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云游四方,学法传法宗杲生于北宋元祐十年(1089)十一月十日。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经》。13岁入乡校,仅13天,“因与同窗戏,以砚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去”。崇宁四年(1105),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杨岐方会再传至五祖法演(?-1104),(五祖是指湖北省蕲春县的五祖山,法演曾长期在这里开堂说法,故有此称。)门下又出了一位名重古今的高僧,这就是被当时人誉为“僧中管仲”的圆悟克勤大师。据《大明高僧传》记载,克勤大师俗姓骆,字无著,号碧岩,北宋仁宗赵祯嘉祐八年(1063年)生于彭州崇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境内)。少年时代即出家于妙寂寺,皈依自省和尚,后又于寺受具足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大慧禅师真赞》[宋]陆游平生嫌遮老子,说法口巴巴地。若是灵利阿师,参取画底妙喜。大慧禅师赞[宋]释智遇前无释迦,后无达磨。骂雨骂风,祗要做大。黑漆竹篦胡打乱打,是佛是魔劈面便唾,因芘天陈其咎。衡阳梅阳,十七年吞饥忍饿,将谓万里生还知非,无来一星子不曾改过。者般瞎秃得人憎,天上人间无两个。咄。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最近反复阅读一本书,叫《钝鸟与灵龟》,此书内容已大大超越了一般的佛法研究的世俗方式和范畴,作者以其极高的佛法证量、广度和深度,从法义角度有理、有据、有节的澄清并再现了中国禅宗历史,其中人物、事迹、时间、地点等全部可以考证,真实无误。认真读后方才知道,现在中国两岸三地、中国西藏、日本、韩国等地的对佛法正确和错误歪曲纪录的前因后果,此书也从三地菩萨的角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这位侍郎不仅主战,他还崇尚禅法,并与当时杭州径山寺的主持和尚大慧宗杲禅师交往甚密,常常去径山向禅师问道求法。说到大慧宗杲禅师,他算是中国禅门顶天立地的人物,现如今各大禅林求道所用的“参话头”的方法,就出自他的创造。禅师十二岁出家,至宋徽宗宣和六年,到开封天宁寺,依止当时名震天下的大禅师圜悟克勤禅师办道,不久参学证悟,深得禅师倚重。不久,圜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在京城他是无法立足了,为避武宗猜忌之祸,李忱只得云游四方,后来到黄檗寺成了小沙弥。一日,他与希运禅师同游黄檗山,至一瀑布前,希运突然吟诵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立即接对:“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下联对得天衣无缝,但希运禅师说的是佛法道理,而李忱谈的却是自己未来的龙庭之志。后来,李忱果然继皇位,是为唐宣宗,不知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宣和年间,大慧宗杲禅师和圜悟克勤在开封生活,等到大慧宗杲禅师大悟之后,就跟随圜悟克勤师父学习参禅方法。圜悟克勤以“临济正宗记”来勉励大慧宗杲禅师,希望他能参透禅之大义。大慧宗杲禅师颇具慧根,经过日益领悟,大慧宗杲禅师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精髓。等到大慧宗杲禅师讲佛法时,吸引了京师诸多佛法爱好者,由此大慧宗杲禅师名震京师。公元1126年,时任北宋朝廷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间,自幼于江西高安的黄檗山出家。及长,身长七尺,额间隆起如圆珠,倜傥不羁,人莫能测。先游天台,后至上都(西安),行乞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首先参谒洪州黄檗山的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三度被棒打,于是向希运告辞,希运叫他到高安滩头去参谒大愚禅师。他见了大愚,诉说三问三被打的经过,并问:“不知有过无过?”大愚说:“黄檗恁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师于是大悟云,“佛法也无多子”。大愚乃掐师衣领云:“适来道不会,而今又道无多子,是多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日诵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四分戒本。六时行道弗休弥年更笃。每一岁行忏法七七日。则第四随自意三昧也。开成三年日本国僧圆载来躬请法。台州刺史韦珩。谓讲止观于郡斋。以会昌三年癸亥岁二月十六日。终于禅林本寺。俗寿七十三。法腊五十二。迁神于金地道场。法付门人物外焉。咸通七年门人良汶发坟火葬。淘收舍利一千余粒。重塔缄藏焉。又湖州开元寺释高闲。本乌程人也。髫年卓跞范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青衣送入黑门矣。凝由此省悟。最先见王属吏检寻名籍误追摄耳。时胡太后闻之。遭黄门侍郎徐纥依凝之说。散访验寺额并僧名。有无奏报。云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觉禅林灵觉三寺。并智圣道品昙谟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太后称叹久之。诏请坐禅诵经者一百僧。常在内殿供养焉。续有诏不听比丘持经像左街路乞索。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恨不与同时。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动也。然真放达之士哉。或振锡而游纵观山水。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意住则留兴尽而去。或东林入社。或南岳经行。悟宗旨于曹溪。宁劳一宿。访神仙于阮洞。拟到三清。事以志求时无虚度。此外采药于山谷。救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无别务。洎梁乾化四年。自江表来于帝京。顾诸梵宫无所不备。唯温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居于洛洲凿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爰从入法厥性弗拘。粝食断中粗襦卒岁。方于庸蜀化导有缘。事或多魔教钟中否。俄遭武宗毁废例反儒宗。及乎佛日重晖僧伦咸序。光同缔构寺宇。因铸大钟计赤金万余斤。尔日鼓籥灰飞投炉火炽。有祥烟两道。自浮图相轮最高处出。冉冉射上若虹霓焉。万人引望五色腾凌。相感如然信鼓斯应。其塔是阿育王藏舍利之所。大和初南蛮蒙傞颠剽掠入益城。分蛮卒舍于寺内。廊庑皆烹炙熏灼。僧皆奔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兴福篇第九之一(正传十四人附见二人)周京师法成传释法成。本姓王。名守慎。官至监察御史。属天后猜贰信酷吏罗织。乃避法官。乞出家为僧。苦节勤于化导。声发响随行高质直。长安中于京兆西市疏凿大坎。号曰海池焉。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之所。池上佛屋经楼皆成所造。穿池之际获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后为池。自隋朝置都立市。至于时正一百年矣。仪凤二年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时华严大师法藏。闻虚持经灵验乃请祈泉。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虚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果获甘泉。用之不竭。四年从少林寺坐夏山顶。有一佛室甚宽敞。人无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可能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既而将曙。神辞僧入堂。旦而庙令视坚不死怪异之。坚去急报前愿。经写装毕赍而就庙宿。神出如初。欢喜礼拜慰问来意。以事告之。神曰。弟子知己师为写经。始书题目。彼已脱免今生人间也。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入寺中。言讫天晓。辞决而去。则大业年中也。坚居处不恒。莫知终毕。隋天台山法智传释法智者。不详何许人也髫年离俗应法升坛。松直凌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讲四分律涅槃经因明百法论。善者从之。恒念华严经。至说诸菩萨住处东北方金色世界。文殊菩萨与一万圣众。从昔已来止住其中而演说法。或现老人。或为童子。近闻佛陀波利自西国来。不倦流沙无辞雪岭。而寻圣迹。高宗朝至台山思量岭。启告扣礼乃见老人。即文殊也。利虽云面接未决心疑。令却往西国取经。诣金刚窟入文殊境界。于今不回。古德既尔。吾岂无缘乎。染乃从彼发迹遍访名公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劝投径山法济大师削染。及修禅观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慕十二头陀以饰其行。谚曰宰道者焉。迨乎诸方参请。得石霜禅师印证密加保任。入天台山闇岩。以永其志也。伊岩与寒山子所隐对峙。皆魑魅木怪所丛萃其间。宰之居也二十余年。恶鸟革音山精让窟。其出入经行鬼神执役。或扫其路或侍其旁。或代汲泉或供采果。时时人见宰未尝言。后天成五年径山禅侣往迎归镇国院居。终于出家本院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唐五台山法华院神英传释神英。罔知姓氏。沧州人也。宿缘悟道丱岁从师。讽诵精勤日夜匪懈。年当应法受具。后乃枝锡萍游寻访知识。早通玄话兼擅论经。相次参神会禅师。谓英曰。汝于五台山有缘速。宜往彼瞻礼文殊兼访遗迹。既承指授。以开元四年六月中旬到山瞻礼。于僧厨止泊。一日食毕游于西林。忽见一院题曰法华。英遂入中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就澄观法师研习华严之教。凡诸经论志极旁通。然于华藏海终誓遨游。以大历二年入五台山。肆欲观圣人之境界。五月到华严寺挂锡。始于堂中啜茶见老僧寝陋据北床。问曰。子从南方来还赍数珠。请看。着乃躬度之。回视之间失僧之所。于时神情[怡-台+敞]恍疑喜交生。曰昔僧明入此睹石臼木杵。后得入圣寺获见圣贤。我愿止此其为快乎。次由般若经楼见吉祥鸟。羽毛茜绚双飞于顶上。望东北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