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月燈三昧經》卷2【世尊!我憶過去迦葉佛所淨修梵行,於後時捉紫華莖往到佛所問言:「世尊!若比丘殺此草得何等罪?」佛答我言:「以此因緣,或有墮最苦地獄者。」我聞此語不信不敬,便故刺伊羅樹葉作是念:「試看有何果報?」竟不捨此見,亦不悔過。命終之後今生長壽龍中,因是業故,名我為伊羅鉢龍。】《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15【爾時世尊告龍王言:「汝何故悲泣不能自 三摩地

2018-07-23

………佛告諸比丘:「犯殺有三種奪人命:一者、自作,二者、教人,三者、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奪他命;教人者,教語他人言:『捉是人,繫縛奪命』;遣使者,語他人言:『汝識某甲不?汝捉是人,繫縛奪命』,是使隨語奪彼命。時,優婆塞犯不可悔罪。」「復有三種奪人命:一者、用內色,二者、用非內色,三者、用內非內色。內色者,優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餘 三摩地

2018-07-23

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八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后因僧众渐多,良莠不齐,多有不如法者,乃因事渐制,遂有取相戒法渐制渐广;然 三摩地

2018-07-23

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此戒乃为不畏生死,能发大悲心之佛子而制,一受永受,尽未来际不失戒体,以之得成佛道。此戒无有舍法,唯有破戒而失戒体;如犯重戒者失其戒体。佛子若不受此戒,永不能成佛道;受此戒已,得超三大劫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你若教那些弟子们来持比丘戒,他们一定是个个面有难色的,因为太困难了!受比丘戒时先得要有五种善根,否则受不成的。因为受比丘戒或受大乘菩萨戒,那是在世间五欲法上处处绑手绑脚的;不但绑手绑脚,还要绑嘴,不许乱说话,处处受限制而自己。藏密弟子们有谁知道了显教的出家戒与菩萨戒的戒相以后还愿意受绑的?都没有!除了后来知道密戒是邪法而且是有善根的人!所以只有 三摩地

2018-07-23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 三摩地

2018-07-23

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己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阿含中的记载,某比丘有过失时,诸阿罗汉都会先要求某比丘改过;如果仍不改过,诸阿罗汉都会直接向佛禀告;佛就会立即召唤某比丘前来询问,要求他改过,并随即制定一项戒律。所以闻说或见到某人有过失时,应该立即当面询问清楚,并要求他改过,而不是去向别人宣说某人有过失,也不该向他人说出过失的内容了,但却不肯向某人当面说其过失、要求改正;这样的作法正是典型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那是极恶重罪,可是仍然只得轻罪,并且在往复对答之后,佛以一句善来比丘而使他成为大阿罗汉。他成为阿罗汉以后,波斯匿王仍不晓得,最后决定要去讨伐他,因为听说这个人是大恶人,不讨伐他不行,否则国境不宁。所以率了军队,因为害怕就先去请问佛。佛说:如果这个人已经在我座下出家了,你还杀不杀?他说:如果在世尊您的座下出家了,我就不杀了,并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萨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戒。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归依戒跟五戒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 三摩地

2018-07-23

——《大庄严论经卷十四》★佛告比丘:「淫火炽盛,便能燔烧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识善恶,亦复不别清白之行,不知缚解出要之道。如斯辈人,遂无惭愧,宁丧亲族分受形辱,不阙淫性以违其志。或因淫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逸,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恶报。犹野火行,傍树为燋,既罪自深,复及宗亲。人由淫欲,违佛慢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 三摩地

2018-07-23

须菩提恶性缘《撰集百缘经》卷10〈诸缘品〉第10: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噉。时彼小龙命故未断,遥见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寻即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名曰负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为立字,名须菩提。年渐长大,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 三摩地

2018-07-23

当这个世界整个败坏的时候,我们会去哪里?在《中阿含经》卷39:【尔时,世尊告比丘曰:婆私咤!有时此世皆悉败坏。此世坏时,若有众生生晃昱天,彼于其中妙色意生,一切支节诸根具足,以喜为食,自身光明,升于虚空,净色久住。】(《中阿含经》卷39)佛陀告诉梵志婆私咤说,在这个世界整个败坏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的欲界损坏;欲界损坏的时候,欲界的人间乃至畜生道有情、饿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回头说,这一类人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唸佛、去唸《阿弥陀经》的;假如他没有这个愿望,你觉得他课诵、唸佛会持久吗?或者是说,假如求生西方世界的愿已经有了,那你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去随善知识熏习,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譬如说,法藏比丘当时为什么要发那个愿?或者是说,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而这种种庄严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乃至说,极乐世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说声闻法可以令学人亲证出世之法呢?看看《增壹阿含经》卷十六是怎么说的:【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增壹阿含经》卷十六)这一部分的佛法,是从整体佛法里面析分出来一个小部分,是要对治一分心量狭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我们来看佛经的开示内容,《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第8〉: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国名国,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一 admin

2018-07-23

第二、布施的时候,对布施的对象心不平等:啊!这个比丘好像比较有修为,那我就多供养他一点;那个比丘好像没有什么学问,那就少供养他一点。这就叫作心不平等。第三、布施以后,却要求受施者要为我作事情。第四、布施以后,喜欢自己赞叹自己的布施功德。第五、本来说自己没有东西可以布施:没有了!没有了!后来才又拿出来布施出去。第六、布施以后,用恶口辱骂他人。第七、布 三摩地

2018-07-23

释尊在《优婆塞戒经》开示这些正知见:「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 三摩地

2018-07-23

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佛言比丘。我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佛欲入涅槃,诸比丘问佛:佛是无上福田,天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