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无量数劫前的前身——常不轻菩萨,当他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礼拜,然后高声的赞叹:“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妙法莲华经》卷6)当时,若是增上慢的佛门四众,遇到常不轻菩萨这样顶礼赞叹的时候,他们会诽谤辱骂常不轻菩萨,乃至拿木棍来殴打,捡瓦石来丢掷常不轻菩萨;但是常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平实导师在讲解《法华经》的时候也提到,假设看见了受持此经的人(也就是证悟菩萨)有过失,不论他的这个过失是真实的还是假的!假设到处跟人宣说他的过失,就算他的过失是真的,这样到处宣说「出其过恶」的人也造了大恶业!乃至轻笑的人未来世也都会有恶报,真的要非常小心才行!如《妙法莲华经》卷7〈28普贤菩萨劝发品〉中云:「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 三摩地

2018-07-23

于世尊讲授《法华经》时,世尊为众们授记成佛,当时已入地的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劫,却是十大弟子中的最迟、最久远者。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嗔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劫方能成就。成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无量数劫前的前身——常不轻菩萨,当他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礼拜,然后高声的赞叹:“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妙法莲华经》卷6)当时,若是增上慢的佛门四众,遇到常不轻菩萨这样顶礼赞叹的时候,他们会诽谤辱骂常不轻菩萨,乃至拿木棍来殴打,捡瓦石来丢掷常不轻菩萨;但是常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法华经》的一段,来为大家说明。《法华经》中佛有说:说有人听闻了真实善知识演说《法华经》,因为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不是依文解义,也不是误解曲解,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听闻了以后非常的欢喜,之后他要转教别人,说给别人听;那别人听了以后呢,也非常的随喜,然后要转说给别人听,这样的辗转转说,到第五十个人;那么这第五十个人这样辗 三摩地

2018-07-23

你若一开始就向他们解说无上佛道,他们听了也不相信的,心中会这样想:佛陀啊!你把自己说得太高了!他们不相信的!会起烦恼的!你们别说我这句话是虚构的,譬如佛将宣说《法华经》时,五千位声闻人公然的当场退席欸!对于佛说诸佛的境界和阿罗汉不同的事,他们不相信!所以叫作增上慢!声闻人犹有增上慢,佛说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得要勤修三大无量数劫,他们听不进去,认为佛是自 三摩地

2018-07-23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三摩地

2018-07-23

法华经》中另有三界犹如火宅的譬喻,与现在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下一集的故事中再来为各位说明。回到刚刚提到的欲界。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人间来说,一般人都是爱乐或是贪著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等的五欲六尘;贪著我所,也就是都在种种我所上用心经营、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 三摩地

2018-07-23

114,b18-21)但菩萨如果过度的不攀缘,也会感觉变成冷漠与无情!所以也会有些久学菩萨们会觉得在讲堂都没有几个好朋友!因为大家彼此就是冷漠不攀缘!而有些菩萨又会去纠正别人攀缘或者排挤攀缘的人!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攀缘,甚至怕自己被贴上「爱攀缘」的标签!因此通常菩萨们在讲堂都不会有「好朋友」!除非是在还没来讲堂前本来就认识的朋友一起来讲堂上课!(如果大家感情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法华会上,当世尊准备开讲《法华经》的时候,就有五千声闻人当众退席,而在场的阿罗汉们,居然都没有人出面制止声闻人的退席;这就表示阿罗汉们对佛世尊仍然有疑,怀疑自己与佛的解脱证境是否相同,怀疑世尊即将宣讲的《法华经》是否言过其实;因此说阿罗汉仍然有增上慢。增上慢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产生,而三贤位菩萨在证悟以后,相对于未悟或错悟众生,有时也会不自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讲《法华经》时也提到,欲界人间是个大染缸,具足各种心所法。菩萨不要怕脏,与众生一同在烦恼污泥中打滚,只要把心弄清静就好,这样才易于证得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成佛才最快。菩萨应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二乘人必须远离五欲方能证初禅,菩萨却能火中生红莲,在欲离欲,于五欲火中证初禅。以下内容摘录自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 三摩地

2018-07-23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从此以后世亲菩萨就专心的宣扬大乘,广造诸论阐扬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譬如《华严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等都加以阐释;对瑜伽宗的许多论着也详加论述,譬如《十地经论》、《唯识三十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总共有五百部大乘论着,合以前所着之小乘论五百部,总共一千部,因此享有千部论主之美 三摩地

2018-07-22

本来二乘教法的这个部分,就是整个佛法的基础,在《法华经》里面把它叫作化城,它却是每一个佛都必须要修习的基础。可是,现在南洋地区的佛法,大部分是依止觉音论师的《清净道论》为根本论;可是这一位觉音论师呢,他在他的书中所讲到的,并没有说到真正的解脱道它要怎么样修,到底要怎么样能够证得须陀洹初果这一些说明都没有。所以,很可惜的,南洋佛法是不是真的如他们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说《大般涅槃经》。前面四个时期的教法,已经能够让诸位实证二乘解脱道,而且能够亲证大乘佛菩提道。这时候在入涅槃的前夕,特别讲《大般涅槃经》,就如同光照一切的土地,无所不照;就相当于把熟酥再度的提炼,提炼到极致之后呢,就成为醍醐,最上妙味!然而,们在佛的一生当中,因为自己的因缘有所不同、程度不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大乘佛菩提道中的法师又是怎么样呢?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佛来界定法师呢?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 三摩地

2018-07-22

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一方面,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那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