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文怎么说,后面经文说:【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这一段,这个上品中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听佛说,经过了一个晚上,花开见佛以后,接下来是没事了?不是!接下来他要开始修行 admin

2020-07-06

  】(《杂宝藏经》卷2)波斯匿王在佛世的时候,不是以世尊的声闻弟子来示现,而是为了护持世尊的正,以国王之身来作为外护,这包括说护持、供养世尊以及诸声闻弟子;并借着国王之身,将护一国人民前去听经闻。其实波斯匿王当时的证量,已经是很高了,有经文为证,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之中有这么一段的经文:【尔时世尊告大众言: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 admin

2020-07-06

  也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这花是闭合的,这是与上品上生的菩萨不一样!虽然都是上品生,我们看到一个上品上生,一个上品中生,可是上品上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花是开的,所以当下见佛悟无生,闻佛说就悟无生忍,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萨却不一样。虽然差了一个位阶而已(都是上品生),功德就差了很多了!就是说他要经过一个晚上,而且这一个晚上是极乐世界的一个晚上&m admin

2020-07-06

  这位妇人自忖[cǔn],世尊一定有办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所以就到祇洹精舍礼拜世尊,并向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世尊就告诉这位妇人:你到舍卫城的街巷里,向每户人家询问‘是否有从来没有死过的人’;如果有的话,就向这户人家要了火回来,我就有办帮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妇人听了很高兴,入了舍卫城街巷里,向每户人家问: admin

2020-07-06

  譬如来讲你对于佛的色相、名号的声相上面去执著,在经教当中也说有种种相,譬如在家相、出家相、声闻相、菩萨相、男人相、女人相、老人相、少年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种种的相,如果对于这些相的执著不舍弃,那你的定力就不容易成就,你就无在体究念佛上面用功。这就表示,你在理行的资粮是不够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问题就是定的知见不足的原因,所以我们 admin

2020-07-06

  哥哥发现这个公主是一个行为放荡、喜欢享乐,不能分辨是非善恶的人,心里就这样想着:女人啊,对待夫的兄长,应该就如同父亲一样的看待;夫的兄长对弟媳妇,应该像对待子女一样的作才对;一般的伦理观念,怎么可以有兄去娶弟的媳妇,然后弟媳妇去嫁给兄长呢这样荒唐乱伦的行为。这个国王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所作的这些行为,跟禽兽没有什么两样,就赶快带着弟弟离开这个国家 admin

2020-07-06

  经典说:【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倾,即生彼国七宝池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来看这段经文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我们看这段经文在说明,西方三圣祂亲自来接引。所以上品 admin

2020-07-06

  此时,即便是其他的菩萨,在旁听到须摩所发的大愿,尚且都应当随喜,因为这是有一分福德的;除此之外,这一念的随喜,还可以作为未来世互相之间为眷属的因,那真的是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世尊以其智慧,照见须摩所发的大愿是心得决定,四生慈父的祂,怎么可能在一旁而默然呢?所以立刻回应而说了偈颂:【汝今值我故,归诚发信施,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十綖,名闻遍十方,度脱不 admin

2020-07-06

  至于修习禅定,不管功夫怎么作,顶多就能够修到未到地定,所以叫作事障未来;不管你禅定用功到什么程度,如果心没办离开五欲的话,顶多就到欲界顶。想要初禅的现起,完全都是心的作用,心——那就是说要弃五盖,弃五盖就是离开欲界的贪染。五盖讲的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这些功夫一定都要一一的落实,让我们的心真的能够厌离欲界的,禅定才会现起。我 admin

2020-07-06

  欢迎大家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门系列的节目!我们按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著的内涵进行课程,今天我主要说明的课程进度乃是理行的第三个资粮,就是深解第一义的知见。上一节课,我们为大家说明建立正确定的知见的重要,这一节我们要从第三个资粮——深解第一义知见,来说明体究念佛理行的资粮。我们要深解第一义的知见,那就是应该要去阅读大乘 admin

2020-07-06

  有的念佛人有了错误的观念认为,以为念佛门就只有往生极乐世界而已。其实净土门并不是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净土就算成就了!因为净土门的修行,其实是函盖了圣道门,具足了各种佛,一切佛的修行结果,全部都可以汇归到净土。持名念佛的而不能深解第一义的人,在经典记载,他只能上品下生或者中品中生而已,但是不至于下品往生。而有的师误会了九品往生的内容, admin

2020-07-06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从这里我们知道,念佛求生极乐净土者,应该要知道:阿弥陀佛的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来无去,不应该执著于祂的名号、名相、音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获得上品上生!同一经卷里面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大乘无量寿庄严 admin

2020-07-06

  所以一般我们在说,佛的思维都是六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不正见,这些整个都是从贪爱这边开始下手断除。包括十二因缘,也都是从断贪爱这边开始修,想要修禅定,也是要断欲界爱、欲界的贪爱,那你看修解脱道要出三界,都要断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所以整个修──解脱道的修,都是从断贪爱这边开始;所以一般在说烦恼,烦恼、烦恼障都是以贪爱为第一。如果 admin

2020-07-06

  一般众生是容易有慢心,可是有了慢心却不会容易发觉而忽略了圣教门,而独独尊崇某一个局部的念佛门,那这样子的话而排斥了其他的念佛门。其实念佛门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比如来讲,譬如持名念佛完了,其实还有观像念佛——你透过观佛的形像而来修证,让你的定力增进来消除业障;也有透过观想念佛,譬如《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说的种种观,总共十六观,这个观想的 admin

2020-07-06

  菩萨说:我这个不是非所得,我并没有去挖人家的墓穴,是狐狸赠送给我,我要利用这笔资金去帮助贫穷的百姓,所以这是一件好事。你一下子独吞了一半的金子,这样太过分了吧!但是这个漂溺的难民他不管,他眼中很贪这个财物,就真的告到官府里面,菩萨就因此被官府所拘禁;他也没有去作申诉,一心就忆念佛陀、归命三宝,责心悔过。然后自己心里想:我慈心地祈愿众生,能够早日的 admin

2020-07-06

  欢迎大家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门系列的节目!我们按照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著的内涵来进行课程,上一节课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体究念佛理行的资粮——也就是要深解第一义的知见,因为体究念佛乃是念佛门中比较深入的层次。我们今天要以极乐国土的九品往生,来看念佛门中体究念佛在属于哪一个层次?同时我们也要透过这个机会,对于极乐世界从上 admin

2020-07-06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闻已即悟无生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从这里佛的开示,我们知道上品上生者,他不是坐一般的莲花去极乐的,而是坐金刚台去的。也就是说这个上品上生者,他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极乐,而 admin

2020-07-06

  他的意思是说,那只是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一定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所以听听、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认真,因为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现代人所无想象的,乃至是说《本生谭》经典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宗教文学作品。但这都是在造作严重的谤佛、谤恶业的,果报当在下三途之中。现在就借着宣说佛典故事的因缘,来为大家简略地说明世尊宣演《本生经》的本怀,也从这些过去世曾经 admin

2020-07-06

  至于修慧呢?佛要修福修慧,修慧就要观慧有两种,一个就是小乘的解脱道,就是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就是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能够观五阴、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就愿意厌离;厌离这个三界,那就能够得证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至于解脱道的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它的修,就是要参禅来悟这个如来藏,知道我们的身心乃至山河大地,简单说 admin

2020-07-06

  那为什么又说世尊是怜悯众生的缘故,才接受众生的供养呢?首先我们来思维一件世间,为人的父母者,总是爱护自己的子女,所以当子女有所需求,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通常在合理、或是能力许可的状况之下,一定是会尽力地来帮忙的;甚至于有时候,子女没有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知道子女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主动来帮忙。然而一般的情况是,子女的需求若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 admin

2020-07-06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