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马鸣菩萨,其传记在历史上,有不同说法,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等称。基于本同修会旨在弘扬正法,不宜将西密或佛门外道妄攀之伪经例如《释摩诃衍论》有关马鸣菩萨的说法在此介绍给大家,我们将以是否符合“佛陀的第一义谛”为检择标准,来阐述马鸣菩萨之事迹典范。本篇是根据《摩诃摩耶经》,佛灭度后六百年代来述说,当时是马鸣菩萨弘扬佛法的迦腻色迦王年代,根据明 三摩地

2018-07-21

天人师是说,佛陀祂不只是能够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佛门的四众来说法,为四众之师;所有的天上、人间、魔王外道,欲界、色界的释梵天龙,也都归命于佛陀而依教奉行,都是佛陀的,因此就称佛陀为天人师。那佛呢?就如同佛陀在经中祂自己这样子说,祂说: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 三摩地

2018-07-21

当时我们在一部所谓的《佛说兴起行经》里面有记载,有看到这样的记载说,在当时看到这个事件的比丘,其中有一些比丘——特别指的这些比丘就是诸漏未尽的比丘,也就是说,他学习佛法还没有学习很好的比丘——见到亲爱的导师被木枪给刺穿了之后,心里面都非常地伤痛,并且互相告知彼此说:我们的世尊是这样一个大悲,可以说是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哪一件事物不 三摩地

2018-07-21

后来,佛与五百比丘就来到了随罗然国,这个国家城池狭小,人民贫穷,根本不信佛教,所以比丘们出去托钵乞食很困难。一开始也没有供僧团安住的精舍,在国城的北边有一片树林,枝叶茂密可以阻挡阳光和雨水,地面平坦广博,佛陀就只好带着僧团在这个地方停留下来。此时佛陀就告诉比丘们:你们要知道,这个国家穷困又狭小,国人又不信,所以难以供养我们。如果要在这个地方安居者, 三摩地

2018-07-21

许多比丘看见了小沙弥所施展的神通变化,都赞叹不已,就向佛禀白说:世尊!须曼那沙弥过去世造了什么样的福业,可以出生在巨富长者家里,出生时身体裹著须曼那衣,出家不久又证得了阿罗汉果?佛告诉众比丘说:你们仔细听,我为你们分别解说。在过去九十一劫的波罗奈国,有一尊佛出世,名号为毘婆尸佛,当祂化度后就示现般涅槃,当时有一位国王叫作梵摩达多,他收集了毘婆尸佛的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蜜婆私诧阿罗汉,五百世在猕猴中,今虽得阿罗汉,犹腾跳树木,愚人见之即生轻慢:「是比丘似如猕猴!」是阿罗汉无烦恼心,而犹有本习。又如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五百世生婆罗门中,习轻蔑心故,虽得阿罗汉,犹语恒水神言:「小婢!止流!」恒神瞋恚,诣佛陈诉,佛教忏悔,犹称「小婢」!如是等身、口业烦恼习气,二乘不尽;佛无如是事。如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 三摩地

2018-07-21

提婆达多在地狱可权说是「事实」,可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地狱做什么,经典说的很清楚:他在地狱中「享受」三禅之乐;没有学过佛或是学佛不清楚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叫做三禅,更别说是三禅之乐,虽然无始以来无有一位有情不曾证得四禅者,但是胎昧现前,如何知道三禅之乐?简而言之,三禅之乐是三界中的最快乐之乐,经典说,难以舍离!所以想一想:提婆达多不是出佛身血, 三摩地

2018-07-21

尔时大马为五百马,以马音声而为说法,亦教悔过:「今当礼佛及比丘僧。」说此事已,复作是言:「汝等当以所食半分供养于僧。」尔时,五百马悔过已,于佛及僧生净信心;过三月已,其后不久,是五百马命终,生于兜术天上。彼五百天子即从天来,至于佛所供养如来。尔时如来即为说法,闻说法已,必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时五百马子,善调伏其心,于将来世得辟支佛;彼日藏大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蜜婆私诧阿罗汉,五百世在猕猴中,今虽得阿罗汉,犹腾跳树木,愚人见之即生轻慢:「是比丘似如猕猴!」是阿罗汉无烦恼心,而犹有本习。又如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五百世生婆罗门中,习轻蔑心故,虽得阿罗汉,犹语恒水神言:「小婢!止流!」恒神瞋恚,诣佛陈诉,佛教忏悔,犹称「小婢」!如是等身、口业烦恼习气,二乘不尽;佛无如是事。如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 三摩地

2018-07-21

童子、童女,是大乘法中的两种出家人,譬如文殊童子、普贤童子、迦叶童女;大乘法中还有另外两种出家人,是比丘比丘尼,这就是大乘法中的四种出家人。再加上在家人,大乘法中就有五众;而在家人又有男女性别的差异,这就有六众了;为了出家的缘故,当然也会有沙弥„„等众。但是,在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里面,大乘法中的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全部都有。我们就 三摩地

2018-07-21

比丘的意思也是怖魔,因为出家了,渐渐会出离魔所掌控的境界,所以魔就恐惧了:“我的魔子魔孙又少了一个。”他恐怕世界众生都入无余涅槃,就空掉了!世界空掉以后,他就没有发挥的舞台,他真的不安于寂寞。比丘就是安于寂寞,这不是魔的境界;所以如法修行的比丘们才能破四魔。若知一切法而且具足一切行,这就称之为佛,称为婆伽婆。当你了知佛这十号的内涵时,你念 三摩地

2018-07-21

比丘的意思也是怖魔,因为出家了,渐渐会出离魔所掌控的境界,所以魔就恐惧了:“我的魔子魔孙又少了一个。”他恐怕世界众生都入无余涅槃,就空掉了!世界空掉以后,他就没有发挥的舞台,他真的不安于寂寞。比丘就是安于寂寞,这不是魔的境界;所以如法修行的比丘们才能破四魔。若知一切法而且具足一切行,这就称之为佛,称为婆伽婆。当你了知佛这十号的内涵时,你念 三摩地

2018-07-21

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佛言比丘。我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佛欲入涅槃,诸比丘问佛:佛是无上福田,天人 三摩地

2018-07-21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白象吞铁丸者。难陀是也。时象师者。舍利弗是也。光明王者。我身是也。我于尔时。见是象调顺故。始发道心。求于佛道尔时大会。闻佛苦行如是。有得四道果者。有发大道心者。有出家修道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以是因缘。强志勇故。由小因缘能办大事。懒惰懈怠。虽遇大缘。无所能成。是故。当勤精进趣向佛道。白话解释如下:有智慧而善巧方便的人,往往会因 三摩地

2018-07-21

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处?何处受生?彼何所得?佛告诸比丘 三摩地

2018-07-21

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 三摩地

2018-07-21

关於佛菩提道,请您直接阅读平实所造的其余诸书,就会知道如何入道了!如何是上面举示的心解脱及慧解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圣清净信心,专精听法者,能断五法,修习七法,令其满足。何等为五?谓贪欲盖、嗔恚、睡眠、掉悔、疑,此盖则断。何等七法?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此七法修习满足净信者,谓必解脱。智者谓慧解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 三摩地

2018-07-21

若有比丘知彼处、知彼处习,知灭、知味、知息、知出要如真,阿难!此比丘宁可乐彼处、计著住彼处耶?答曰:不也!阿难!第二处(第二种入处)者,无色众生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谓非有想非无想处天;若有比丘知彼处、知彼处习,知灭、知味、知息、知出要如真,阿难!此比丘宁可乐彼处、计著住彼处耶?答曰:不也!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 三摩地

2018-07-21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1

就算有人已经修到第十地了,说法如云如雨,称为法云地的菩萨,而祂们也不敢自称成佛啊!因为上面还有等觉菩萨普贤„„等人,也还有文殊、维摩诘等妙觉菩萨,祂们也都不敢自称成佛啊!因为被授记成佛的人是当来下生的弥勒比丘,却还是要等到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以后才会来人间成佛。弥勒在佛世是现比丘相,现在住于兜率陀天中则是天人相,如今已经是妙觉菩萨,只有祂才能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