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药山禅师问:“受戒图甚么?”高沙弥道:“图免生死。”药山禅师道:“有一人不受戒,亦无生死可免。汝还知否?”高沙弥道:“恁么则佛戒何用?”药山禅师道:“这沙弥犹挂唇齿在(这沙弥犹在拾他人之言语,徒图口舌之快)。”高沙弥师闻言,礼拜而退。高沙弥刚退下,道吾禅师前来侍立。药山禅师道:“适来有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庆诸禅师道:“这老汉著什么死急(这老汉著什么急,迫不急待地就答话)!”雪峰禅师听说后,说道:“老僧罪过。”庆诸禅师住石霜山二十年余。其徒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者,天下谓之“枯木众”。唐僖宗听说庆诸禅师的道誉之后,曾遣使赐他紫衣,庆诸禅师坚辞不受。后寂于光启四年(888),春秋八十二。敕谥普会大师。 (原标题:64石霜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仲兴禅师拍着棺材道:“生邪?死邪?”道吾和尚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仲兴禅师问:“为甚么不道?”道吾和尚道:“不道,不道。”仲兴禅师一听,如堕云里雾里,不悟其旨。他心里开始怨恨道吾和尚不为他说破,以为是老和尚吝法。于是在回寺院的中途,仲兴禅师拦住道吾和尚,说道:“和尚今日须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欲报罔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四德(父母、众生、国王、三宝),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见船子和尚竖起桨来,说道:“汝将谓别有(你认为还有别的什么妙法,不肯死心承当)!”说完便将船覆过来,没水而逝,以绝其疑虑。船子和尚入寂后,夹山禅师恭禀遗命,遁世忘机,随宜施化。住山不久,即学者交凑,所隐之处,旋即变成了一大丛林。曾有上堂法语云:“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为人师范。若或如此,却成狂人、无智人去。他只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赵州和尚问:“如何是投子?”投子和尚道:“油!油!”赵州和尚又问:“死中得活时如何?”投子和尚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赵州和尚道:“我早侯白,伊更侯黑”。侯白、侯黑,是中国古代两个身手高超的劫贼,一个专好白天打劫,一个专好晚上打劫。“我早侯白,伊更侯黑”,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死、明暗等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令遵禅师谓同流曰:“夫沙门应决彻死生,玄通(精通)佛理。若乃孜孜卷轴、役役拘文(沉溺于书本,执着于文字),悉数海沙,徒劳片心!”于是便放弃了律学,远走他方,参礼禅德。后至江陵白马寺,在僧堂里遇到一位老宿,名叫慧勤。令遵禅师于是亲近慧勤禅师,咨请佛法奥义。慧勤禅师告诉他说:“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于提诱。汝可往谒翠微,彼即吾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行雨不职(不尽力),上天有罚,当死。愿垂救护。”普闻禅师道:“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可易形来。”刚一说完,老人就不见了。普闻禅师发现禅座傍边有一条小蛇,于是便把它放进衣袖里,到了晚上,果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尽管雷霆震得山摇地晃,普闻禅师却危坐于室,稳如泰山,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晨,天气放晴了。普闻禅师方垂下衣袖,小蛇终于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石霜禅师于是印可了张拙秀才,并接受他成为自己的得法。张拙秀才的这首悟道偈子非常有名。它把禅宗的基本精神、用功方法非常到位地给传达出来了。一、二两句说明,吾人之自性,能生万法,遍一切处,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与我一体不二,实际上,无有人我、彼此之分。三、四两句说明,吾人之心,随六根外驰六尘,生出种种妄想烦恼,将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它的言外之意是,人死了以后,向什么处去了。]感温禅师没有直接回答,却拈起蝉蜕,放在耳边,摇了三五下,口作蝉鸣声。侍者一听,豁然开悟。自性无有生灭,生灭是妄想。人死后,自性在哪里?听见了蝉鸣吗?是谁在听? (原标题:76感温禅师之侍者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岩头和尚便趁机逼拶道:“肯即未脱根尘,不肯即永沈(沉)生死。”就在这思维进退不得之际,师彦禅师当即契语,遂起身礼拜,并留在岩头和尚座下,继续参学。岩头和尚后来每次与他机锋对辩,师彦禅师皆应对无滞。于是岩头和尚便印可了他。后来,师彦禅师离开岩头,又前往湖南澧州,礼谒夹山禅师。夹山禅师问:“甚处来?”师彦禅师道:“卧龙来。&r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就世人看来,前是万丈洪崖,后是虎狼(狮)子,那必定是死路一条,然而在禅者看来,它却是真正的生路,真正的解脱之路。僧又问:“三界谁为主?”师曰:“还解吃饭么?”佛教讲万法唯心,心为三界之主。然而心是什么呢?心就在当下。参透了谁在吃饭这个话头,即能亲见三界之主。所以,参禅的人最忌离开当下,心外求法。道闲禅师临迁化时,曾上堂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现举文偃禅师接众语录数则如次,供读者品尝--问:“生死到来,如何排遣?”师(文偃禅师)展手曰:“还我生死来。”问:“如何是佛?”师曰:“乾屎橛。”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东山水上行。”问:“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师曰:“须弥山。”举: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动则起生死之本,静则昏沉之乡。动静双泯,即落空亡。动静双收。瞒顸佛性。必须对尘对境,如枯木寒灰,临时应用,不失其宜。镜照诸像,不乱光辉。鸟飞空中,不杂空色。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钟鼓不相交,句句无前后。如壮士展臂,不藉他力。师子,岂求伴侣?九霄绝翳,何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若到这里,体寂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师静上座就此话入室参玄沙禅师,问道:“只如教中道,不得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知见,又作么生?”[这里所说的所知心,是指建立在能所分别、二元对立基础之上的分别心,也就是生死心。师静禅师以为玄沙教他们用所知心去体究,故有斯问。]玄沙禅师道:“汝道究得彻底(的)所知心,还测度得及否?”[这里所说的“究得彻的所知心&r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家贼来自何处?来自对修行本身的执着,来自有对治心,换言之,只要心中尚存凡圣、垢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等二边见,没有不遭家贼的。因此,要尽一切执着对待,做到内外无消息,无为用功,不生功用想,方有相应分。清豁禅师示寂前,有遗偈云:“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苧(zhu)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说完偈子,便离开旧所,前往贵湖结庵待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且道此意如何?”黄龙禅师指着他,大声呵斥道:“这守尸鬼!”吕洞宾非常自得地说道:“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黄龙禅师道:“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洞宾一听,非常惊讶,同时又非常不服气,想看看黄龙禅师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便飞剑刺向黄龙禅师。令吕洞宾惊恐的是,居然刺不进。于是他便掷剑跪拜,请求黄龙禅师恕罪并为他开示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智闲禅师被沩山禅师这一问,直得茫然无对。回到寮房后,他把自己平日所看过的经书都搬出来,从头到底,一一查找,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可是翻阅了几天,结果却一无所获。智闲禅师感叹道:“画饼不可充饥。”于是他便屡次去方丈室,乞求沩山禅师为他说破,但是,遭到沩山禅师的拒绝。 | admin 2018-07-20 |
![]() |
不见他古德究离生死,亦无剃头剪爪工夫?如今看见大难继续。”又云:“诸上座尽有常圆之月,各怀无价之珍。所以月在云中,虽明而不照;智隐惑内,虽真而不通。”时有僧问:“如何是诸圣密密处?”师曰:“却须会取自已。”曰:“如何是和尚密密处?”师曰:“待汝会始得”。又有僧问:“如何是不迁?”师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使者哀求善昭禅师道:“必欲得师俱往,不然,有死而已。”善昭禅师笑道:“老病业已不出山,借往,当先后之,何必俱邪(我已年老多病,已经很久不出山了。如果要前往,你我先后而行,何必要一起走呢)?”使者道:“师诺,则先后唯所择(师父既然答应了,那么先走后走,由您决定)。”善昭禅师于是令设斋,自己整理好行装,用斋的过程中,善昭禅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