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问:佛在人间的「应化身」与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之化身的差别为何?《法华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言他在久远劫前即成佛,但为度化众生,已曾在多个世界降生示现成佛及说法。从文意上看,应化身似乎不是「同时存在」于各个世界中。若如此,则佛在各世界示现的应化身应伴随着无垢识,而非只是无垢识所流出而进入众生心中的相分,此正确吗?答:《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佛说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是说:诸佛世尊们,都是为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苦,然后劝发菩萨心,再传授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最后的目标是成佛之道。诸佛的第二个名号叫作正遍知,对于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的一切内涵无所不知。有哪一些有情就会成就哪一些世间,对于一切有情诸法既然全部了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苦,然后劝发菩萨心,再传授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最后的目标是成佛之道。诸佛的第二个名号叫作正遍知,对于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的一切内涵无所不知。有哪一些有情就会成就哪一些世间,对于一切有情诸法既然全部了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象《法华经》所说,佛道的路很遥远,声闻人走到一半时就设个化城让他们暂时安歇,心中不累了再教他们往前走。因此他们的缘智不具足,不能称为佛。佛讲了一个譬喻来说明三种菩提的不同:譬如有三种野兽同样都可以渡过恒河:一种是兔子,一种是马,一种是香象(也就是大象)。兔子过恒河时,它是浮着水面游过去,根本就触不到恒河水的河底,所以是浮水而过;如果是马,刚下水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象《法华经》所说,佛道的路很遥远,声闻人走到一半时就设个化城让他们暂时安歇,心中不累了再教他们往前走。因此他们的缘智不具足,不能称为佛。佛讲了一个譬喻来说明三种菩提的不同:譬如有三种野兽同样都可以渡过恒河:一种是兔子,一种是马,一种是香象(也就是大象)。兔子过恒河时,它是浮着水面游过去,根本就触不到恒河水的河底,所以是浮水而过;如果是马,刚下水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象《法华经》所说,佛道的路很遥远,声闻人走到一半时就设个化城让他们暂时安歇,心中不累了再教他们往前走。因此他们的缘智不具足,不能称为佛。佛讲了一个譬喻来说明三种菩提的不同:譬如有三种野兽同样都可以渡过恒河:一种是兔子,一种是马,一种是香象(也就是大象)。兔子过恒河时,它是浮着水面游过去,根本就触不到恒河水的河底,所以是浮水而过;如果是马,刚下水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5、法华涅槃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显佛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三转法轮: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有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度化对象。1、初转法轮:也叫初会说法,以弘演声闻、缘觉所修的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道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令急求解脫出三界者先证解脫果:二乘菩提;证解脫果已,方信佛語真实不虚、佛法真实可证,乃敢迴心大乘,修学別教之佛菩提果:无生法忍一切种智;因为慈悯及智慧善巧的缘故,佛于唯一佛乘,一分为三,遂有三乘菩提之异同,然实唯一佛乘,无二无三;如此方是《法华经》终教之真实义。《大萨遮尼乾子所說经》卷二:“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祂以后能够做什么呢?我们看到《大般涅槃经》、《法华经》、《楞伽经》都同样的在说,最后你还是要回到,从无余依涅槃的境界中回到一佛乘来。尤其《涅槃经》里面说:这样的人应该会很快的能够成就菩提。然后《楞伽经》也提到说:这样的人就像是喝醉酒一样,在无量劫里面呢他都无所作为,可是最后还是会出离的。《法华经》又告诉大家:实际上佛只有开演一乘法,实际上声闻和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令急求解脱出三界者,令其先证解脱果——二乘菩提;证解脱果已,方信佛语真实无虚、佛法真实可证,乃敢回心大乘,修学别教之佛菩提果——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以慈悯及智慧善巧故,佛于唯一佛乘,一分为三,遂有三乘菩提之异同,然实唯一佛乘,无二无三;如此方是《法华经》终教之真实义。《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华经以“正信为入道之门”,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从断烦恼入手,也不是从修定入手,而是从明心见性入手。念佛也是一样,在《无相念佛》书内也介绍过,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门,莫非念佛法门;因为不管是在迷信、仰信、解信或证信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离佛心,不离念佛心。一切众生心是佛心,一直到证信入了初住位,乃至见性入了十住位,甚至其后的修行,一直到十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法华经说:“唯一佛乘,无二无三。”为了方便,才和众生说有三乘佛法---讲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但最后究竟只有一法,就是成佛之法。成佛的法是以求证真如佛性为根本。我们读诵了义经、大乘经之后,知道有真如佛性,知道修学一切解脱的法门,最后要走向菩萨道,到最后终究成佛。所以一切法门,不论声闻、缘觉、菩萨法,都可以归纳为念佛法门。虽然那只是成佛过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大般若经》600卷没时间读,可读《金刚经、心经》以及《维摩诘居士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阿含部里面的《央掘摩罗经》,也是了义的经典,《心经》和《金刚经》一样,也是出自于《大般若经》,还有《大般涅槃经》、《法华经》等等,然后要深入思惟它所讲的意思和道理,思惟透彻后再来体究念佛。体究的过程之中,应该舍离一切的外缘。念佛到这个地步,有的人信心不足,就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什么是第一义?就是《心经、金刚经、维摩诘经、圆觉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所说的即为第一义。如果它所说的与经典不相符,那就是魔、鬼神。什么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什么是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把握这些原则就能够判断示现佛菩萨者究竟是鬼神还是佛菩萨;在此要奉劝诸位,一百个之中有九十九个是鬼神。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2)正信为入道之门法华经以「正信为入道之门」,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从断烦恼入手,也不是从修定入手,而是从明心见性入手。念佛也是一样,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门,莫非念佛法门;因为不管是在迷信、仰信、解信或证信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离佛心,不离念佛心。一切众生心是佛心,一直到证信入了初住位,乃至见性入了十住位,甚至其后的修行,一直到十地等觉都不离成佛之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法华经》也说唯一佛乘,无二无三,我们不该选择如羊车的声闻法或如鹿车的缘觉法,而是要亲证生命实相的道理,选择如大白牛车的佛菩提道呀!八个月来,每逢周二聆听平实导师别具只眼宣讲《法华经》,还拜读平实导师的著作。另外,认真修学贾老师精辟的禅净班课程。如今,逐渐的对于三乘菩提有了基本概念。今后仍要不断精进修学禅法知见,并且努力加强自己的菩萨种性,将来才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人问:“那我从极乐世界回来的时候,卢舍那佛还在不在?”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卢舍那佛,寿命有多长?有七百阿僧祇劫,所以不用担心,你将来从极乐世界回来时衪还在,还在说法华经。因此特别呼吁大家,将禅法与净土法门加以简择和圆融,互相赞叹!互相学习,并且转相告知,使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们都能迅速成佛,广益有情。至于中辈往生人是属声闻种性,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安有不往生之理?《法华经》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末后付嘱佛告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按]人在三界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方能逃脱。乃幸而开得一门,可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