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中阿含》与《长阿含》所说大致相同,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但由于隐覆难知,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 | admin 2020-06-08 |
|
-------《正法眼藏‐护法集》-----萧平实无始无明在大乘明心见道时即已打破,但是犹未断尽;但是打破无始无明时,也只是断除根本烦恼中的恶见一项而已,其余五个根本烦恼并未断除;所以不可说无始无明就是根本烦恼。此外,在二乘法中,如果完成解脱道的修行,成为阿罗汉时,根本无明就已经全部断除了,可是二乘阿罗汉却还是不曾打破无始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 | admin 2020-06-08 |
|
能够增长三宝,那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出家菩萨的出家弟子知道八种智慧以后,就能够在正法中得到利益,就能够因为这八种智慧,乃至实证法界实相,而有这个清净解脱法的受用,那么就能懂得感恩,感念佛恩与师恩,所以就懂得精勤供养师长和上,能够住持正法了;因为他本身知道,什么是能够住持如来的正法,什么是相似正法,他就会在这里能够生起这个法眼,能够教导跟随他的弟子众来 | admin 2020-06-08 |
|
《正法眼藏‐护法集》破无始无明是用六七二识去参禅而破,不是用一念无明来破无始无明。一念无明是指烦恼,也就是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有爱住地烦恼。四种住地烦恼是烦恼障,所以一念无明是烦恼的名称,它不是工具,没有作用,不能用它来破无始无明。六根不是从一念无明而生,六根是由阿赖耶识中六根种子会同父精母血而生。所以六根 | admin 2020-06-08 |
|
《正法眼藏‐护法集》破无始无明是用六七二识去参禅而破,不是用一念无明来破无始无明。一念无明是指烦恼,也就是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有爱住地烦恼。四种住地烦恼是烦恼障,所以一念无明是烦恼的名称,它不是工具,没有作用,不能用它来破无始无明。六根不是从一念无明而生,六根是由阿赖耶识中六根种子会同父精母血而生。所以六根 | admin 2020-06-08 |
|
《正法眼藏‐护法集》 | admin 2020-06-08 |
|
今仅说其错之大者,其余似是而非之处尚多,未具择法眼者不能知之。虽然如是,释知讷要且不曾诽谤如来藏---菩萨藏。而正统十二年大天界蒙堂比丘于《真心直说》文后撰一短文为跋,虽仅一页有奇,却已造下诽谤如来藏、菩萨藏之大恶业,令人唏嘘。佛子务必引以为鉴,敬慎戒惧。应时时警惕自己︰若非亲证,若非真如,万勿轻易非毁唯识。以免因修善业净业反得恶果,于未来无量世中受 | admin 2020-04-15 |
|
今列举于下:[寄来《大乘庄严宝王经》已阅毕,余初破参时为求印证,亦曾读此经,当时尚无法眼,亦因唯恐谤法故,不能判其真伪。今再观之,知其应系天竺事密时代晚期,初始渗入印度教性力派邪法之时所造的伪经,原因如下:一、此经所说唯曾言及四圣谛、八正道名相,不曾言其意涵:经中亦言:[时诸菩萨入楼阁中,而念六字大明。是时见涅槃地,到彼涅槃之地,见于如来,观见观自在 | admin 2020-04-08 |
|
优多罗比丘的母亲听闻世尊开演佛法以后就心开意解,当下就证得了初果的须陀洹果;那证得了须陀洹果以后,获得了初分的解脱果的法眼净,绕佛三匝以后,才返回忉利天宫去。所以到那个地方去,很显然是以天人身行佛法,甚至于是行菩萨道。佛陀宣说优多罗比丘的母亲堕饿鬼的因缘的时候,当时在座的比丘都发起了舍除悭贪、厌离生死轮回之心,因为看到优多罗母亲因为悭贪所以堕落的一 | admin 2020-02-21 |
|
】(《法句譬喻经》卷1)佛陀说完了这个偈颂,国王、大臣们了解到一念善恶心起,祸福确实会如同偈颂所说,如影随形啊!大众因此信受奉行,很多人很快证得了法眼清净。听完这则佛陀的典故,我们有三个疑问需要探讨。一、为什么当下有善恶的起心动念,就会导致这么大的善恶业果报的差别?这道理是怎么建立的?二、善恶业报为什么又是自己的造作就会感招业果?到底谁在忠实履行这 | admin 2020-02-21 |
|
阿含中如何说有本际呢?在《杂阿含经》卷6中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何所,是事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诸比丘!令彼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是色事起,于色系着,于色见我 | admin 2020-02-21 |
|
这位妇人听了,犹如醍醐灌顶一样,因而醒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于是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再思维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法眼净,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这两个佛典故事说明,可以得到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这种生离死别的苦就是爱别离苦,由于众生不了知爱别离苦的缘故,看见自己的眷属别离乃至死亡,往往哭得死去活来,让人为 | admin 2020-02-21 |
|
此后在天上三个月的夏安居,世尊在此为天人说法,广化一切大众,使得大众都能够大得解脱的利益;三个月结束以后,世尊要大臣之子鸠摩罗先回人间来,告诉大众:如来要回来了!但是不久就要入涅槃了!此时大家听到了这个消息,都自哀自怨的说:世间的法眼将息灭了!我们没有办法早知道世尊即将入灭。苦啊!苦啊!当世尊要回来的时候,帝释天以及诸天天人都为世尊送行,特别是摩耶 | admin 2020-02-21 |
|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叫作得见谛?得见谛就是能够得到法眼净,为什么叫作法眼净呢?就是对于是法、非法已经清楚了,什么法是应该要走、要修行的;什么法是错的,什么是外道法,什么是能够正向于佛菩提道的法,已经非常清楚地了知。所以经典里面又说他已经知道了古仙人道。这古仙人道就是一切的修行人,他都是从这条路迈向于成佛之道,或者成就解脱道,而这条道路他已经知道了,也从 | admin 2020-02-21 |
|
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正法的佛弟子。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人天善法;那么大乘的菩萨正法,当然更是需要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层次的深法来修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正法 | admin 2020-02-20 |
|
《中阿含》与《长阿含》所说大致相同,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但由于隐覆难知,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 | admin 2020-02-20 |
|
《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二云:【自灵山拈花、金色头陀微笑,迦文付授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教外别行、单传心印,历代四七至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论凡圣久近,但根器相投,一念透脱,更不假三僧祇劫,便证本来圆成、净妙调御。是故游泳此宗,资大法器,从初立志,跂步便要超卓,所谓立地成佛,暂时敛念便证无生,不立前后际,不从他得,惟是自己分上勐利操修。】(《佛 | admin 2020-02-20 |
|
(《大宝积经》卷89)这样的画像它是木雕的,它是纸画的,所以它非见非闻,它没有办法闻见,没有办法眼见,没有办法听闻,没有办法嗅香,所以没有办法尝味道,所以也没有办法去触知身触的觉受,所以没有眼、耳、鼻、舌、身等等诸识的一个觉知,也没有眼、耳、鼻、舌、身五根的作用,也没有色、声、香、味、触等这些尘境的了知的作用,也没有出息,没有入息,它没有呼吸。如来藏 | admin 2020-02-20 |
|
七、如果否定如来藏,二乘行者将无法断三缚结,不能得法眼净,更不能继续修学而证得二乘法极果阿罗汉、或缘觉果而出三界,因此说会障碍凡愚圣道的修学与亲证;影响所及,二乘法将无人能证,也将无法传承下去。八、阿陀那识是真心还是妄心,这对尚未亲证的人来说确实很难理解,也很难解释清楚;如《胜鬘经》中就说到:【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 | admin 2020-02-18 |
|
佛说此法时,仙尼出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仙尼出家见法、得法,断诸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从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得于正法中出家修梵行不?佛告仙尼:汝于正法得出家,受具足戒,得比丘分。尔时仙尼得出家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住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修行梵行。见法自知得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