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此,彼等对于亲证阿赖耶识之唯识家述说“万法唯识”正理之时,于修学道种智之内涵中,申论六识所分别之六尘境唯是阿赖耶识所变现之内六尘,而不是真实之外尘境;对于以大乘“法无我”之智慧而断除法我执之大乘佛菩提修证,所有应成派中观诸师都完全无法理解,便一直提出许多诤论,写作庞大而内容全然错误之唯识学密续,企图误导学人,藉此主张实证唯识者 | admin 2020-07-02 |
|
是故佛般涅槃以后五百年之正法时期中,由于声闻人阿罗汉只是断除烦恼障所摄之五阴人我执,尚有菩萨道中无始无明所知障相应的法我执未知未断,因此在未证解般若波罗蜜、未能真实了知佛隐覆所说之中道、尚有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法执随眠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如实依佛之遗教修断而证得解脱,成为阿罗汉,但是迷于五阴异熟及涅槃法界之一乘中道义理,迷于真实第一义空而偏执于 | admin 2020-06-10 |
|
佛陀不断地强调:要去人我执、法我执,最主要的是要在于能够转依第八识如来藏清净无染的体性,而能够不断地护念众生、利乐众生的当中,让第八识如来藏无量妙用的功德呈现出来,能够成就无量的广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明心的菩萨,他不会起慢的原因;因为清楚地知道,虽然明心证得第八识真如体性,但也知道自己与佛地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而拉长这段距离的,就是自身当 | admin 2020-06-08 |
|
![]() |
然而要能够如实地断所知障,也就是相应变易生死的这一个所知障,或者又叫作无始无明,或者又叫作法我执,那就必定一定要能够成佛的时候证得一切种智了,才能够如实叫作无量的法门你都已经学习成就,无一法而不知,没有一个法门是你所不了解、你不能够为众生解说的。这也是所谓的如来的四无畏,因为自己断了烦恼障、所知障,所以能够无所怖畏于跟众生解说断除烦恼、远离生死的道 | admin 2020-02-21 |
![]() |
这个无始无明就是法我见、法我执的烦恼,前面一念无明就是人我见、人我执的烦恼。一念无明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对五阴有妄想,不知道五阴是空、无我,所以贪爱五阴、执著五阴,才有这一念无明。这个无始无明也是因为对一切法有妄想,不知道一切法是无自性,不知道一切法没有真实的胜用作用可说,然后对一切法有颠倒、有妄想,所以贪爱一切法,执著一切法,因此就有了无始无明。接下 | admin 2020-02-18 |
![]() |
是故佛般涅槃以后五百年之正法时期中,由于声闻人阿罗汉只是断除烦恼障所摄之五阴人我执,尚有菩萨道中无始无明所知障相应的法我执未知未断,因此在未证解般若波罗蜜、未能真实了知佛隐覆所说之中道、尚有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法执随眠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如实依佛之遗教修断而证得解脱,成为阿罗汉,但是迷于五阴异熟及涅槃法界之一乘中道义理,迷于真实第一义空而偏执于 | admin 2019-07-29 |
![]() |
这个无始无明就是法我见、法我执的烦恼,前面一念无明就是人我见、人我执的烦恼。一念无明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对五阴有妄想,不知道五阴是空、无我,所以贪爱五阴、执着五阴,才有这一念无明。这个无始无明也是因为对一切法有妄想,不知道一切法是无自性,不知道一切法没有真实的胜用作用可说,然后对一切法有颠倒、有妄想,所以贪爱一切法,执着一切法,因此就有了无始无明。接下 | admin 2019-04-24 |
![]() |
当知次第生起四喜,初与业印平等住(刚开始时应与明妃平等而住~于性中)、(然后再)从顶降喉、身乐生起;由欢喜智,舍二执(由此大乐而舍离人我执与法我执),契合二乘见(契合二乘所修之解脱道见地);净分到心、乐更大(至性时所提升之双方红白菩提净分,若能上升至心轮时,其乐更大);由胜喜断我执分别,契合菩萨见;明点到脐,身普遍大乐,由离喜智、断手印执,契密宗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不断地强调:要去人我执、法我执,最主要的是要在于能够转依第八识如来藏清净无染的体性,而能够不断地护念众生、利乐众生的当中,让第八识如来藏无量妙用的功德呈现出来,能够成就无量的广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明心的菩萨,他不会起慢的原因;因为清楚地知道,虽然明心证得第八识真如体性,但也知道自己与佛地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而拉长这段距离的,就是自身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要能够如实地断所知障,也就是相应变易生死的这一个所知障,或者又叫作无始无明,或者又叫作法我执,那就必定一定要能够成佛的时候证得一切种智了,才能够如实叫作无量的法门你都已经学习成就,无一法而不知,没有一个法门是你所不了解、你不能够为众生解说的。这也是所谓的如来的四无畏,因为自己断了烦恼障、所知障,所以能够无所怖畏于跟众生解说断除烦恼、远离生死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透过《百法明门论》的修学,透过《瑜伽师地论》的修学,能够摄尽了一切佛法;因为透过这样的修学,能够了知人我相,也能够了知法我相;因为能够了知人我相,也能够了知法我相,所以能够依之去断除人我执,也能够去断除法我执。所以能够因为这样子,能够正确的具足地显示出人、法空——人空还有法空的真正的道理。而这唯识六经十一论也建立了大乘、小乘一切宗派的佛法 | admin 2018-07-22 |
![]() |
然而要能够如实地断所知障,也就是相应变易生死的这一个所知障,或者又叫作无始无明,或者又叫作法我执,那就必定一定要能够成佛的时候证得一切种智了,才能够如实叫作无量的法门你都已经学习成就,无一法而不知,没有一个法门是你所不了解、你不能够为众生解说的。这也是所谓的如来的四无畏,因为自己断了烦恼障、所知障,所以能够无所怖畏于跟众生解说断除烦恼、远离生死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这一切法中找不到真实不坏、本来自在的我,只有无我寂灭性的如来藏,这就是分断法我执,证得初地无生法忍。法无我之内容如下:五法---分别(觉想)、名、相、正智、真如---三种自性及七种性自性。另有七种第一义般若,但此段经文没有提到,因为已在卷一之中开示过了。这一切我们都已在《成唯识论》之中广说,你能够观察并透过日常生活四威仪中去体会证实---它确实正确,法无 | admin 2018-07-21 |
![]() |
又因为这个末那识恒常不断地审察度量、处处作主、时时作主,因此成凡成圣悉凭末那识之“人我执”与“法我执”断与不断而有差别。由于意根从无始劫以来一直恒审思量的缘故,所以产生了普遍计度执着的体性,也因为这种执着性,使得众生不断地轮回三界生死。然而祂的这种执着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无量世以来,被意识错误的教导熏习而来。熏习越久,意根的执 | admin 2018-07-21 |
![]() |
法我执,即是理障,破无始无明即是破法执。阿罗汉、辟支佛断尽我执,然不能破法执。菩萨于初地能断分别法执,于七地断我执,俱生法执要到佛地证得一切种智时才能断除。有法执故有变易生死。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已断我执,故其分段生死已断,由不断法执,故其所取之无余涅槃——异熟识仍有识种流注变易现象,名为变易生死未断。诸佛已断第八识所含藏之烦恼种子,复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不断地强调:要去人我执、法我执,最主要的是要在于能够转依第八识如来藏清净无染的体性,而能够不断地护念众生、利乐众生的当中,让第八识如来藏无量妙用的功德呈现出来,能够成就无量的广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明心的菩萨,他不会起慢的原因;因为清楚地知道,虽然明心证得第八识真如体性,但也知道自己与佛地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而拉长这段距离的,就是自身当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