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什么是真实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在修学佛法中菩萨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是什么?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够因为接触到善知识写的书籍而能够经由阅读思惟,乃至能够拣择的机会来熏习正法,进入佛法真实修证之门!所以在布施中以法布施最重要。初住菩萨经由 | admin 2020-02-20 |
|
所以这样看来,世间根本不可能有人是无法布施的,我们也不应该再找藉口说自己没有能力布施啊! 如果说我们的先人、亲友,他在世时没作过恶业,也没有毁谤贤圣或正法,而且一生行善布施,那么你就知道,他绝对不可能堕落到饿鬼道,那么就不需要来为他追福了,因为他一定会往生到欲界天或人间,所以就得不到追福的受用,而且也不需要。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照例,在他的生日、忌 | admin 2020-02-20 |
|
大乘佛法的本质其实是积极进取的善法,所以菩萨的道本来就不是消极的,我们不妨试着想想看,假使菩萨所修的道是消极的法,那又如何历经三大无量数劫的勤苦修行而成就佛道呢?所以大乘佛法本来就是积极进取的法,但是也有其消极而随缘的一面,那就是对五欲随缘、对世间法上的追求是消极的;不过在利乐众生、修证佛法,以及法布施上面,都是积极进取而没有丝毫懈怠的。各位菩萨! | admin 2020-02-20 |
|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在诵经的时候,如果有鬼道众生在旁边听闻的话,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种;但是,由于鬼道众生能够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如实而行,所以当以对方信受了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因此,身教重于言教,能否成就布施之功德,完全得看诵经者本身的行为来决定。如果您愿意以此功德回向,我们是随喜赞叹的;因为回向乃是世尊在经中所开示的七种最上供养之一。所谓七种供养, | admin 2020-02-20 |
|
福德的范围很广,不单单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的福德,举凡练定力、除五盖、护持正法、修三福净业等,都函盖在福德的范围里,也都属于次法的部分。什么是三福净业呢?《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佛开示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要修三福净业: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 | admin 2020-02-19 |
|
然而,初住位的菩萨应该如何发心呢?初住位菩萨应该以财布施为最主要,并且也应该随缘随分为初机学人说法而作法布施;一方面接引有缘的众生进入正法中,而自己也能发心而安住于佛菩提道中,这就叫作发心住。如果十信位没有修习圆满,菩萨性还没有发起,当然就不能叫作发心住。譬如他既不肯发心财施护持正法,也不肯发心法施拯救众生于邪见之中,虽然有时也能住于菩萨行当中,但 | admin 2020-02-19 |
|
首先,佛就开示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想想看,如果你用六识来解释这一段,六个识,我们来看六个识有没有办法无所住:当一个人在看东西的时候,当你 | admin 2020-02-18 |
|
这里面,布施本身除了利乐众生、累积福德之外,也可以让行者经由布施而逐渐远离对于种种法的执著性,因此本身是与解脱相应的;而持戒本身,除了与解脱相应之外,能够持戒不犯众生,本身也是属于无畏施;而持戒者本身清净的身、口、意行,可以让众生感到持戒的胜妙功德,而生起欣乐戒法之心,因此也是属于法布施的一种;身、口、意的清净,也让布施之行更加精纯,与产生更广大的 | admin 2020-02-18 |
|
这不是世尊吝惜法、不慈悲、不作法布施,而是因为如来藏是非常平凡实在,非常现成也很亲切,因为祂是众生想像不到的缘故。如果众生没有先对五阴作观行,没有先断除我见,没有参究的过程以及领受真如自性的体验,加上多世所熏习的善根慧力,而只是经由别人来明说如来藏的密意,那么听闻以后,由于没有功德受用,不能够生起现观,也不能改变心性,往往不但会不信受佛戒,甚至不信 | admin 2019-09-13 |
|
再者,凡是正觉同修会所正式出版发行的法布施所有著作,不论是书籍或文章,都是今时后世佛教中至为重要的论典,更是我们未来世重新受生修学时的重要依据,这也是本会所有编译组义工菩萨能够在幕后全心付出、不求闻达,而甘愿默默地自利利他的缘故。 因此,当《次法》这本书从《正觉电子报》第九十六期开始连载,编译组于徵得作者的同意后,除了必须的查证、校对等基本工作 | admin 2019-09-02 |
|
”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 | 三摩地 2019-07-18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法布施 法布施是针对你所能理解的-你能确定为正确无误的佛法-来告知有缘的众生,这就是法布施。甚至于你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出来为人说法,乃至成为法主而使人证得二乘菩提、大乘菩提,进入三乘菩提的见道位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 | admin 2018-12-27 |
|
布施法的第一种既然叫作法施,当然指的是布施“法”,世间法的布施部分,包括人天善法,这是使人可以再生而为人、天的法,还有一种是可以使人得以营生的种种世间的工艺技巧等等;进一步说,布施与人可以使其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种种的知见与义理,这个就是真正的佛法布施了。但不管是世间法或者是佛法的布施,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说,所说的法是要正确的。因为 | admin 2018-08-15 |
|
接下来说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可以使众生无畏于生死轮回,同时法布施的果报,是可以兼而有财、法二报。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心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圆满?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 | admin 2018-08-15 |
|
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来,在家的菩萨要修集福智庄严,是要比出家的菩萨更来得困难,佛世的时候不妨也是这样;因为出家的菩萨能够作胜妙的法布施,那么样来修集福智庄严是很快速的;反观现在的状况,一般的在家菩萨一旦想要学法、修法的时候,就有可能家中的家亲眷属会给予种种的阻碍,所以才说“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可是,这里世尊所说的对象是“在家、出家菩 | admin 2018-08-15 |
|
报恩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于己有恩的,这包括善知识是于众生有法布施的恩德;父母于子女是有推干就湿的养育之恩;乃至世间法中曾经于自己有恩德的人。为了报答这些人的恩德而作布施,所以才说为报恩故施于福田。而功德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有佛法上的证量。上从诸佛一直到菩萨七住位,这是兼有般若及解脱道的智慧者;二乘的四双八辈以及辟支佛,这是有解脱道上的智慧者 | admin 2018-08-15 |
|
除了前面提到的“随喜赞叹”与“不损财物得大果报”的布施,还有一种布施也是不损财物,更可以获得“财”与“法”二种广大的异熟果报,那就是法布施。《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中云: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 | admin 2018-08-13 |
|
某甲法布施的缘故,来世感得修学胜妙的法,就是比较容易一点,所以智慧也就比别人殊胜,某甲今世可以得自受用的智慧,但是也可以转而为他人宣说,而使其理解也能够受用,所以也有他受用的部分,只是说随着听者福德的因缘而能够领受法的内涵的差别,就不是完全都一样了。修持戒法,也是有福的喔!不用讲得太复杂,单单说五戒之中的不杀、不盗。某甲过去世持不杀之戒法,今世感得 | admin 2018-08-09 |
|
佛在《金刚经》曾开示:“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 | admin 2018-08-05 |
|
诵经回向属于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萧老师言因果多属来世报,故有此一问。)2.回向之对象可以同时含括冤亲债主与法界众生吗?(某期〈般若信箱〉说助修行宜回向前者,求福报宜回向后者,故有此问。)3.《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可以持诵的真经吗?(萧老师言,除根据法义外,不得以考证等方式判定佛经的真伪,故求问。)4.以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作为增长福德之主修是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