余涅槃的;或者已证四禅以上的凡夫修行人,也是有能力于短时间内坐脱立亡,再随业力往生的,所以还是有些“人”是可不待业缘而完全由意 | admin 2019-06-19 |
|
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 | admin 2019-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