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不是思想,不是哲学、玄学,而是可以实证的法界实相;所以千万不要去作佛学上的研究,别落入文字、名相之中去作经典文字的训诂及考证,否则终究只能成为佛学专家而不是实证者,那就变成佛学思想家而不可能有所实证,依旧只是三乘菩提中的凡夫;当人间出现了实证的菩萨僧时,这位佛学专家就只能处处被菩萨僧辨正而无法正当的提出法义辨正来回应。当一个学佛人进入佛学研究的领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万法唯识,一者为真,七者为妄,以一而生七,以七者从一生,所以说八识,又说「心、意、识」诸名建立,以此「识」证明「心」,以此「识」方为真「心」,所以一切由「心」造,所以至此,方知佛道无难,为嫌捡择,若非大乘菩萨心性,种性不俱,如何受大乘法乳,如何熏习菩萨乘,如何心生信?以大乘菩萨真信佛者,真信法者,真信僧者,所以真出三界家,名为出家,一切诸出家众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佛法中无乘差别,何以故?以法界性无差别故。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令诸众生悉入如来诸佛法门,令诸众生渐入如来大乘法门;如学诸伎,次第修习。」】大乘别教法门之修证中,既已函盖二乘菩提之解脱果修证,亦具足显示佛菩提道之内涵,何须别立二乘菩提之法?而有通教菩提?皆因别教菩提难悟难证,未悟之人闻之,极难信解,何况修证?不如先说解脱道,故另建立二乘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智是经由证知法界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现观第八识与所出生的蕴处界同时同处运行而无我,由此现观所生出的无我智慧,名大乘人无我智。声闻乘之法无我智者,即是三法印之诸法无我。声闻人在人无我智基础上,观察蕴处界辗转所生诸法中,无有不坏之我存在。缘觉乘行者,依十二因缘之缘起正观,证知流转之诸法中,无有恒常自在之我存在。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凡夫众生因不明法界真实相,而以世间之无常为常,于诸苦执为乐,于无我中执有我,于不净执为净。而修四念处观,即在于对治以上之四种颠倒。此四念处以慧为体,身等四法是所观境,慧是能观;由慧令念住境,亦即由慧力,令念心所于慧所观境能明记不忘,因于慧立念处,亦名念住。四正勤——又名四正断,亦名四意端,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精勤修习。于未生恶不善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人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说的是修一行三昧先要有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的功夫,此法门很殊胜,可以让我们从有相直接进入实相。但也要具备二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的功夫。本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切法界的实际只有一相---无相。因为无相的意旨已经如实了知,所以称为见谛。见谛之后,从无相的空,再来观察世间一切的有,才知道原来世间一切有一直都在显示无相的空性。如此观察深入之后,住于中道。从此,对身心世界的执著自然消除了,攀缘和散乱消失了,便可进入很深的三昧里面。因此之故,成就了深妙的五通,能够度无量的众生。总而言之:学观像念佛之前的二个要件,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想佛的时候,先要懂得一些知见,便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诸佛正偏知海,从心想生”。这就是说,十方无量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无身可见,既然无身可见,又为什么叫我们观这个相?因为众生心爱攀缘,叫他观个无相,观不真切,定也不容易增强,所以叫他观相。但是也跟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说:“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知一切佛,无所从来,我无所至。知一切佛,悉如电光,知一切佛皆悉如幻,知一切佛音声如响。”意思是说:一切诸佛从来不曾来过此地,我也从来不曾到一切诸佛的他方世界。那是说法身从来没有来去,有来有去是因有受、想、行、识及这个色身,如果离了五阴就无来去。由此可知,一切佛并没有一个所从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具足了无量百千三昧和法界的一切智,这就是首楞严三昧,这就是妙觉。所以我们从经题和的内容,就知道念佛圆通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修证为教、以圆通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为名,所以叫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全文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0 |
|
由于无明,不见众生法界之实相,以物质世间为实有,而生执著。不见自性之空性妙有,以致执此幻有之五蕴身为“我”,因而造作诸业。上焉者行善求生天国,中焉者行善求此生之声名福报,下焉者伪善、欺世盗名,乃至巧取豪夺。因此之故,攀缘之心不断,念念贪瞋无明。若亲见自性,悟境不退者,则见本具佛性之真空妙有,世界身心之真实感顿失,于世界身心不生执著,自然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具足了无量百千三昧和法界的一切智,这就是首楞严三昧,这就是妙觉。所以我们从经题和经文的内容,就知道念佛圆通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修证为教、以圆通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为名,所以叫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全文 | admin 2018-07-20 |
|
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呢?生灭的法显然不是:因为现在的科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我们说现代人虽然懂得科技,可是从这个法界来说。法界有心法也有色法,也就是说有物质的法也有我们心的法,那么我们说这个色法,色法是最基本的一个法,可是我们现代人对于色法都还不了解。譬如说我们看到很多天空的这些星球,我们有些以前的科学家认为的行星它旁边有些卫星,这些卫星可能都跟月亮一样----可能就像月亮一样就是坑坑洞洞没有东西。可是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呢?生灭的法显然不是:因为现在的科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是让你如此亲证以外,又再帮助你亲证法界的实相,发起般若中观的实相智慧,你布施于他,这才是大福田,这才叫作报恩田哪!在这报恩田、真实福田种下福德种子,此世可得证果、证般若智慧,来世也有大福德可得。若是种在贫瘠之田,当然也有福德,但因为是贫穷田,所以来世的福德很小。诸位听到这里,就知道布施的大概因果了。以后哪一天,有人来找你:有一位老人家好可怜哪!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可是自他佛土都庄严了以后,再从实相法界的第八识自身来看,自己和他人的佛土,这个唯心净土,有没有庄严可说呢?结果是没有任何事相上的庄严,所庄严的都是自己与所度众生的自心如来。所以《金刚经》才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土正是要这样庄严的,而不是用黄金去贴,用玉石去摆设,绝对不是这样庄严起来的;因为这种事相上的庄严佛土,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他住于大乘修圣道门的人是怎么样呢?就是说,他是非常地信受如来藏,在听闻熏习的都是属于与如来藏有关的法义,来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波罗蜜,甚至于自己也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这是属于专修圣道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倘若以清净心来向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念阿弥陀佛来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说,他住于大乘者听闻甚深法都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既然西方净土如此之殊胜,要怎么样才能去呢?在《观无量寿经》说到,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相貌,每一种相貌都有八万四千种妙好,每一种妙好都放出八万四千种光明,这一些光明遍照着法界念佛的众生;由于光明一直照射不舍,因此,诚心念诵阿弥陀佛的人,就会得到感应,最后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说到: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所以凡有忆想弥陀者必得成就。在《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为什么呢?因为他就是没有办法相信说:菩萨可以实证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而这个法界里面,竟然有一个法叫不生不灭!所以他不能相信,他只要依于表相。像这样子都是属于,对于佛陀所说的道理,他不愿意相信--不愿意依于佛陀的智慧而相信。像这样的众生就会生到胎生去,生到胎生之后在五百岁里面,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也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我们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