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12] (佛说“欲为不净”,)假使出家为僧宝了,却对佛语不信受,还能是佛门中的僧宝吗?连在家佛弟子的身分都谈不上了,何况能是二乘僧宝?又何况能是大乘法中的僧宝?[2] 所以那些喇嘛们都不能称为比丘,因为他们以双身法为主修,早已失去比丘戒体及菩萨戒体了;不管是显教或密教中的法师或喇嘛,只要修了双身法,就都不是净持戒者,那就不是比丘,不是 admin

2018-12-27

所以说在大乘的寺院里面,事实上就是以这个菩萨僧,特别是显现出天人相的这个菩萨僧为主的,也就是他是只受菩萨戒,而不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实证,因为他有实证的智慧,所以他们不依于这个外相来住持佛法,所以在大乘菩萨里面,他是同时显现出在家相跟出家相。可是如果说要显现在家相而能够称为僧宝呢?他一定是实证佛法,如果没有实证,不可以称为僧宝。可 admin

2018-08-06

或者是对僧衣身分有执着,而不乐于依大乘法五十二阶位的修证内容来归依、学法,这也是声闻种姓的人,因为他是以声闻戒的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主,不是依菩萨戒的精神而改以佛菩提五十二阶位为主,所以是声闻种姓的人。缘觉种姓的人则是不想拥有自己所有的寺院,也不想有人追随他学法,他也没有意愿为众生说法,独自一人隐居而对因缘法有兴趣;但是因为还没有智慧,所以努力修学因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对僧衣身分有执着,而不乐于依大乘法五十二阶位的修证内容来归依、学法,这也是声闻种姓的人,因为他是以声闻戒的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主,不是依菩萨戒的精神而改以佛菩提五十二阶位为主,所以是声闻种姓的人。缘觉种姓的人则是不想拥有自己所有的寺院,也不想有人追随他学法,他也没有意愿为众生说法,独自一人隐居而对因缘法有兴趣;但是因为还没有智慧,所以努力修学因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还有很多人仍然还在二乘菩提之中:受了菩萨戒,却不以菩萨戒为主要依止,反而把声闻比丘戒、比丘尼戒作为第一依止,菩萨戒只是作为方便用的。法上也一样,总是把二乘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的行门。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 三摩地

2018-07-23

密宗弟子们如果供养不够,或是姿色不够,或是老了,都不可能与喇嘛上床合修双身法的密灌,都不可能学到最后阶段而懂得双身法密意的,喇嘛们是绝对不会事先就讲出来的,那他们怎么会知道?当然不知道嘛!那些学密十几年的密宗弟子们提出的质问,其实也没有错啊:“喇,嘛们如果真的这样作,那明明是违犯了比丘戒与菩萨戒的啊!这怎么可以说是佛法?所以我绝不相信密宗有这 三摩地

2018-07-23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3

同样的道理,出家的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限定必须是现出家相的修行人才能受持,当然也都是属于尽此一生受持,不去到来生的。所以这一部菩萨《优婆塞戒经》和一般的菩萨戒有所不同,主要是这个戒是一生尽形寿受持,而一般的菩萨戒则是尽未来际受的;也由于这一点差异而说这部戒是为以后受戒作基础的。因为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我们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菩萨戒有受戒而无舍戒,不像五戒、八关斋戒,也不像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一样可以舍戒。受菩萨戒之后,只有犯戒但不会失戒,直至未来际都跟随着我们,唯除犯十重戒。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为人传戒。如果有人要来求戒的话,我们那个时候就成为菩萨法师,应当先为对方解说,诵读菩萨戒的戒相,以及三聚净戒的 三摩地

2018-07-23

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己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菩萨戒有受戒而无舍戒,不像五戒、八关斋戒,也不像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一样可以舍戒。受菩萨戒之后,只有犯戒但不会失戒,直至未来际都跟随着我们,唯除犯十重戒。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为人传戒。如果有人要来求戒的话,我们那个时候就成为菩萨法师,应当先为对方解说,诵读菩萨戒的戒相,以及三聚净戒的 三摩地

2018-07-23

」48、為權貴故,說比丘戒以為繫縛(攝屬重戒8)利養出家,權貴說戒,自壞內法,如獅身蟲,犯輕垢罪「若佛子,以好心出家,而為名聞利養,於國王百官前說佛戒者,橫與比丘、比丘尼、菩薩戒作繫縛事,如獄求法,兵奴之法;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非餘外蟲。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若受佛戒者,應護佛戒;如念一子,如事父母,不可毀破。而菩薩聞外道惡人以惡言謗 三摩地

2018-07-23

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八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后因僧众渐多,良莠不齐,多有不如法者,乃因事渐制,遂有取相戒法渐制渐广;然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菩萨戒有受戒而无舍戒,不像五戒、八关斋戒,也不像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一样可以舍戒。受菩萨戒之后,只有犯戒但不会失戒,直至未来际都跟随着我们,唯除犯十重戒。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为人传戒。如果有人要来求戒的话,我们那个时候就成为菩萨法师,应当先为对方解说,诵读菩萨戒的戒相,以及三聚净戒的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你若教那些弟子们来持比丘戒,他们一定是个个面有难色的,因为太困难了!受比丘戒时先得要有五种善根,否则受不成的。因为受比丘戒或受大乘菩萨戒,那是在世间五欲法上处处绑手绑脚的;不但绑手绑脚,还要绑嘴,不许乱说话,处处受限制而自己。藏密弟子们有谁知道了显教的出家戒与菩萨戒的戒相以后还愿意受绑的?都没有!除了后来知道密戒是邪法而且是有善根的人!所以只有 三摩地

2018-07-23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3

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己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不知是否是方便说还是有何差别?答:凡是持五戒、声闻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对众生而持的;若是不对众生而持,则无戒德的获得;所以受戒之后若不对众生造作恶业,即无犯戒可言,所以经中说不犯戒。慧解脱阿罗汉已断尽烦恼障,他的只是提前取证无余涅盘的手段而已,所以不算是犯戒。但是菩萨没有的权利,因为菩萨戒的精神与声闻戒、五戒的精神大不相同;即使只是故入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萨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戒。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归依戒跟五戒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还有很多人仍然还在二乘菩提之中:受了菩萨戒,却不以菩萨戒为主要依止,反而把声闻比丘戒、比丘尼戒作为第一依止,菩萨戒只是作为方便用的。法上也一样,总是把二乘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的行门。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2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