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天伦既败军宜诛。大义灭亲忍而曲赦。乃抆泪白母。及告群臣曰。向者亲征恩已断矣。今欲让国全其义焉。因致位于兄固求入道。母哀许之。密与传国宝珠。犹诸侯之分器也。南至海滨。遇殊胜招提得华三昧。聚沙为塔。仅一万所。黑蛇伤指。而无退息。复寄身商船往游诸国。密修禅诵口放白光。无风三日舟行万里。属商人遇盗危于并命。畏恤其徒侣默讽真言。七俱胝尊全现身相。群盗果为 三摩地

2018-07-19

海之中多生僧宝。释天可则。阿难记事而载言。僧宝堪称。慧皎为篇而作传。猗欤我佛号大遍知。知教之无依。委帝王之有力。当二千载之后。属一万年之初。伏惟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陛下。神龙在天爱日升上。土疆开辟四夷请吏。而贡琛时律均和。百谷登敖而栖亩。耕籍田而又劝。赐酺饮以咸欢。儒术特兴玄风爰振。是以麒麟非中国之物。白雉非草莽之禽。今游苑囿之间。 三摩地

2018-07-19

htm  5、吉林开山屯镇(26号文件)     净空及其“净空学会”打着弘扬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举办的各类交流、培训、讲座及私自印刷或未经有关部门允许大肆散布宣扬净空个人思想的印刷品、音像制品及其他宗教用品等形式的各种渗透活动。    点击:http://www.ilj.gov.cn/zwdtSjgl/Directory/showDir.jsp?k 三摩地

2018-07-19

浙江省佛教协会(浙佛[2016]50号)关于防范和制止藏传佛教在我省非传播问题的通知各市佛教协会,普陀山佛教协会: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规,更好地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根据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要求,现就防范和制止藏传佛教在我省非传播问题通知如下:1、未经批准,不得允许藏传佛教僧人在我省住持或参与讲经传、灌顶收徒、火供等宗教活 三摩地

2018-07-19

即为略说种种要。令其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来尔时实不以指举此大石在虚空中。还置右掌吹令碎末复合如本。善男子。当知即是慈善根力。令诸力士见如是事复次善男子。此南天竺有一大城名首波罗。于是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卢至。为众导主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殖众善本。善男子。彼大城中一切人民信伏邪道奉事尼犍。我时欲度彼长者故。从王舍城至彼城邑。其路中间相去六十 admin

2018-07-19

非是世无有相貌世间所无。何等为十。一者有五。何等为五。一者所不闻者而能得闻。二者闻已能为利益。三者能断疑惑之心。四者慧心正直无曲。五者能知如来密藏。是为五事。何等不闻而能得闻。所谓甚深微密之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者常住无变。如来涅槃。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非色非不色。非名非 admin

2018-07-19

善解诸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赞叹佛性。令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初开涅槃经时说有三种。一者若有病人。得良 admin

2018-07-19

智慧性灭令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灭。云何智慧强能令灭。若言盐醎令异物醎。慧灭亦尔。能令异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灭故。若念念灭。云何而言能灭他。以是义故。智慧之性不破烦恼。善男子。一切诸有二种灭。一者性灭。二者毕竟灭。若性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灭。若言智慧能烧烦恼如火烧物。是义不然。何以故。如火烧物则有遗烬。智慧若尔应有余 admin

2018-07-19

不闻正。虽时得闻不能思惟。虽复思惟。不思惟善。不思惟善故。如恶住。恶住者。则有六种。一者恶。二者无善。三者污。四者增有。五者恼热。六者受恶果。是名为没。何故名没。无善心故。常行恶故。不修对治故。是名为没。所言恶者。圣人呵责故。心生怖畏故。善人远离故。不益众生故。是名为恶。言无善者。能生无量恶果报故。常为无明所缠绕故。乐与恶人为等侣故。无有修 admin

2018-07-19

《佛祖纲目》卷三:【世尊因灵山会上五千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不能证入;于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 三摩地

2018-07-19

假使如来藏不是随缘的恒顺众生,而是自己会有所主张的,那么所有的有情在人间都将无生活。想想看:我们觉知心以及作主的意根,时常有喜怒哀乐,也会喜欢、也会厌恶,所以会做许多的决定,决定要继续享受、或决定要赶快远离;可是如果你的如来藏祂也跟你一样有喜怒哀乐,也会做种种思量决定,那么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精神病患,成为双重人格者。所以真实心是恒时随缘、随顺众生 三摩地

2018-07-19

这种“日用能知的人永远是少数人”的情况,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不是末时代的今天才如此的,所以古来就一直都有很多日用而不知的人;但是却有更多不懂“日用而不知”的人,装著已经知道“日用而不知”的模样,到处在笼罩别人。如来藏其实是非常亲切的,众生不知道祂,祂却知道众生:因此,众生在想什么,祂都知道;只是祂这个知,不是像意识觉 三摩地

2018-07-19

「拈花微笑」是娑婆世界禅宗中脍炙人口的公案,是人间最不可思议的佛密意,二千多年来,禅的智慧流传在人间,开启了世人身慧命的明灯,照亮万古长夜。禅学渊源于印度,盛兴在中国。真正的「禅」和「禅思」、「禅定」都没有关系,当佛陀最初开演佛的时候,当时的小乘人(解脱道修行者–声闻、缘觉众)所注重的是「禅思」,他们信受如来所说的智慧之语,将所听闻熏习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眼藏,教外别传,付嘱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又譬如说阿难陀尊者在世尊入灭的时候,他还没有悟入。后来他问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只回答他一句话:“倒却门前剎竿着。”他问这教外别传,世尊究竟是传个什么。大迦叶尊者叫他去门前把剎竿放倒。剎竿就是上面挂着布幡的竹竿。这也好象是眼见 三摩地

2018-07-19

当五祖为慧能开示《金刚经》当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就在这一句话下大悟彻底,说了一首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六祖大师宝坛经》)从《六祖坛经》开示得知,六祖是在五祖弘忍为慧能明说真心体性,于言下一念而开悟的,也就是一念相应慧而顿悟本心;所以六祖 三摩地

2018-07-19

这样说,如果没有佛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这些知识修学佛;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出质疑:“你有 三摩地

2018-07-19

25)葛格云:在网络上有时候会看到还没来正觉讲堂上课的会外人士,他们很喜欢读平实导师的书,那他们有时候可能「自以为悟」或者自己觉得有些体会,因此喜欢在网络上使用机锋或分享公案,但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如而且会有恶业的!(如果我们去按赞或分享的话也就会有共业的!请千万要小心与远离阿!)因为使用机锋或讲解公案都是主才能做的事情!在佛陀时代的时候,也只 三摩地

2018-07-19

稍后会将平实导师于诸宝中有关四种不同层次的佛性开示,举出来为读者解说。这本书中所说的见性,是以父母所生眼,亲眼在山河大地上,也在虚空中看见自己的佛性;这种证量,自古以来就很少有人可以证得,到了末时代的今天,要实证眼见佛性则更加困难;虽然如是,但在正觉同修会中却仍然有人可以实证,实在是难以使人相信,所以必须先举述世尊圣教作为证明,譬如《大般涅槃经 三摩地

2018-07-19

禅道满肚,于佛上看即有,于世上看即无。后到白云老师处,被他云:『尔总无见处。』自此全无咬嚼分,遂烦闷辞去。心中疑情终不能安乐,又上白云再参先师,便令作侍者。一日忽有官员问道次,先师云:『官人!尔不见小艳诗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官人却未晓。』老僧听得,忽然打破漆桶,向脚跟下亲见得了,元不由别人。方信『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 三摩地

2018-07-19

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与卢行者,即率同意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行者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盘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坐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