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也是佛在《阿含经》中所说的三法印涅槃寂静的道理。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佛在《长阿含经》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缘觉自己观察所得,而且确认真的有一个入胎识存在,这个入胎识就是一切有情的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由于缘觉自己观察、自己确认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存在,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愿意将自己灭尽,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法印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变。不可思议常乐我净。善男子。若有受持书写读诵解说之者。则能破坏众生烦恼。断除一切贫穷困苦。若遭饥荒谷米勇贵。读诵是经则得丰壤。若时焰旱天则降雨。若有饥虚渴仰法食。读诵是经则得总持甘露法味。若欲具足大神通者。当受是经。欲雨法雨润渍枯槁。当读是经。若遭大病亦当受持。所以者何。此经即是一切大病之良药也。此经能断一切诸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知法印不为护戒。亦不得名修习三昧。如来不着护戒毁戒常无常。觉不觉作不作。净不净空不空。戒非戒知非知。名非名取非取。怖非怖畏非畏。因非因灭非灭。菩提非菩提。解脱非解脱。涅槃非涅槃。一切诸法无有怖畏。为解脱故护持禁戒修习三昧。一切诸法无有退灭。菩萨知已其心甘乐。修是三昧为诸众生说。佛如来常恒不变不灭。是故护戒修习三昧。复次善男子。若有欲得如是三昧。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先说九部法印。如是九印印我经律。初不闻有方等经典。一句一字如来所说。无量经律何处有说方等经耶。如是等中未曾闻有十部经名。如其有者。当知必定调达所作。调达恶人以灭善法造方等经我等不信。如是等经是魔所说。何以故。破坏佛法相是非故。如是之言。汝经中有我经中无。我经律中如来说言。我涅槃后恶世当有不正经律。所谓大乘方等经典。未来之世当有如是诸恶比丘。我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在三法印里面,涅槃寂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任何的一念、没有任何我们世间人的这种觉知心对六尘的了知,这样子才叫作涅槃。所以一定在有第八识存在作为前提来说无想,这样子才会得到涅槃的这个结论。如果有一个人否定了第八识的存在,而直接说无想就是涅槃,真的是令人啼笑皆非了,等于说这个人在主张石头就是涅槃了。可是世尊有可能这么荒唐、荒谬地这样主张吗?所以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小乘经则以无常、无我、涅槃三法印印之。关于诸法实相,这里在引用《佛学大辞典》里面的一个注释,以帮助学人理解,该词条【诸法实相异名】:“于诸经论中,对一切诸法之真实体相(诸法实相),有各种不同之名称。如《涅槃经》称之为佛性,《华严经》称之为法界,《胜鬘经》则称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大品般若经》称为般若、法性,《楞伽经》称为八识,《首楞严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第三种说通者,谓通宗已,能自通达教门,能为佛子宣说十二部经(楞伽经云:宣说九部种种教法),下自苦空无我无常、缘起缘灭、声闻涅槃寂静、三法印、缘觉十二因缘正观;上至菩萨所修第一义谛如来藏无生忍之法智类智——禅宗之开悟明心;以及证悟菩萨所修,不离如来藏之人无我——自心藏识从来离见闻知觉及从不作主;不离如来藏之法无我——蕴 | admin 2018-07-21 |
![]() |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法印,可以来函盖呢?让三法印能够更简洁,或者作一个总纲领,来函盖呢?也就是能否用诸行无常,来函盖的法印呢?或者用诸法无我,或是用涅槃寂静,来函盖的法印呢?如果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无常、无我,来含摄整个三法印,事实上它会产生错误!譬如:用诸行无常,来含摄法印,这样对于诸法无我,是可以符合的,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法印是世尊特别施设,作为佛法实证的检验标准。也就是说,讨论佛法对错的标准,是用三法印来验证。如果不能通过三法印的验证,就是错误的!若可以经由三法印来印定,说明此内容就是正确的;所以三法印,是在为我们建立一个修学佛法的标准。有人曾经说:‘三法印’,这三个字,是在大乘的龙树菩萨时,才有的名称。这样的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二个呢,各位菩萨,也可以用第二个准则去看,也就是说,这第二个准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法印,也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各位如果在使用这个准则的时候,请大家务必注意到,如果我们谈到应用这个准则的时候,我们讲的是诸行无常,不是只有无常两个字;我们谈到的是诸法无我,不是只有无我这两个字。并且我们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因为这三个的道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法中所谓的法无我智,其实就是指三法印里面所说的诸法无我。声闻乘行者,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观行当中证验了人无我以后,再以蕴处界的人无我为基础,现前观察在蕴处界辗转所生的诸法之中,其实并没有真实不坏的我存在,因此而断尽我见、我执,成为阿罗汉。这些声闻阿罗汉们不仅有尽智,也有无生智,也就是,他们不仅有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也能够为众生宣说诸法无我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2、佛菩提道的“法无我”函盖解脫道的“法无我”声闻乘的法无我智是三法印之“诸法无我”。彼等声闻行者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中证验人无我,然后在蕴、处、界之人无我智基础上,现前观察蕴、处、界辗转所生诸法之中,没有不坏之我,因此而断尽我执,成阿罗汉,而还未知诸法缘起缘灭之因(即如来藏),所以不与大乘般若慧相应,所以人人畏见维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很简单,所有三乘菩提必定是依三法印,或是四法印而来验证。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样子已经把五蕴、十八界法它的生灭、无常、无我都讲清楚了。重点在于涅槃祂是寂静,涅槃不是断灭。阿罗汉乃至声闻、缘觉、辟支佛,他证入无余涅槃之后,灭掉五蕴十八界,佛说他并不是断灭,是寂静、是清凉。这个寂静清凉,虽然是依于二乘定性声闻人所不须实证的第八识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乘之法无我智者,即是三法印之诸法无我。声闻人在人无我智基础上,观察蕴处界辗转所生诸法中,无有不坏之我存在。缘觉乘行者,依十二因缘之缘起正观,证知流转之诸法中,无有恒常自在之我存在。大乘法无我智是佛及诸地菩萨所证之种智,下自初地所证道种智,上至诸佛所证之一切种智,悉名大乘法无我智(大乘人无我智、法无我智,参见《楞伽经》四卷本之卷一)。二乘人所证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在那种状况下无法排遣鬼神的话,就由它去说:我们心中应该用第一义或三法印、四依的原则或用《心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所说的来跟它相应对,只要发觉它一说错,你就责备它:“你这鬼神也来说佛法,你跟本不懂佛法。”它就会消失。有时候鬼神说法和佛法很类似,不小心去观察就会被它误导。有时它说的法好像对,但其实不对,或者前面说的对,到最后它弄错了,那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树说法别咏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千圣满口不能宣,岭梅漏泄春光信。总咏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颂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茫茫不识火中莲,满面尘埃又几年。簸土扬沙无避处,翻身直到御楼前。尧舜垂衣万国宾,拨云见日意休陈。东方来者东方坐,遍界通沾雨露新。怀净土诗(清)莲隐净邦远近没途程,只贵专心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六祖知道他是佛门法器,又传法印与青原行思。他从六祖会下得法之后,就到吉州青原山般若寺安住精修,弘扬禅宗。这是六祖惠能大师把如来眼藏微妙法门付给与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最显著大德高僧的历史。在六祖惠能禅师把眼藏的如来慧命,传付给怀让和青原以后,禅宗的法派就从这二支发展起来,一是从南岳怀让禅师再传与马祖道一禅师(公元709——788年)二是从青原行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可禅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师道:“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慧可禅师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慧可禅师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原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未有之言,即是万法未生之前,乃指自性或真如实相边事]洞山禅师道:“不诺无人肯(你若不应答,别人也就无法印可你)。”匡仁禅师道:“还可功(功用、人为造作)也无?”洞山禅师道:“你即今还功得么?”匡仁禅师道:“功不得即无讳(回避)处。”后来又有一天,洞山禅师上堂云:“欲知此事,直须如枯木生花,方与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天,九成居士便礼谒法印一禅师,二人机语颇为相契。后逢祖上忌日,九成居士便前往明静庵供僧。庵主惟尚禅师一见九成居士,便展手。九成居士于是大喝一声。惟尚禅师便照着九成居士的脸颊批了一巴掌。九成居士于是急步向前就走。惟尚禅师道:“张学录(九成居士的官职)何得谤大般若?”九成居士道:“某见处只如此,和尚又作么生?”惟尚禅师于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