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般若就是智慧,是实证法界本源的智慧。想要亲证般若最直接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参禅,在静虑中参究。而参禅证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无二亦无三。所以,所证非如来藏妙心,那就不是亲证般若,就不是禅宗的明心,就不是开悟般若禅的人。——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8集禅宗是什么?要如何修?(原标题:禅宗“开悟&rdqu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什么是真心!佛教是关于心的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外他还为圭峰宗密禅师的《禅源诸诠集》、《原人论》及《圆觉经疏注》、《法界观》等书作过序。他还写过发愿文,流传于世。4、黄庭坚号山谷居士.幼时极聪颖,能过目成诵,后被哲宗召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等职。孝心很重。有般若夙习,虽身在仕途,而心胸淡泊。虽出入宗门较早,与诸长老过从甚密,但开始的时候并未有信向之心。他原先喜欢作艳情之诗词,颇得世人欢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离色离相分第二十“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善男子!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一切有情,如来藏常恒不变。复次,善男子!若诸有情可厌烦恼藏缠,为彼除害烦恼藏故、净如来智故,如来.应.正等觉为于菩萨而说法要,作如是事令彼胜解。既胜解已,于法坚持,则于一切烦恼、随烦恼而得解脱。当于是时,如来.应.正等觉于其世间而得其数,是能作于如来佛事。尔时世尊说伽他曰:如彼莲花可厌恶,并其胎叶及须蕊;譬如天眼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这两个主要道背后的主轴,都是在讲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念佛人梦寐以求的自心如来,祂出生了一切有情的五阴世间、器世间以及所有的一切法;而这些五阴世间、器世间以及诸法都是虚妄不实,唯有真心才是佛所说的一真法界、实相法界。如果念佛人能够建立这些正知见,于体究念佛时才不会走偏了方向,未来才有可能证得念佛三昧。所谓的福德,就是在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因为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经中曾开示如下:【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弟子○○○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弟子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瞋痴习气深重,不仅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样的人要修学佛法,进入佛菩提道的菩萨五十二阶位当中,七住到初地入地的见道位,乃至于要从初地住地到等觉的这个修道位,就是要渐次地断掉我见、我所执还有我执,要修除种种的贪、嗔、无明,而且要亲证法界实相,也就是真心如来藏。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住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著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祂什么时候才会有念头?那个有,你也没办法想象,那是佛地的境界,那不是我们所能够了解的法界实际——常乐我净的境地。比如说,你长久以来,无始以来,不管以前多么遥远,永恒的、永恒的、永恒的过去,永恒的永恒,没有开始的日子,因为我们实际上是永恒的存在于过去直到现在,而且你会持续到未来。不管众生是怎么样,你还是个人一直在走。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呢,那是数不清的,而佛可以一念间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那当然啦,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你的念头里的所有内容,当然就像阳光普照,都是摊开来的,从来没有深藏过,这也是法界的定律,因此你何苦要覆藏些什么呢?而且,佛还知道以后你的念头,所以说,你被无量无边的佛菩萨所看护,而且看顾的很好,因此最好是不要乱想,我的感觉是不要乱想就好。所以呢,你如果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你的心念呢,越是想要做这个衡量,你的如来藏给你的分数就越低,这个法界的体性就是这样的,如来藏服务你、照顾你,从来祂都是认为这是本份事,从来祂没有想说要建立祂自己什么样的功德,因此你要随顺众生,也要随顺自己的因缘,不用去操心你所能够成就的功德法藏。因缘来了,你应该要如何去护持佛法,你就该如何地护持正法;因缘要你用功,你就该专心地用功。当一万个这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我们来看看这法界,当以众生心为心的时候,即使你到成佛位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成佛,如果你是以度尽一切众生来作为自己的誓愿,你的感想是什么?你已经成佛,可是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之前你所亏负的无量无边的众生——我说你真的亏负人家哦,不是说假的亏负,说我们随便讲讲。你如何去弥补这些亏负呢?佛也是可以报恩的,所以这样呢,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也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菩萨都入圣位了,结果其中有一个人他还在谈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还在对于他过去的世间故事还在津津乐道,这样的人根本还离圣位很远很远,所以我们的眼光要远大啊,不要这样懈怠啊!那什么时候,这个跨越第一大阿僧祇劫的光景才会到呢?答案是这很快就会到,你要去想,那个光景很快就会到!就是说,你会在菩萨摩诃萨的位次上,和其他同见同行的菩萨摩诃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你所获得的报酬,是没有办法衡量它的价值的,一切三界的东西都不能衡量,因为你的报酬是来自于你知道整个法界的,知道整个法界的因果,而且知道整个法界是怎样发起这些功能的,你的报酬,最后的报酬就是这样。你还有一个与凡夫们善性相应的那个报酬,就是你看到其他的众生都能够有机会脱离这生死的苦海,这个是你于下化众生中所得到的最大的报酬。除此之外,你想不出来,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你也不用担心,你那时候已经可以上达天听,因为你发愿的时候,如来藏祂要配合啦,那这样的话,你是对一尊佛来发愿吗?错,两尊佛吗?错,你是对法界一切已经成就佛果的诸佛,来发愿的。不管你信不信,它就是这样,因为当你发愿的时候,不管你认为佛的境界是怎样,佛还是会缘触,这样的话呢,本身你又发菩提心,你就会获得该摄受的功德。当你以清净心,以菩提心――就是清净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法界次第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无量寿经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遂。大集经法悟比丘,二万年中,常修念佛,无有睡眠。不生贪嗔等,不念亲属衣食资身之具。弥陀经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净土忏愿仪若坐若行,皆勿散乱。不得弹指顷念世五欲,及接对外人,语论戏笑。亦不得托言延缓,放逸睡眠。当于瞬息俯仰,系念 | admin 2018-07-23 |
|
而以佛性真常的人,不了解真如仅仅是第八识的清净无为法性,真如是不能离第八识心体而独立存在的,自然不应该说真如是法界诸法的依止,而应该说第八识为一切法的依止,而以阿赖耶识为所依。而说佛性当常的人,则误会阿赖耶识,祂因处于分段生死的阶段,就以为阿赖耶识不具有清净的本性;这是因为不了解每位有情的佛性本自常住,所以无论是处于分段生死位的阿赖耶识,或是入八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摄大乘论》的内容非常精简,意旨又非常广大深远,导致论师们解释时各有歧异,本来在解释《十地经论》时,论师们对法界染净依止的根本,是第八识或是真如法性,已经有所争辩,后来又因为真谛三藏法师之翻译的缘故,使得这争议更形加剧。由于真谛三藏法师并没有亲证佛法的根本──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他误会了《摄大乘论》中所说的佛法根本,而自行把第八识本自清净无为的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祂又显现出两种的义理:第一种义理是觉,意思是说,祂从本以来离一切的妄念相,法界一相无二,即是如来的平等法身,这个法身恒有本觉,祂能了别有根身、器世间以及七识心的心行,因此而说一切如来为本觉。而第二种义理则是不觉,意思是说,凡夫不能证知从本以来不起妄念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误以为制伏烦恼妄念让它不再出生,这样便是觉悟;马鸣菩萨却说:像这样的人,其实是不曾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