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第二种情况叫作断见,是依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而只是去观察,了知了蕴处界无常无我;然后进一步去思惟说,蕴处界既然有生,生必坏灭,有生有灭的法就是败坏无常,那么败坏无常之法而能够有生,一定是别有一个,另外有一个可以生之法,所以才会使蕴处界才会有生;可是,努力探寻的结果却得不到,所以就说蕴处界无因而生,只是依众缘而有,缘散则归于坏灭,所以一切有情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今天,我们有幸得遇,正好借着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好因缘,得蒙诸佛菩萨的悯佑证悟无生,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发现自己的无我如来藏,发现原来自我并不存在,发现匮乏也不存在,发现本不需要如此费力经营贪着,到处寻求认同和欣赏,更不需要借着愤怒来守护,因你的本来面目,百害不侵,生死尚且于你无关,何况世界的种种忧悲苦恼,你本是天上天下的唯我独尊。菩萨种性尊贵,这份 | 三摩地 2018-07-23 |
|
非有作用(离六尘见闻觉知而于五位中寂照不灭任运随缘而不动故,醒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故唯如来藏非常非无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名为中道实相,余者皆非。若以一念不生、无思惟时、寂照之灵知心……等,错认为如来藏或真如时,则与外道及民间信仰之常见论者无异,非佛法也。且道:汝之如来藏何在?四、证悟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祂从来不生、也本来不死,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寂静永恒,本来如斯,从无半点改变,这样一份存在,又哪里还需要规划什么?又是谁在规划?谁要规划?只有因缘所生的法,只有相互依靠、彼此取暖才能得以存在的人,才有规划的需要,才有担忧、困惑、不安的存在。因人这样一种存在,本就是苦、空、无常,这份苦、空、无常的存在,偏偏要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自己变成永恒、快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我们不需要贪爱这些种种,应该去寻找生死轮回中一个可以让我们真正安止,永远止息这些苦和乐的地方,成佛才是轮回的终点站。无论坐禅中如何精进练习到可以一念不生,那也还是意识心的境界,下了或者睡上一夜,这些定境就完全没了踪影,更不会带到来生。相对于虚妄法,每位有情,从无始劫以来都有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实相心含藏了因果业种,和每个人往世带来的个个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4431此处「真我」的意义是指第八识如来藏心是有情轮回生死的主体,真实而如如,迥异蕴处界我之无常、苦、无我,故称为真我。但此真我本质上仍然是无我性的,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心离见闻觉知而不自知有我,亦无蕴处界等我之我性,故为无我性之真我。32《大正藏》册2,页720,上28-中14。33释圣严著,《探索识界》,法鼓文化(台北),2001,页23。34同上注。35释圣严说「含藏着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涅槃。——《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二)我诸同修,慢心甚微。不迷信大师,远离学术崇拜、权威崇拜心态,深修一念相续法门,成就无相念佛及看话头功夫、信心已立,是因缘成熟。(三)禅宗第二十七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旧约》圣经中的记载,上帝如果要毁坏祂的仇人,就把他打死、烧死、淹死。但是被打死以后,上帝的仇人妄心断了,他转到未来世去,又会出生了另一个全新的妄心,上帝却不知道这个道理。就算祂知道了,也是无可奈何啊!没有办法把仇人的妄心永远断灭掉啊!只有佛法中的二乘定性圣人,可以把自己见闻知觉性的妄心永远地断灭掉,进入无余涅槃;别人是做不到的,所谓万能的上帝,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死也死他不得。既生死他不得。即无生死可出。亦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全体是个大解脱门。二六时中。受用转辘辘地。出生入死。不犯毫铓。或去或留。全超旷劫。所以道。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又道。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祖师又道。起诸善业亦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比如早上从熟睡中苏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五阴是什么状况呢?首先,我们并不是因为熟睡就死去了,这个色阴在熟睡的时候,还是一样正常运作。当我们从沉睡中苏醒,第一个觉知就是觉知我们自己的身体躺着;接下来可能是色身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比方棉被里面的温度,光照进来了多少等等;有了这些感受之后,也许因为天气冷,想赖在床上,多赖一、两分钟;随后会想起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且不说这些地水火风的细目,如果看我们的色身,世间的一般人不免会质疑,我们的色身不是很真实的存在吗?怎么说色阴是虚妄不实的呢?这样来说:世间的人都知道色身,终究不免老、不免会死。所以如果把这个问题,去问世间的任何一个人:色身是不是恒常存在的?相信没有人会直接回答说它们是恒常存在的。可是大家尽管都认知到色身老死的事实,可是为什么不能够在当下观见,色身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年长之后,我们知道这个色身,终不免是有老死的现象,所以不再会把色身当作是我的真实存在。可是我们常常也会把的,所经历的我的部分,当作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存在。比方说,我们会把心理感受,能想象当作是真实的存在,诸如此类,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譬如,我们会说我们读书人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希望这个名垂青史,基本上就是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够永久的常住;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比如早上从熟睡中苏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五阴是什么状况呢?首先,我们并不是因为熟睡就死去了,这个色阴在熟睡的时候,还是一样正常运作。当我们从沉睡中苏醒,第一个觉知就是觉知我们自己的身体躺着;接下来可能是色身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比方棉被里面的温度,光照进来了多少等等;有了这些感受之后,也许因为天气冷,想赖在床上,多赖一、两分钟;随后会想起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不只是在睡眠的时候,乃至在正死位,观察到其他人死亡的时候,也要能够如实观察:他的六识心断绝了。这个时候他才能够更彻底地了知,自己的觉知心确实是假有实无。当他能够这样子去忍受:原来我自己的觉知心,这觉知心就是我自己啊,我自己竟然是这样的虚妄不实。可是要能够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的存在是虚妄不实,这是很难令人接受,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要安忍这样的境界。所以说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学人能够检查自己说我是有这样的胸怀,我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来修学佛法,那么这位学人就可以仔细去选择真正的善知识,跟真正的大乘了义的道场,去亲近真善知识,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去归依三宝。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因为如果要修四加行的话,事实上还要有广大的资粮。也就是说,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要修四加行,当他有了菩萨的种性的时候,他还要有广大的资粮;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昔有一人遭事应死,系在牢狱,恐死而逃走。国法若有死囚踰狱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杀,于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见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龙张口向上,复四毒蛇在井四边。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复有两白鼠啮此草根;时井上有一大树,树中有蜜,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堕此人口中,其人得此一滴,但忆此蜜,不复忆种种众苦,便不复欲出此井。是故圣人借以为喻: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中阿含经》卷三十)佛陀教导舍梨子尊者,可以为专修声闻解脱道的白衣授记:必证初果,永不堕三恶道中,极尽七有人天往来以后,得出三界生死苦。而授记的前提是:已经先受三归及五戒,并且常常念佛、念法、念僧众、念戒行。声闻法中的白衣受持三归五戒时,名为具足五法;三归五戒以后常念三宝、念戒行,名为四增上心。凡是具足此三归、五戒、四增上法而不缺、不穿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这样子的定慧不足,这样的福德不具足,一定会让您在所谓的,或说自认了明心之后会导致退转于生灭法,因为您没有让自己破釜沉舟,你让自己有路可退,退回到生灭法、生死流转法、五蕴十八界当中。上一次我们有提到所谓的五停心观,五停心观就是要依五种法门——观心的法门──来让众生能够停止心猿意马。取得了初步的定力,再依于这个定力而来进行七方便第二个阶段、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