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由于意根种子从如来藏中不断地流注而出,无始劫以来未曾刹那间断(不像“意识觉知心”在眠熟、闷絶、正死位、入无想定、入灭尽定时会断灭消失),于一切时中恒时不断地审度一切法尘,而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地指挥六识造作种种善恶业,所以说末那识恒审思量一切法。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意根末那识恒与相分相应,无有中断时,白天清醒位时,恒藉内相分而与外相分相 | admin 2018-07-21 |
|
或许有人会问:第四禅中舍念清净定——舍清净、念清净,那这样的禅定是不是真正的一念不生?我们来探讨第四禅中舍清净、念清净:所谓舍清净,舍就是他舍掉了苦乐忧喜,因此我们就说他舍清净;那么念清净,虽然说他是不生起任何一念,但是其实也只是表相的一念不生,其实在第四禅当中还有意根在运作,意根在第四禅中还是念念攀缘五尘上的法尘,因此我们说:第四禅中仍 | 三摩地 2018-07-21 |
|
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方能再于次晨重新现起故;夜夜断灭后,已无离念灵知心存在,成为无法,无法则不能再自己现起故;由是故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意根本身的了别性很差,没有前六识的配合,只能在法尘上作极简单粗糙的了别,不能作细分别,所以意根在接触到五尘的剧大变动而决定要加以详细了别时,就要促使阿赖耶识现起意识及前五识来帮忙,意根再依六识分别六尘的能力,才有办法在六尘中起种种的决定、作主等应变作为。意根如果没有前六识来帮忙,就无法很伶俐的决定、作主,但只要有六识的配合,意根就变得极为伶俐。意根 | 三摩地 2018-07-21 |
|
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于意识境界中者,即同于众生我;若有差别者,都在意识境界之高下差别而已,都不离意识生灭法境界,故为我见未断之凡夫。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说真心可以遍一切处,这个意识心念头的中间,即使可以捉摸的到,那可以如何遍一切处?它只是粗的意识心的「停格」,暂时不现起这个语言文字,或是去攀缘五尘境,或是固守一个空空的无有物质的法尘境,不管是哪一种,它还是很清楚地被意识心所缘取而知,自己知道所感受的是个什么,所以它必须要停止许多的外在的攀缘,才能够现起,这样哪里可以遍缘一切处呢?这样努力上一辈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特地把它标明出来“六尘是内相分”,可是他们脑筋像石头一样转不过来;既然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把十八界都灭尽了,十八界里面有六尘,请问:“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到现在已经二千五百余年了,请问世界中的六尘还在不在?”我们放眼看去,外五尘及外五尘中所显示的法尘都还在,显然还没有灭掉;由此证明阿罗汉灭掉的是他们自己的六尘,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既然一切意识都是以意根与法尘相触的因缘而出生,当然一切意识都是生灭法;从至教量及证果者的现观来看,都是不可推翻的至理。然而那些主张六识论的人,依循阿含圣教,就算是修到后来想要入涅槃时,或者在欲证初果位而想要否定六识的全部时,就不免要在知见上落入断灭见,也不免要在实证上落入断灭空;否则就必须强词夺理,当然那时心中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是强词夺理;那 | admin 2018-07-21 |
|
既然一切意识都是以意根与法尘相触的因缘而出生,当然一切意识都是生灭法;从至教量及证果者的现观来看,都是不可推翻的至理。然而那些主张六识论的人,依循阿含圣教,就算是修到后来想要入涅槃时,或者在欲证初果位而想要否定六识的全部时,就不免要在知见上落入断灭见,也不免要在实证上落入断灭空;否则就必须强词夺理,当然那时心中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是强词夺理;那么他们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三种解脱是住於第四禅等至位中,对於三禅天以下的所有六尘、四尘、法尘,都已经因为心地的清净而舍离了,不会再坠入三禅以下的境界中了,所以名为净解脱,是舍离二、三禅等至中微细念与微细舍的境界相,舍与念都清净了。第四种解脱,是解脱於色界的境界相而远离了瞋恚心行,解脱於瞋界而不再有色界法存在了,心地清净而不再执著色界法,住於空无边处而不再住於色界境界中,已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很显然是在告诉我们:要有意根与法尘作为助缘,意识才能生起;不论是有念的意识或者离念的意识(不论是有念的灵知或离念的灵知),都是要以意根及法尘为助缘才能出生的。佛又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换句话说:不论是什么状况下的意识觉知心,譬如地狱中的意识,畜生道、鬼道、人间、天界的意识,定中或定外的意识,粗意识或细意识,凡是意识觉知心,全部都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是,意识舍已,尚有何种细心存而不灭?若有意识细心不灭,则不可谓意识已灭,则佛应说尚有意识细心不灭,则亦应说尚有意根不灭,佛在阿含诸经中说“意根与法尘为缘生意识故”,则应无余涅盘位尚有三界:意、法、意识。如果是这样的话,阿含诸经佛语成妄,应须改写;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则凡夫主张有“不可知之意识细心”,则成妄语,乃是虚妄想所建立之兔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六尘加以说明,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尘,前面五尘大家都知道,不多说,我们就针对法尘来说明。法尘就是依附前面五尘而有,我们用个譬如来说明,同样是以色尘来讲;譬如说颜色,颜色里面同一样黄色就有金黄、鹅黄、土黄不同的颜色,这些(黄色)里面所摄的法上的尘,就是法尘。所以从这边你就可以了解,法尘是依附色尘而有。色尘既如是,其它四尘亦复 | 三摩地 2018-07-21 |
|
当我们在母体中渐渐成长,肌体逐渐成形而后出生时,意根想攀缘外境,就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去感知外境,形成法尘,(名色缘六入),意根通过意识接触到这种种法尘,就以为自己看见,听见,嗅到,尝到,触到了外境(六入缘触),既然以为接触到的外境并以之为实,必定产生种种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触缘受),有了这种种感受,我们必然就会有欢喜贪恋乃至厌恶(受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六尘加以说明,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尘,前面五尘大家都知道,不多说,我们就针对法尘来说明。法尘就是依附前面五尘而有,我们用个譬如来说明,同样是以色尘来讲;譬如说颜色,颜色里面同一样就有金黄、鹅黄、土黄不同的颜色,这些()里面所摄的法上的尘,就是法尘。所以从这边你就可以了解,法尘是依附色尘而有。色尘既如是,四尘亦复如是,所以总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很显然是在告诉我们:要有意根与法尘作为助缘,意识才能生起;不论是有念的意识或者离念的意识(不论是有念的灵知或离念的灵知),都是要以意根及法尘为助缘才能出生的。佛又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换句话说:「不论是什么状况下的意识觉知心,譬如地狱中的意识,畜生道、鬼道、人间、天界的意识,定中或定外的意识,粗意识或细意识,凡是意识觉知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可是意识却是生灭法,不论是如何微细境界中的意识心,永远都是由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依六识论来修佛菩提,是不可能见道的,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佛法的内门来广修六度万行。一定要依八识论大前提来修学,您才有办法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才有办法进入佛法的内门之中来勤修六度万行。这就是依六识论与八识论不同前提来建立方向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出来: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此,由粗住入细住,就会有着欲界定身心轻安的发起,也因此会完全忽略掉拜佛的动作;而意识心只是单单的的的安住在忆佛念的定境法尘上,也就是已经入于心一境性的欲界定中。欲界定的发起有持身法,所以一者拜佛的动作不会停下来,再者全身会有轻安的觉受现起,也就是欲界定的善根发,轻安的觉受会遍满全身,不一定是由头顶开始。那轻安的觉受,我们可以以一个比喻,就好像女众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般来说,喜欢打坐修习的人,他对于外境的敏感性会比较大,容易起瞋,因为自己一直想要入定,但是外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那时候就会落入瞋恼的计较当中;不同于第一种状况在于,第一种是被外境带着走,而这边说落入瞋恼的计较中,其实是落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杂染心所法,而被自己的瞋恼系缚而起思惟,导致于无法安住于无相拜佛,或者无法安置于定境法尘中。当然,会引起内心散乱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应该将忆佛的念收摄到觉知心中,觉知心无形无相,忆佛的念亦无形无相,所觉知的定境法尘无边无际,忆佛的念亦无边无际,如此容易成就三昧定心。但应注意的是,无相念佛的「无相」和觉知心的「无相」,只是和有音声、形相的念佛作区隔,而有的方便说法,其实仍不离意识心与定境法尘,不是第八识远离六尘的无相。莫错把成就念佛三昧的定心,误为第八识实相心。(三)挂念时间,心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