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是众生在无尽的生死流转之中,所常会出现而无法避免的事。菩萨之所以畏因,原因也在这里。虽然这种果报往往很难令人接受,但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就像世尊的世俗家族被消灭时,身为人天至尊的佛陀也是无可奈何一样。我们就只能尊重生命和戒律了。因为在这两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来受生的有情,他自己也是万分不愿意。但是在因缘成熟时,却又不得不去受生,他自己也同样是无可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过这已是进步的开始了,值得贺喜;因为已知自己有病(生死大病),但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治法上,未能从根本上做一番大改变。2、修定法——面对境界,强令自己不起心动念、没有感觉,久了甚至会产生平和宁静感而自以为解脱;就像吃了止痛药或镇定剂,以为自己病好了,其实只是压抑住罢了!把思想掏空,以为不分别执着,到最后反而造成呆滞、消极与压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赚钱本篇将提到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这篇葛格我将举经典的例子与我认识的一些菩萨们的真实例子,来说明这三种情形!以及最后提到该怎么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死亡的时候,自己的身体(色身)和意识都会死亡消灭,但我们所造的业不亡,仍然存在于我们永远不灭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中。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9〈20夜摩宫中偈赞品〉又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注4一大劫指的是一个星系从出生到毁灭的时间,也就是经过成、住、坏、空这四个中劫。是非常久远的时间,也许是几百亿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在终于知道说,要真的能够获得解脱,固然要离开世间的苦,同时连世间的乐也不可以贪着,因为那也是会感招苦的一个因啊!像这个样子离开了苦、乐二者,而能够住于不苦不乐之中,就是解脱生死吗?不!因为虽然可以住于不苦不乐之中,却还没有离开得,得不苦不乐啊!所以就不需要住在不苦不乐之中了嘛!声闻人修学四圣谛法,也正是因为依于这样的一个观察,了解到说,在世间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迦叶!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愿生天,以生当有老病死故;是以俱弃,曾无爱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过患,是故贪受生死二法。】所以苦乐是相随相伴的,有时候甚至也说,在努力追求乐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造作受苦的因。世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或者是努力追求乐受的业力的驱使,使之无暇思惟此事,所以明明生日是痛苦的,却高唱生日快乐而不亦乐乎!即使真的是生日快乐,却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原因了,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开始努力的去修福。正当你努力修福的过程中,也许会突然想到:我一世努力的修福,下一世快快乐乐的生活,那不是又把此世修福的福业用掉,然后我又要重新开始反复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原标题:菩萨如何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原标题:菩萨如何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菩萨是不是能够死于安乐呢?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死于安乐是说:是能够在安乐的状态下舍报,或者是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而不是《孟子》中所说的因为耽于安乐,而被他国所灭亡的死于安乐。一般人不一定能够死于安乐,有时候贪着五欲、眷属,然后回顾一生的时候,想着说:难道一生就是这样吗?好像从来都不是自己要的,多么希望能够重新再来。当难以放舍之下,当然就是没有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与十善业相对的就是十恶业,因此依据十善业与十恶业,也就有众生之六道轮回生死,同时也能够有山河大地器世间的成就。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来探讨这个与大家都有密切关系的议题。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迦叶!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愿生天,以生当有老病死故;是以俱弃,曾无爱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过患,是故贪受生死二法。】所以苦乐是相随相伴的,有时候甚至也说,在努力追求乐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造作受苦的因。世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或者是努力追求乐受的业力的驱使,使之无暇思惟此事,所以明明生日是痛苦的,却高唱生日快乐而不亦乐乎!即使真的是生日快乐,却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死于安乐?《孟子》里面这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当然,这一段话的时代背景,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于安乐?昨天说到说,也许有人会觉得那样的说有一点过分的消极悲观,因为人生还是有它的光明面的。基本上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所以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看:菩萨可不可以生于安乐,死于安乐?首先要来说:菩萨的生于安乐其中的生活于安乐之中。也许有人会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妙觉位的时候,要示现受生人间,要能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而成就佛道;并且要在人间舍寿之后,以佛的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并且以无量化身利乐十方有情,永无尽期。而现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非常的普遍,而每个都自称是证量很高的大师;但是往往所说的法,却是破坏佛陀正法的像似正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邻居觉得奇怪就问他说:‘你的父母都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我的父母已经老了,肯定会死掉的,所以我干脆就把他们活埋了;这样我就可以把父母每天吃的食物省下来,留给孩子们吃,让孩子们能够长大。’邻居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把自己的父母活埋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最后传遍了整个波罗奈国,大家也就把非法当成正法来奉行了。”& | admin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著又开示说,:【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这一段经文,佛这么开示:“善男子啊!世界上什么最富有?什么又是 | admin 2018-07-22 |
![]() |
邻比问言:『汝父母为何所在?』答言:『我父母年老会当至死,我便埋之。以父母食分,欲养儿子,使得长大。』第二家闻,谓此是理,如此展转,遍波罗奈国,即以为法。复有一长者,亦生一子,此子闻之,以为非是,即作是念:『当作何方便,却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应远行学读,使知经论。』其父便去,少得学读,而便还家。年转老大,子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着中,与好饮 | admin 2018-07-22 |
![]() |
问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穷人答言:「我父先舍卫城中,第一长者,父母居家,都以死尽,无所依怙,是以穷乏。」善光问言:「汝今颇知故宅处不?」答言:「知处,垣室毁坏,遂有空地。」善光便即与夫相将,往故舍所,周历按行,随其行处,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发出!即以珍宝,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宫室屋宅,都悉成就!宫人妓女,充满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称计!王卒忆 | admin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第2之上〉: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