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是到了佛即将入灭之前的那一段时间,诸经三藏佛已经完全地演说圆满,所以就依照着佛的常法,在最后的阶段开始演说《法华经》;这也代表了世尊入灭的日子近了。依着真如如来藏自性功能差别,更依着佛地不可思议的种种智慧、威德与无法思量的神通游戏,完整地说出了佛地的境界,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法教;大畅佛之本怀,说众生一发心就已经到佛地等等;更演示出了诸方佛土无量菩萨 | admin 2018-07-22 |
![]() |
他的著作比无著菩萨更丰富,包括:《金刚经论释》、《习定论释》、《十地经论》、《唯识论》、《法华经释》、《俱舍论》、《辨中边论》、《摄大乘论释》、《佛性论》及《大乘成业论》等巨著,对后世大乘佛法的弘传,起了极大的作用。凡大小乘学人均以他们兄弟二人的著述作为蓝本,连当时的外道对他们二人亦敬佩有加。世亲菩萨的论著与注释的典籍甚多,奠定了大乘佛教唯识瑜伽行 | admin 2018-07-22 |
![]() |
根本法轮讲的就是直接宣示悟境的根本教说,他指的就是《华严经》;枝末法轮讲的是,把佛陀四十余年的教法把它分成声闻、缘觉跟菩萨三乘而说,因为它是由根本法轮分化开来的,所以才叫作枝末法轮;最后叫作摄末归本法轮,指的就是,把枝末的三乘的教法全部再汇归起来成为根本,这个就是吉藏心目中的《法华经》。基本上这个三轮的教说,大体上以我们今天来看,三轮的这个判教原则 | admin 2018-07-22 |
![]() |
此外,《法华经》,是天台宗的绪端;《成实论》,为成实宗的根本要典;《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的根本经论;《弥勒成佛经》,是弥勒信仰之所依;《坐禅三昧经》,促进菩萨禅的盛行;隋代“智者大师”根据其所译《大智度论》禅波罗蜜等部分,综合其它经论,宣讲解释“禅波罗蜜”,由其弟子法慎记录,而成为禅修宝典;《梵网经》,促使我国 | admin 2018-07-22 |
![]() |
从他着作的名字来看,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到说,智顗有两部着作,三部着作里面有两部着作,都是以《法华经》为主要的论述对象。没有错!智顗大师就是以《法华经》……对于《法华经》非常的尊崇,所以他其实主要的论述也都是以《法华经》当作一个基础来讲述的。底下我们就开始来介绍天台的思想。首先,当然我们要看它的思想内涵的时候,都要从它的判教开始看起。不知道 | admin 2018-07-22 |
![]() |
五者法华及涅盘时:最后八年之二处三会说法华经,阐圆教之理,畅演唯一佛乘正义,会五时三教为一佛乘。复以最后一昼夜,申述真如与佛性非一非异之理,令知佛地断尽变易生死及眼见佛性之「常乐我净」正理,成大涅盘--具足四种圆寂。然此分时,三四混乱,应互移位,以般若为第三时,以方等为第四时;般若乃总相智及别相智,方等乃别相智中之种智故;般若诸经,乃七住至十回向位所 | admin 2018-07-22 |
![]() |
一方面,我们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平实导师在《法华经讲义》第三辑中的开示: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诸佛在人间成佛时,都不是有人教导的,都是在无佛也无佛法住世的时候,自己修行而成就佛道的。所以现在末法时代仍然有佛法住世时,假使有人自称成佛了,那一定是不懂佛法的门外汉,都是大妄语人。(《法华经讲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165。)因此诸佛成佛都可以自参自悟,都有无师智,绝对不会在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都像《法华经》里面说的: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卷四)就是都要教化众生,依佛菩提来修证成熟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子了解佛事的真实意涵之后,再来看看佛陀,祂是福慧两足尊,祂的福德与智慧都已经成就,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方便善巧。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大家所熟知的阿含部的经典、般若的经典或是唯识的经典,包含《法华经》、《华严经》这类型的经典,都是所谓的正信的经典。但是,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详细说明,但是希望大家先远离密教部的经典;那密教部的经典,如果各位要修习要阅读的话,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密教部的经典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我们如果说能够依佛的经典,来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苦,然后劝发菩萨心,再传授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最后的目标是成佛之道。诸佛的第二个名号叫作正遍知,对于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的一切内涵无所不知。有哪一些有情就会成就哪一些世间,对于一切有情诸法既然全部了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佛陀在《法华经》中说:【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妙法连华经》卷一)又譬如说,菩萨在十信位满足时,就能够发起大菩提愿,愿意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来修行成佛,因此就勇猛地发起四宏誓愿。其中有一个誓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法华经》里面有介绍了八种龙王,这八种龙王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特别去介绍。那接下来,我们来介绍龙王的龙宫。龙王的龙宫又广又长,龙宫很殊胜,它用七宝所作成七重壁、七重栏楯;还有门旁有五百鬼神守着门,那门的旁边还有园观、浴池,还有种种树、种种花、种种飞鸟,这是属于龙的部分。那天界的龙有什么样的功用呢?牠是要守护天界的宫殿,牠还可以起云,然后下雨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大家所熟知的阿含部的经典、般若的经典或是唯识的经典,包含《法华经》、《华严经》这类型的经典,都是所谓的正信的经典。但是,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详细说明,但是希望大家先远离密教部的经典;那密教部的经典,如果各位要修习要阅读的话,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密教部的经典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我们如果说能够依佛的经典,来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佛说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是说:诸佛世尊们,都是为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法华会上,当世尊准备开讲《法华经》的时候,就有五千声闻人当众退席,而在场的阿罗汉们,居然都没有人出面制止声闻人的退席;这就表示阿罗汉们对佛世尊仍然有疑,怀疑自己与佛的解脱证境是否相同,怀疑世尊即将宣讲的《法华经》是否言过其实;因此说阿罗汉仍然有增上慢。增上慢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产生,而三贤位菩萨在证悟以后,相对于未悟或错悟众生,有时也会不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到了佛即将入灭之前的那一段时间,诸经三藏佛已经完全地演说,所以就依照着佛的常法,在最后的阶段开始演说《法华经》;这也代表了世尊入灭的日子近了。依着真如如来藏自性功能差别,更依着佛地不可思议的种种智慧、威德与无法思量的神通游戏,完整地说出了佛地的境界,也就是究竟的法教;大畅佛之本怀,说众生一发心就已经到佛地等等;更演示出了诸方佛土无量菩萨,以及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世尊在《法华经》中,就用了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来比喻三乘菩提的差别,也就是以羊车比喻为声闻菩提,鹿车比喻为缘觉菩提,而大白牛车则比喻为佛菩提。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完全是在讲解脱道,也就是教导众生如何把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然后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之苦;而佛菩提则是教导众生如何去亲证生命的实相,也就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以亲证如来藏为基础循序渐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