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即今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子。是深达正法甚深之义。能开如来微密法藏。护持佛法无所亏损。时摩诃男者。即今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槃经序后秦释道朗撰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而弗下。弥盖群圣而不高。功济万化而不恃。明踰万日而不居。浑然与太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何等为四。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名第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是名第二。阿那含人是名第三。阿罗汉人是名第四。是四种人出现于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云何名为具烦恼性。若有人能奉持禁戒威仪具足建立正法。从佛所闻解其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一 现病品第六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已免一切疾病。患苦悉除无复怖畏。世尊。一切众生有四毒箭则为病因。何等为四。贪欲嗔恚愚痴憍慢。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爱热肺病上气吐逆。肤体[病-丙+习][病-丙+习]其心闷乱。下痢哕噎小便淋沥。眼耳疼痛背满腹胀。颠狂干消鬼魅所著。如是种种身心诸病。诸佛世尊悉无复有。今日如来何缘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慧当时若知其宣扬默照之旨者乃为对治时人世智辩聪之病,则必定不再责其默照之说为邪,而必单斥堕入离念灵知者之邪谬也!虽然如是,天童之所悟者,于其举示祖师证悟之极多公案开示以观,即可知也!然而天童之所悟,其旨安在?如今究竟有谁知之?何妨再以大慧之开示以示时人?若能识得,无妨即与天童把手共行,方知天童老人常在眼前也!大慧宗杲禅师开示云:【昔志道禅师问六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常乐我净。若言(法身)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片面地)说空及以不空。空者谓(法身)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法身离)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法身)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可见,如来法身实不空,但是因为远离一切烦恼、离一切有为之相,故说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常乐我净。若言(法身)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片面地)说空及以不空。空者谓(法身)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法身离)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法身)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可见,如来法身实不空,但是因为远离一切烦恼、离一切有为之相,故说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涅槃经》称之为佛性,《华严经》称之为法界,《胜鬘经》则称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大品般若经》称为般若、法性,《楞伽经》称为八识,《首楞严经》称为首楞严三昧,《法华经》称为一道、一乘,《维摩经》称为无住、实际等;又有称之为大菩提、大涅槃、毕竟空、中道,及真如、真谛、第一义谛、真善妙色、中实理心、微妙寂灭等。虽有如上之各种异名,然实相一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性的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的知觉性,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 | admin 2018-07-21 |
![]() |
《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 | admin 2018-07-21 |
![]() |
昨天我接到一封信,信纸大小如A4影印纸,密密麻麻写了九张;这个人来信做什么?他认为《正法眼藏---护法集》处处错误,《大般涅槃经》中佛的开示也错了;其实是他自己错会。但这封信不是外面的人写的,是我们里面的人写的,是学生匿名质问老师。他主要的争执为:“佛性是不可能眼见的。”他提出的疑问很多,如果我要全部作答,需要出一本书来解释清楚---我必须好几个 | admin 2018-07-21 |
![]() |
正如《大般涅槃经》开示:【若有毁谤是正法者,能自改悔,还归于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惊惧、惭愧,除此正法,更无救护,是故应当还归正法。】(《大般涅槃经》卷十)经中已说明:凡是毁谤正法的人,唯有弘扬正法,才能改变如此的大恶业。世亲菩萨就是最好的例子;世亲菩萨早期弘扬小乘法,毁谤大乘法,后来受到哥哥无著菩萨的劝导,才知道已经成就毁谤大 | admin 2018-07-21 |
![]() |
】2《大般涅槃经》卷31〈师子吼菩萨品第11之5〉也有如是开示:【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3这就是说,众生的烦恼,不论是二乘见道、修道所断的一念无明烦恼,大乘见道所断的无始无明烦恼,都是牢不可拔的;必须先有修定过程而生起定力以后,刚强难调的心性已被定力降伏了,再以智慧实证而能运转时,才能如实断除烦恼结 | admin 2018-07-21 |
![]() |
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条件限制,没有因缘亲受善知识印证,自以为悟的人可以《维摩诘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等经典来检验,见性要以《楞严经》《圆觉经》《大般涅槃经》等经来检验。若以禅门语录里面记载的公案检验,要小心一些;因为有些公案是未悟后人编辑的,往往将未悟或错悟的“禅师”的语录也编进去了,若以这些公案来检验就会出偏差。若宗门有善知识住持禅宗正法,应求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慧禅师既然时时都说明心就是亲证藏识,又常常说藏识离见闻觉知,如今却又公开的问大家:听见了没有?看见了没有?显然不是在说听见如来藏、看见如来藏,当然是说眼见佛性、闻见佛性;如今这二句话又说佛性得要眼见才算数,又不许学人落在六识见闻觉知的虚妄自性上面,那就显示大慧所谓的眼见佛性,与平实今日举扬《大般涅槃经》的眼见佛性,是一般无二的。这个证境,自古以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慧禅师既然时时都说明心就是亲证藏识,又常常说藏识离见闻觉知,如今却又公开的问大家:听见了没有?看见了没有?显然不是在说听见如来藏、看见如来藏,当然是说眼见佛性、闻见佛性;如今这二句话又说佛性得要眼见才算数,又不许学人落在六识见闻觉知的虚妄自性上面,那就显示大慧所谓的眼见佛性,与平实今日举扬《大般涅槃经》的眼见佛性,是一般无二的。这个证境,自古以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