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犹如盐水中之水,依然是水,它从未因盐溶于其中而改变其水本来的特性;盐水之所以会咸,是来自于氯化钠(NaCl)溶于其中的缘故,水只是提供一个溶解的环境而已,但水的本质并不跟着转变。相同的,阿赖耶识与无明七识共俱而受染污,染污之因是来自于七转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溶解」于如来藏中;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是「溶质」,如来藏只是提供染污种子溶解的环境而已,但如来藏的 三摩地

2018-07-21

比方说一朵莲花,莲花原本是一粒莲子掉落在池塘的泥土中,得到了适当的水分、养分、日光、温度,这个种子就发芽了,就长出了根、茎、叶,渐渐的长大成为一棵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到了一定的条件,在特定的季节,它就开始长出花苞,然后就开花了。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一朵莲花,花的背后需要累积许许多多的条件,也就是许多的法作为缘,共同和合的情况下才能开得出这一朵花。这一朵莲花是一个法, 三摩地

2018-07-21

世尊!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难可得信;如是,烦恼中有菩提(由有阿赖耶识心体故),菩提中有烦恼(由阿赖耶识心体中含藏烦恼种子与无明故),是亦难信。何以故?如来得是虚妄烦恼之性无法可证,有所说法而不可见,虽有所知而无分别,虽证涅盘而无所知(由涅盘体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故),虽修诸行而不作二相,虽有证法而无所得,虽灭诸障而无所灭。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 三摩地

2018-07-21

犹如盐水中之水,依然是水,它从未因盐溶于其中而改变其水本来的特性;盐水之所以会咸,是来自于氯化钠(NaCl)溶于其中的缘故,水只是提供一个溶解的环境而已,但水的本质并不跟着转变。相同的,阿赖耶识与无明七识共俱而受染污,染污之因是来自于七转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溶解」于如来藏中;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是「溶质」,如来藏只是提供染污种子溶解的环境而已,但如来藏的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一瓶泥水(凡夫有情之阿赖耶识),若除去泥砂杂质后,就得到一瓶清水(阿罗汉、辟支佛、八地以上菩萨之异熟识),若再将清水中的细菌,乃至任何细小的杂质都过滤干净,便得到一瓶纯净水(佛地的无垢识)。如是泥水、清水、纯净水,其实只是同一瓶水(第八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名称罢了。四、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亦名如来藏,以阿赖耶识具有能让有情未来成佛的功能种子,故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很清楚的说:除了出水而住(初果境界)的人之外,其他的人,比方说长时间隐没在水中的这些人,就比喻是我们长时间在三界里面浮浮沉沉的这些人,出不了三界的这些人,其实这些人都是信根薄弱到几乎是等于零的状况。那么随着这个信根的增长,才会逐渐的有机会探出水面来观看,乃至于有机会能够出水而住,这一切都是由于信根产生了力量(信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修行之初的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说大海里面有十种相,所以称它为大海,而不可移夺,有哪十种相呢?第一个是次第渐深,海水它是次第渐深的;第二个、不受死尸,死尸一旦落到海水里,就会浮到水面,或者是被漂到岸边的;第三个、余水入中皆失本名,任何江水、溪水、河水一入到大海都称为海水;第四个、普同一味,一切的海水都是同一味的;第五、无量珍宝,海水中藏有种种无量的珍宝;第六、无能至底,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1

假使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脱,如何能够度化他人解脱?就好比有人乘船,船只行到河流中央时,突然破损败坏即将沈没,此时,如果不会游泳而想要救度他人,让自己反而先沉入水中,则对彼此都无利益。又比如以少许的热水,泼洒在大冰池上,虽然暂时融化了一点点的冰块,但是很快地,这少许的热水反过来会被冻结成冰。菩萨若尚未进入佛法修学次第中的不退之位,尚未悟入诸法实相,此时 三摩地

2018-07-21

又精进度此世界及他方世界众生,永不疲倦,增益自己化现众多化身于他方世界之世间法能力,终能成就犹如水中月现观(观察一切他方世界自己所化现之众多化身,犹如水中月,随其众生心水之数量多寡,便有其相同数目之意生身月示现之观行),便满四地心。成就四地满地心,复转入五地入地心,广修四地无生法忍一切种智,将十二因缘粗相做法无我观行。又精进于禅定波罗蜜多进修,能将 三摩地

2018-07-21

水中则有自然火出。烧船及王。一时灰灭。世尊。哀愍诸裸露者。即以威神。动忉利天紫绀之殿。帝释及后。首耶之等。无数天子。各赍天衣。俱供来下。以服覆遍裸露厄者。佛为众女。而说偈曰。诸仁目所见现在变如是毕故莫造新后可长度脱佛叹偈已。复为说法。诸来观者。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梵志居士。长者人民。无央数千。闻佛所说。五百比丘。漏尽意解。五百梵志。其 三摩地

2018-07-21

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虫蚁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隐同心立意。是故卑者为高。高者为卑。二者诸天鬼神行福。为佛除地故。高下为平。三者佛为菩萨时。通利道迳。桥梁度人故。从是得福故。高下正平。欲令人意亦尔。(佛为什么不穿鞋?一是做个榜样,令修行者减少欲望;二是显现足下的千辐轮相;三是令见者欢喜。为什么佛走路时双足离地四寸?一是不伤害地上的虫蚁,二是不踩踏青草,三是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熏修一切种智,在满心位成就的时候,证得“如水中月”的现观,这是四地菩萨所修的内涵次第。接下去,依据四地菩萨的无生法忍道种智能够进入到五地。五地菩萨主修“禅定波罗蜜多”以及一切种智的熏修,在这时候,祂开始要断除下乘的涅槃贪。因为二乘人对于涅槃有贪着,心心念念想入涅槃,就会障碍了菩萨性的发起以及功德的利益众生,所以说,五地菩萨在 admin

2018-07-21

进修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如水中月”现观。五地:由四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断除下乘涅槃贪。满心位成就“变化所成”现观六地:由五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六地。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春时,有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游戏,失琉璃宝,没深水中。是时诸人,悉共入水,求觅是宝。竞捉瓦石、草木、沙砾,各各自谓:得琉璃珠,欢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时宝珠,犹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于是大众,乃见宝珠,故在水下,犹如仰观虚空月形。是时众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汝等比丘!不应如是修习『无常、苦、无我』想,『不净』想等,以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熏修一切种智,在满心位成就的时候,证得“如水中月”的现观,这是四地菩萨所修的内涵次第。接下去,依据四地菩萨的无生法忍道种智能够进入到五地。五地菩萨主修“禅定波罗蜜多”以及一切种智的熏修,在这时候,祂开始要断除下乘的涅槃贪。因为二乘人对于涅槃有贪著,心心念念想入涅槃,就会障碍了菩萨性的发起以及功德的利益众生,所以说,五地菩萨在 三摩地

2018-07-21

以两者从无互属,以世人所说「色身」「心识」不相同,乃至佛陀别立「色」「识」二蕴,所以两者互不相属,功能乃至所指体性各异,如何为彼之缘起支?如邪人说,持受鱼戒,终日于水中,以其所知,某一鱼殁后,所以以为如是持守戒律,即为之因;现依佛言,当知不然,以五戒十善持守奉行,为生天之因。所以「色」「识」并不互入,如何为彼此因,如何为彼此果,彼此互说,相调其缘起 三摩地

2018-07-21

进修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如水中月现观。五地:由四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断除下乘涅槃贪。满心位成就变化所成现观六地:由五地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六地。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由六地似有非有现观 三摩地

2018-07-20

四大天王全部都变化形,加入抬棺的行列,用手扶着,把棺材放在自己的肩上,送葬队伍佛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香炉,佛光犹如一万个太阳那样的明亮,一路把父亲送到墓园,并且要大阿罗汉们用神通力,去取来了牛头栴檀木当作是薪材,棺材开始燃烧后,大众们各个悲伤哭泣,佛为大众开示诸法就是像这样子的无常、苦、空、无我,就好像是镜中花、水中月,最后用牛奶来灭火,取出了舍利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今天如果众生造恶的话,如果他是很单纯的造恶,没有任何佛菩萨的力量帮忙的话,这个众生也就是像这个小石头一样,会直接没入水中。可是如果说自己有努力,并且经过佛菩萨的加持的话,那就如同有一个大船的力量,哪怕是有一百个大颗的石头,也能够承载得起。所以国王听了之后就非常的信受。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理解,所谓的念佛这件事情,除了我们刚才说,止息我们自己的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呢?因为莲花哪里还要吃葱蒜酒肉这些东西呢?所以莲花化身的身体的色身非常的特殊,然后在这个食物也不用担心,因为极乐世界除了人、天人,应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样众生以外,没有其他三恶道,所以也不会有畜生的肉,没有这种食物,没有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这种牲畜畜生的肉可以食用。众生欲使用的东西,只要你动念就可以飞过来,就可以呈现,或是直接变化而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   10   11   下一页»   共202条/11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