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长夜流转生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如来藏经》【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大乘入楞伽经》【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大乘密严经》【一切众 三摩地

2018-07-23

太好了!念了佛以后就能往生极乐,不必再受这人间的苦恼,为何不念?就心塌地以念佛的方法求生净土,不敢奢求今世能开悟,因为连门都摸不到,所以只好乖乖的待在念佛的道场。佛法到底是什么?内容有哪些?解脱道有哪些内涵?佛菩提道又是讲些什么?开始学佛的人,大部分是不太了解的。目前学佛的人为数不少,从表面上看来,佛教好像非常的兴盛,到处有道场、禅寺;山头林立, 三摩地

2018-07-23

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得大涅槃。——《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二)我诸同修,慢心甚微。不迷信大师,远离学术崇拜、权威崇拜心态,深修一念相续法门,成就无相念佛及看话头功夫、信心已立,是因缘成熟。(三)禅宗第二十七祖 三摩地

2018-07-23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后,它才离开身体,又藉父母的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入楞伽经》卷2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中亦如是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阿赖耶识)常住不变。故 三摩地

2018-07-23

晦堂祖心禅师手下有两大高足:一是心(悟新),一是惟清(灵源)。山谷居士皆与二大士结为方外之好。一日,山谷居士至云岩,参礼心禅师。心禅师一见,便张大眼睛问道:新长老,学士,烧作两堆灰,向甚么处相见?山谷居士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心禅师便将他约到门外,告诉他说:晦堂处参得底,使未著在(晦堂处所参得的,在这里用不上)。山谷居士一听,茫然不知其旨 三摩地

2018-07-23

临终前的一天晚上,葛郯居士召集僚属,训示道:生之与,如昼与夜,无足怪者。若以道论,安得生?若作生会,则去道远矣。说完,便端坐而化。21、侍郎李浩居士。官拜光禄寺丞,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切斥时弊,每为执政者所忌,多次遭贬。(悟道居士个个坎坷,人人正直,几无例外。吴素来偏直。似此。)在任期间,李浩居士曾前往衢州明果,投应庵昙华禅师座下参学。 三摩地

2018-07-23

自是你不肯去下志做工夫。只管道难了又难。(黄檗希运禅师被认为是禅宗史上第一个提出参话头的高僧。与文字禅相比,看话禅强调默究体验,力图回到禅宗不立文字、自悟自证的根本精神中来,这是看话禅出现后便风靡一时并盛行不衰的原因。正如中峰明本禅师说:看话头做工夫,固是不契直指单传之旨,然亦不曾赚人落草,最是立脚稳当,悟处亲切。)2、南龙慧南禅师回答:若不令汝 三摩地

2018-07-23

定引起藏识中无始时来生根苗。过去底事。或善或恶。或逆或顺。都莫思量。现在事得省便省。一刀两段。不要迟疑。未来事自然不相续矣。请只把闲思量底心。回在无字上。试思量看。但将妄想颠倒底心。思量分别底心。好生恶底心。知见解会底心。欣静厌闹底心。一时按下。只就按下处看个话头。果欲出生作快活汉。须是一刀两段。绝却心意识路头。方有少分相应。决欲究竟此事,应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以如来眼,见一切有情如彼臭秽故帛烦恼,长于生险道旷野之所流转,受于无量傍生之身;彼一切有情烦恼臭秽故弊帛中,有如来体如我无异;如来为解烦恼秽帛所缠裹故,为诸菩萨而说妙法,云何得净如来智见去离烦恼,得一切世间之所礼故,犹如于我。 尔时世尊说伽他曰:“譬如秽帛令厌恶,缠裹彼之如来体;宝像秽帛之所缠,弃于旷野险恶 三摩地

2018-07-23

轮转生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譬如贫人家内有珍宝藏主既不知见宝又不能言穷年抱愚冥无有示语者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佛眼观众生虽流转五道大宝在身内常在不变易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令得智宝藏大富兼广利若信我所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的解脱道,就是让二乘人得以解脱生而入无余涅槃的法道;它只能让人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佛。所以,世尊般涅槃后,无有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自称是佛。菩萨的佛菩提道,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它不仅可以让人成为阿罗汉,也可以成为究竟佛。所以说,佛菩提道的范围很广,包含了二乘解脱道在内;二乘的解脱道只不过是佛从佛菩提道中所析 三摩地

2018-07-23

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弟子○○○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弟子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瞋痴习气深重,不仅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轮回之苦。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槃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萨。这样叫做六念。可是我们仔细加以分析之后,会发觉念佛是第一个,那第二是念法--这个法是从佛口所出,所谓佛是法根、法源、是法依,法是佛所说的。那么说念僧,所要念的僧,当然是要依佛所说的法道去实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苦,都是以慧为体,要依智慧而能够出三界生之苦。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认知而影响你的情绪那这个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苦要以慧为体,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进来出生,精进跟定又分别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说信、进、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广大之后,成为五根进而成为五力。这五根、五力熏修的过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须的实修过程。尤其 三摩地

2018-07-23

3、雪峰古镜生两头俱茫茫,未遭戳,自难知;出家多年尽将葛藤织。镇日相逢不曾识,腊四十,更何之?夜梦世尊责愚痴,晨颜冷,枕已湿;悔恨难言,独苦谁相知?何如独上短松岗?明月夜,攀低枝!4、云严驱驱千手千眼了无痕,暗夜伸手抓枕;大悲观音千手眼,通身是眼,不曾和六尘。挥帚驱驱为众生,真月影月须忖;来时欢喜去时悲,一世精明,六道皆同伦。5、日容却无我假名堕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过去世曾经杀过人,使别人含恨而,对方当然想报復回去;未来有因缘遇到了,就会反报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见有人对不熟悉的人没来由的就会起瞋,也毫无理由的将对方杀的现象出现。诸如上面所说的缘是恶缘。因此,凡是不好的缘或者对别人不利的缘就是恶缘;这样的恶缘应该要避免,以免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莫名其妙的讨厌你、不帮助你。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知,应该要 三摩地

2018-07-23

部份节录如下:․僧果尼师「…年三十四矣,时宴坐经日,维那故触,谓言已,惊告寺官;寺官共视,见果身冷肉强,唯气息微转,始欲?徙。便自开眼,语笑寻常,于是愚者骇服。…」․静称尼师「…戒业精苦。…游心禅默,永绝尘劳。…常有一虎,随称去来,称若坐禅,蹲踞左右。…年九十三,无疾而卒也。」․法相尼师「…(有尼名曰慧宿) 三摩地

2018-07-23

君不记:「六入根身为正报,山河大地是所依」乎!身见不灭,业何由消?宿业未消,生何了?身兮心兮,奚可儱侗!寄语青壮行人:此身难得,韶光易逝,宜慎所习,毋贻悔于朽老之年也。如何抉择?幸祈谛审慎思。关于该则公案,请陈数语如下:1.考马祖道一禅师幼岁出家,受具于渝州,「学律习禅,皆能专之」〔注一〕,性倨傲,鲜肯接语于人,后住传法院,常日坐禅,殊非随便与人过从 三摩地

2018-07-23

待其起定而问之曰: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水不藏龙。虚曰:须知禅定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得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仍是功用路途中事 三摩地

2018-07-23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工,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路,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他经常训诫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