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日,清远禅师《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句时,产生了大疑问。他手持经书,请问讲经师,讲经师未能给他满意的回答。清远禅师感叹道:“义学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于是他便放弃了纯粹的义学研究,卷衣南游,来到舒州太平法演禅师(也就是五祖法演,当时他在太平接众,后移住蕲州五祖)座下。一天,清远禅师正在庐州化缘,不巧天正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后,袁觉禅师每次陪侍佛性禅师的时候,佛性禅师必举《法华经》中“开示悟入”这四个字,令袁觉禅师下转语,并且说道:“直待我竖点头时,汝方是也。”[开示悟入,即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的略称。]袁觉禅师虽然下了很多转语,但是,均不契佛性禅师之意。一天,袁觉禅师偶然因为处理一件事情未能尽职,被暂时赶出山门,以示禁制。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曾经请人为他口授《法华经》,很快就能背诵。后辞别双亲,投大随无静禅师出家,日常以扫洒为务。后来,寺院搞修建,需要石料。于是大随禅师便令他于悬崖上凿取石材。自回禅师一边凿石,一边口诵《法华》。他用功如此精勤,只要他手不离锤凿,诵经亦不辍口。一日,大随禅师前往探视,见他这个样子,便告诉他说:“今日硿(kong)磕(石头碰击声),明日硿磕,死生到来,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贤禅师教他持诵《法华经》,印肃禅师却说:“诸佛玄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于道?”贤禅师一听,大为诧异。于是先让他在座下服勤七载,然后才给他剃度。印肃禅师受具足戒之后,即前往沩山,礼谒黄龙牧庵法忠禅师。一日,印肃禅师问牧庵禅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牧庵禅师便竖起拂子示之。印肃禅师一见,恍然有省。印肃禅师虽然后来应慈化之邀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了义禅师六岁才说话,每天随母亲念诵《法华经》,对世间的事懵然无知。了义禅师十六岁那一年,有位托钵僧来到他家中,跟他谈起高峰原妙禅师上堂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话头,他一听,便兴奋地站起来,说道:此大善知识,必能为人拔钉去楔。于是请求托钵僧道:能引我往见之乎?于是他的母亲便为他准备好行装,让他随托钵僧一起前往天目山师子岩,参礼原妙禅师。当时原妙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年稍长,即入寺院,从授经师学习《法华经》。十九岁时于灵芝寺落发受戒。一日,行省丞相府设斋供僧,元长禅师亦随众受请。当时中峰明本禅师亦在座。明本禅师远远地看见元长禅师气宇不凡,知是法器,便主动地跟他打招呼,并问道:“汝日用若何?”元长禅师道:“念佛。”明本禅师又问:“佛今何在?”元长禅师正要开口答话,明本禅师便厉声呵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年稍长,即入寺院,从授经师学习《法华经》。十九岁时于灵芝寺落发受戒。一日,行省丞相府设斋供僧,元长禅师亦随众受请。当时中峰明本禅师亦在座。明本禅师远远地看见元长禅师气宇不凡,知是法器,便主动地跟他打招呼,并问道:“汝日用若何?”元长禅师道:“念佛。”明本禅师又问:“佛今何在?”元长禅师正要开口答话,明本禅师便厉声呵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一岁时,从演庆昇法师受业,因诵《法华经》有省,遂入杭州受具足戒。后投杭州虎跑止庵德祥禅师座下参学。止庵禅师于是令他参究南泉禅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之话头。时蔚禅师虽然用功精勤,参究了一段时间,最终却迷闷无所入。于是他便前往明州达蓬山,于佛趾寺侧,卓庵隐修,奋志参究“三不是”公案,以至于废寝忘食,目不交睫。一日,时蔚禅师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此以后,西林禅师便请人教德清禅师学习《法华经》和《四书》等内外典籍,以及为诗作文之法。十九岁时,清禅师前往栖霞山,礼云谷禅师。谷禅师令他阅读传德参云《灯录》和《高僧传》。当他读至《中峰广录》这一部分时,德清禅师忽然心生欢喜,决志参禅。于是他便请求永宁禅师为他剃度,并焚弃俗书,专究生死大事。德清禅师虽用功精勤,惜乎未得其要,终无所入。于是他便改持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玉峰禅师喝斥道:“丁字不识,不作苦行,求甚么经?”圆澄禅师道:“尚求参悟大事,何事区区文字?!”玉峰禅师一听,非常诧异,于是送给他一本《法华经》,嘱咐道:“此诸佛骨髓。珍重熟读,自有得。”圆澄禅师后辞玉峰禅师,投隐峰禅师座下参学。隐峰禅师见圆澄禅师应对机敏,便道:“是儿似可参禅。”得到隐峰禅师的鼓励,圆澄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元来禅师十六岁游金陵,一日于瓦棺寺听讲《法华经》,遂生出世之志,于是前往五台山,投静庵通禅师座下出家。静庵通禅师传授给他天台三观之旨,并嘱咐他好好修习。元来禅师于是谨遵师教,精勤修习止观法门,达五年之久。后前往超华山,从极庵洪禅师比丘戒。当时,无经禅师正在峨嵋山,大唱曹洞法门,学者奔凑。元来禅师听说之后,遂前往礼谒。刚到峨嵋,适逢慧经禅师正要下地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偶然听见有人读诵《法华经》之偈语:“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忽然觉得周孔之外,当别有妙道,于是便前往礼谒本邑学人赵豫斋居士,并从他学习《楞严》、《法华》、《圆觉》三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无经禅师开法于董岩,门庭兴盛。元贤禅师于是以居士的身份前往参学。初见慧经禅师,慧经禅师便对元贤禅师反复诘问,元贤禅师大呈口舌之能。慧经禅师道:&l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何是那一件大事因缘?”诸佛出世之因缘,详见《法华经》所说,谓“开、示、悟、入”佛之所知所见也。经中具说佛之所知所见者,乃是真如心也;佛地之真如心,即是因地之第八识如来藏心修除二障习气种子后所成者也。是故诸佛示现在人间时,悉皆欲令大众亲证此第八识心。投子禅师闻此僧问这一件大事因缘,便开示曰:“尹司空(司空为古时官位之名衔)为老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 admin 2018-07-19 |
![]() |
法华经云。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下座真净和尚游方时。与二僧偕行到谷隐。薜大头问云。三人同行必有一智。如何是一智。二僧无语。净立下肩。应声便喝。薜竖拳作相扑势。净云。不劳再勘。薛拽拄杖趁出。薛见石门慈照禅师云顶山敷禅师。成都府帅请就衙内升座。时有乐营将。出礼拜。起回顾街前下马台云。一口吸尽西江水即不问。且请和尚吞却街前下马台。师展两手唱云。细抹将来 | admin 2018-07-19 |
![]() |
一朝见法华经因缘譬喻之说。错为不足取。失力三四年也。十九岁复在禅丛众寮。因见岩头和尚末后为贼害。大叫一声闻数里外。又大失志。以为现在之害尚不能转。况于泥犁耶。古人秀逸者已如是。则我辈何得免脱。嗟呼佛法虚诞。参禅无实。僧也俗也。我进无所期。退有所羞焉。于是改志放意。恶见日加。次年至浓之瑞云。从事马翁。与温马山辈结伴。互论诗文。一日闲坐之次。翻然思曰。 | admin 2018-07-19 |
![]() |
法华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到”。圆觉云:“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将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得”。洞山云:“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大凡穿凿公案者,须皮下有血,识羞惭,始得。做工夫提起话头,祇是知疑情打不破,毕竟无第二念,决不可向经书上引证,牵动识情;识情一动,则妄念纷驰,欲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安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法华经》云:“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无没溺之患。”大善知识接得一个如龙似虎的汉,教他向有佛世界互为宾主,无佛世界坐断要津,接得个盲龟,堪作何用?⊙碧岩录第二十则垂示云:堆山积岳,撞墙磕壁。伫思停机,一场苦屈。或有个汉出来掀翻大海,踢倒须弥,喝散白云,打破虚空,掀翻像茫茫大海一样的业识,踢倒像须弥山一样的我执贡高,喝散像云团一样的无明直下向一机一境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门云:“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操云:“是。”门云:“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即今有几人退位?”操又无语。门云:“尚书且莫草草,师僧家抛却三经五论来人丛林,十年二十年,尚自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操礼拜云:“某甲罪过。”又一日与众官登楼次,望见数僧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法华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又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世尊三百余会,观机逗教,应病与药,万种千般说法,毕竟无二种语。他意到这里,诸人作么生见得?佛以一音演说法则不无,长庆要且未梦见如来语在,何故?大似人说食终不能饱。保福见他平地上说教,遂问:“作么生是如来语?”庆云:“聋人争得闻。”这汉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