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却要求藏密行者每日至少八个时辰与异性修双身法;并且至最后灌顶时,尚需与九位明妃合修双身法──轮座杂交;此一邪淫行为,若不诽谤、不大妄语、不玷污比丘尼(不与比丘尼合修双身法)等,虽未及地狱业相应者,却仍是与畜生业相应,来世当得畜生报;藏密行者又将五甘露……等不净物供佛,此一行为属于辱佛,亦于当来得畜生报,我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之内涵,如《杂阿含经》卷六,佛告罗陀比丘: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五,尸罗比丘尼又云:诸阴(五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佛教所说之有情、众生,一般是指具有色身以及与色身相应的心识,能够完成一定的生理、心理等活动的生灵,类似今人所说的动物。至于植物,植物 三摩地

2018-07-22

有惭有愧是善法,不是恶法;无惭也无愧,那才叫恶法,可是诬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的人,现在知道自己是妄谤了,却仍然不肯公开的承认,也不愿公开宣布以后不再诽谤阿赖耶识,这就成为无惭也无愧了!也有一些人自称是惭愧比丘,既然是有惭有愧的人,为什么已经知道自己是妄谤了,为何还不肯认错?为何知错而又不改?怎能自称为惭愧比丘?所以惭愧沙门、惭愧居士、惭愧比丘都一 三摩地

2018-07-22

而经典中提到阎罗王这个角色,又是怎么说的呢?先看《长阿含经》第十九卷里面的记载:【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声闻菩提修完之后,佛陀还要再跟五比丘,还要跟他们说缘觉法。如果说佛陀只是希望能够教各位解脱生死的话,祂不需要说缘觉法啊!佛陀还会说缘觉法,就是因为可以帮助众生,能够有更好的智慧来了知这个世间,能够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所以我们可以从五乘的道理可以了解,三乘菩提还有前面的人、天乘,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要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的一个阶梯,所以说一定是先有 三摩地

2018-07-22

佛回到了人间,在鹿野苑找到了曾经跟随祂的五位比丘们,开始为他们说法,建立了最早的声闻僧团,然后僧团就越来越蓬勃。在十二年当中这一段时间,佛说《阿含经》《法句经》等等,主要说的是二乘的教法,说四圣谛,说十二因缘,又叫作藏教——三藏之敎,也就是初转法轮。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世尊在这一段时间,尽可能的让所有的都 三摩地

2018-07-22

四圣谛的义理先引经而说:【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摄受一切众善法故。诸贤!犹如诸畜之迹,象迹为第一,所以者何?彼象迹者最广大故。如是,诸贤!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 三摩地

2018-07-22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以上尊者舍梨子所开示八正道之正理,翻译成白话,就很容易明白其内涵。语译如下:诸贤!如何是苦灭道圣谛呢?所谓苦灭除方法的真实道理,是说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八个方法。诸贤!如何是正见?是说圣们想到‘苦就是苦’的时候,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的道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唐代以后的新译为有情,《杂阿含经》卷六云: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白佛言:‘世尊,所谓众生者,云何名为众生?,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五云:诸阴(五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大智度论》卷35亦如是说:于五众(五蕴)中我我所心起故名为我,五众和合生故名为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大教法:若有人从很多的比丘比丘尼那里,听闻到一部经,也不应不信、毁谤,可是应该根据的经典,一起来验证有没有一致性,这是第三大教法。第四大教法,是从某一个比丘听来的,一样的道理,也不应不信、毁谤,而是要把它跟的经典一起比对。所以佛陀的意思是:所有经典不管是亲从佛闻,或是从僧团、多少比丘,或是从一个比丘那里听到,首先要比对经典的一致性。我们可以知 三摩地

2018-07-22

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至彼求觅,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于是善财往诣顶礼,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时德云比丘为说忆念 三摩地

2018-07-22

世界上许多众生都无法认清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大乘佛法是由菩萨所宏扬的,大乘是由菩萨所扛下的担子,菩萨才是荷担如来家业真正的佛,不是佛世出家的二乘比丘比丘尼!所以真入室,不是声闻圣人,这还只是于娑婆世界之表相,要真正入室,要有修证,即使是七住位明心的菩萨,都不可说自己是入如来家,更何况是连正确知见都无有的声闻人呢?9.如是出家二众,若不回心向大,根本不是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虽已证得涅盘,但佛在《法华经》卷一又谴责说:【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盘;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实际上无余涅盘是阿罗汉们不能证入的,而且无余涅盘也不究竟,佛说还要求得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以及佛地所证的无住处涅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是究竟,才是真实证入无余涅盘。次转法轮。于是 三摩地

2018-07-22

当年佛从菩提迦耶走路大约二百公里,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他们五人远远的看见佛来了,五个人本来约好:「悉达多太子竟然放弃了苦行,一定不可能成就道业;等一下悉达多太子来的时候,我们都不要为他安排座位,让他自己找座位;我们也都坐着就好,不要站起来欢迎他。」五个人约定好了坐着等,都因为佛陀认为苦行不能成佛而放弃了苦行。可是他们在鹿野苑远远看见佛来了,却都不知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连听闻都没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中的道理,这中的实义,又如何去修,又如何去证呢?这样说要了解这生命中的实相,岂不是缘木求鱼!如同有人以为这生命中的实相,是在不断地打坐中,就可以得到,不断地到一念不生,这样就可以得到,如是的虚妄!以没有一个念头生起,又如何去观察一个真正的实相,实相要能被观察,如是的「不相在」,至少也要有可以想要观察的,这样这个被观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节略说四圣谛释迦世尊证道后,在鹿野苑初转,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当时世尊为五比丘所说的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乃至于化道既圆将入涅槃时,又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问者,可以赶快发问,由此可以看出四圣谛在佛所说法中的重要性。所谓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者,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瑜伽师地论》卷 三摩地

2018-07-22

被参加第二次结集的长老们谴责的恶比丘,共有一万人。他们建立了名为大众部的学派。](作者:摩诃那摩等韩延杰译)b.玄奘译《异部宗轮论》中:[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阿育王)。统摄赡部。感一白盖。化洽人神。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真谛译《十八部 三摩地

2018-07-22

就算有人已经修到第十地了,说法如云如雨,称为法云地的菩萨,而祂们也不敢自称成佛啊!因为上面还有等觉菩萨普贤„„等人,也还有文殊、维摩诘等妙觉菩萨,祂们也都不敢自称成佛啊!因为被授记成佛的人是当来下生的弥勒比丘,却还是要等到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以后才会来人间成佛。弥勒在佛世是现比丘相,现在住于兜率陀天中则是天人相,如今已经是妙觉菩萨,只有祂才能 三摩地

2018-07-22

当时在座的比丘听闻了佛陀说明嫉妒心的种种过患,而且会让众生堕入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都努力地舍离嫉妒心,厌离生死,而很快地心开意解,分别证得了初果,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甚至有的因此发起了菩萨的无上菩提心。从上面这个故事的说明,我们可以了解到:嫉妒这个烦恼心所,会造成非常可怕的业果。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放下嫉妒心呢?在佛法的解脱道当中,最根本的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就是耶输陀罗的前身,如《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中说:佛告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者,耶输陀罗是。尔时以欢喜丸惑我,我未断结,为之所惑;今复欲以药欢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细软触法,能动仙人,何况愚夫?如是种种因缘,是名呵细滑欲。------《正觉电子报124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8)>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五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