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是因为中阴身是靠着吸取香气作为食物的,所以我们供养亡者的供品,最好是新鲜美味的饭菜,或者是有香气的水果,而如果是密封包装的饼干或是饮料,中阴身是受用不到的,他只能干瞪眼。再来说往生到六道的情况,都是不太一样的。如果是在世时造了许多的恶业,例如以杀猪宰羊等杀生为业的人,因为不断累积往生地狱的恶因,所以在往生的时候,他的中阴就会像是在梦中,看见自己在 admin

2018-07-20

晚斋时,导师都会利用机会使机锋、引导,叫我们吃水果,然后一一点名问:“吃什么?”我被点到,回答:“吃葡萄。”导师说该打三十板。从此每顿饭都吃得胆颤心惊、食不知味、坐立难安。晚斋后回到大殿,继续礼佛思惟;晚上讲解的公案,我听了似懂非懂。由于昨天一整夜没睡,所以觉得很累,安板时就吃了颗镇静剂,跑去睡觉了。第三天:清晨四点就上大殿,礼 三摩地

2018-07-20

接著又听到导师叫:“○○○!吃水果!”只看到这位同修拿起苹果,放在眼前,看了许久,然后才放进嘴里。导师看了便说:“活到这把年纪,还不会吃水果,来!我吃给你看!”便拿起一片苹果,放进嘴里,○○○○○,看到导师的○○,忍不住,真想捧腹大笑。后来每一次导师叫同修们吃水果,吃完后便会问:“什么滋味?甜不甜?”有的说甜,有的说不 三摩地

2018-07-20

学佛之因缘,应该是从小开始吧!从有记忆印象开始,家中供奉是西方三圣的佛像,供品也一律以水果供养;相较于其他亲朋好友家中供奉的神像、供养品为荤食,均不同。问及长辈,得到的答案是简单扼要的“佛不杀生,供佛只能用水果。”再深入细问,也无其他任何答案;而每天看奶奶在佛前早晚念佛数百声,心中常想:不知佛陀有无加庇她?而让我真正开始觉得佛的存在,是在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对此事含含糊糊,不当一回事,从来不知道要进一步厘清;这知见从原点到基础班结束,都没进展,是福报、因缘不具足吧!参加第一次禅三期间,导师叫吃水果,问:“吃什么?”当时有股冲动,想使点机锋:○○○○○。但心又虚虚的,只好按兵不动,煞是苦闷。第三天早上经行时,监香老师说:“○○!○○○○○,○○○○○。”当时一阵悸动,就找监香老师 三摩地

2018-07-20

禅三第二天早斋吃水果及大殿中经行,导师慈悲的机锋,我终于稳稳接著参透,见到经行摔大手的那位菩萨师兄,就百分之百肯定了。午斋时导师慈悲问我吃水果有味道否?我怕密意泄漏,一时心急,又落入真妄不分。故下午小参前,心一急,无明又现前,头又开始昏胀;赶快恳求观世音菩萨在上作证:我若能破参,定将所有功德回向怨亲债主、父母、师长。真不可思议,果然一下子就不晕;一 三摩地

2018-07-20

午斋时,导师就一桌一桌过来点名:“某某某!夹菜!”“某某某!吃水果!会了吗?”“谁在吃水果?”从此之后的每一餐饭都吃得紧张万分、心惊胆跳,但也没有能逃得过、避得掉,除非已经破参。那个下午,完全没有中场休息,除了摄心拜佛用心参究,还是摄心拜佛用心参究。又因理不出个头绪来,开始有点紧张,况且又瞄到女众那边已经有好多位师姊在 三摩地

2018-07-20

二十岁那年,偶遇一位僧宝到公司化缘(至今都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化到钱了?)要离去之时,那位素不曾谋面的师父,到我面前和缓而又慈爱的说:“可以学著每天吃一餐素斋,或者吃一餐水果斋。”并且叫我到土城承天禅寺去找一位广钦老和尚。当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我,实在不知道找广钦老和尚要干嘛?更不知道广钦老和尚是何许人也!于是,与初识的文凯师兄骑著机车,呼 三摩地

2018-07-20

药石结束前,主三和尚慈悲的要还没轮到小参的师姊们吃水果,亲切地询问大家有无入处?接著开示大众:“正觉讲堂的禅是生动活泼的,不是严肃或一成不变的;吃喝拉撒中无处不在,唯有亲自体会,才能了知其平凡、实在。虽然没有炫丽神奇的境界,却唯有安住于无生忍中,才能体会其微妙深细之处。”药石后的公案开讲,主三和尚留下一个“究竟六六三十六如何等于七七 三摩地

2018-07-20

且道:如何是那咤太子之本来身?有请尔佛光禅师试为天下人断看!尔星云大师若断不得,或有求于平实代断者,平实却不为尔代断,只是觅个秋高气爽时节,寻上佛光山去,于路途中且买几颗水果,送上佛光山供养大师去!大师接得水果时,若犹未会,且莫向平实问取那咤本来身;但取果盘走向洗果台,将果子洗净了,供向佛前!更请大师代平实对佛前唱喏问讯。(由公案拈提第一辑《宗门正 三摩地

2018-07-20

我这个兄弟,喜欢吃水果、喝山溪里的水,穿著草衣、住在茅草搭建的房舍中隐避世人;等到时节清平安定之时,就又不废悲愿而出来弘扬佛法,真是大丈夫的行为;这正是慷慨英灵奇杰之人,所应追随的脚步也!因为再度相聚了,所以就再为他详细的写了这些话,仍然附在《临济正宗记》的后面,作为这篇记文后面的跋文。时间是在建炎三年四月十七日住云居山的圜悟禅师写。】这可是勤大师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1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