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动物牠年纪大了,自然死亡,牠遗留下来的尸体,佛教徒可以吃,因为牠的死亡是自然的现象。佛教徒在初学佛的时候去食用,并没有违犯慈悲心。由此说这个也属于净肉。第五种净肉,叫作鸟残。也就是说,有一些鸟类牠是食腐的动物,看到动物的尸体会去啄食,啄食之后还剩下一些肉,这些肉佛教徒是可以去食用的。这种情况是说:这是鸟类吃剩的,佛教徒是可以去食用的,也是属于 admin

2020-02-20

所谓濒死经验,是在接近死亡的时候有一些人所经历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灵魂出体,或看见天堂或者地狱,或看见死去的亲人,或回顾一生的生活,或是完全的平静、安全感、温暖,或是出现一道亮光等等。而且无论是有宗教信仰或是无神论者,大部分的濒死经验都是正面的。绝大多数有濒死经验的人都说他们不再害怕死亡,甚至说自己很乐意死亡,并且变得很慈悲、乐于积极地帮助他人。根 admin

2020-02-20

所谓放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有畜生道的众生即将被杀害、猎捕、囚禁、煮食等等,有些还因为过度惊恐而撞得浑身是伤甚至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即将造成还在巢的小生命因为失去父母的照料而死亡。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了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就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 admin

2020-02-20

所谓放生就是,当我们看到有畜生道的众生即将被杀害、猎捕、囚禁、煮食等等,有些还因为过度惊恐而撞得浑身是伤甚至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即将造成还在巢的小生命因为失去父母的照料而死亡。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了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就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牠 admin

2020-02-20

这首偈大概的意思是:众生所认知的常法终究会有尽的时候,尽管再崇高的地位最后还是会消失不见,既然会聚集在一起,当然有分离的时候,既然有出生,当然也有死亡的时候。国王听了欢喜踊跃,便命臣民皆悉诵持,也告诉婆罗门可以燃灯。这时国王发起誓愿:我今为正法的缘故,舍身燃灯供养,不求作转轮圣王,乃至天人之荣华快乐,也不求证二乘解脱生死而出离三界;愿以此功德求无上 admin

2020-02-19

其实咒语并非仅有佛教中才有,像我国道教徒也有行咒术的,像《抱朴子内篇》卷4〈登涉篇〉就载有六甲秘咒,说这个咒可以让人在战斗中免于死亡,《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也列有北斗七星咒、机星真人真君保命咒等。而古时印度外道中的咒语,那当然也是所在多有,像《长阿含经》卷13中有一段经文说,佛告摩纳: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 admin

2020-02-19

其实咒语并非仅有佛教中才有,像我国道教徒也有行咒术的,像《抱朴子内篇》卷4〈登涉篇〉就载有六甲秘咒,说这个咒可以让人在战斗中免于死亡,《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也列有北斗七星咒、机星真人真君保命咒等。而古时印度外道中的咒语,那当然也是所在多有,像《长阿含经》卷13中有一段经文说,佛告摩纳:【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呪水火, admin

2020-02-19

杀罪是从别人身上成就的,是使别人死亡才叫作杀罪;自残者既没有在别人身上成就杀业道,固然有杀心,但不是要杀别人----不起他想也没有瞋恚心,不是因为生气自己而把自己杀害;都是因为羞愧或日子难过,才把自己杀害,所以没有瞋恚心。而且是非他自因缘故:因为所谓的杀业是由自己去成就在别人身上,只是在自己身上杀,没有他业,所以自刑者不得杀罪。佛说:如果有人这么说:&l admin

2020-02-19

如果猎人以为那只动物只是闷绝,认为这时候应该下手杀害那只动物,免得它万一醒过来又跑走了;假使这只动物能听懂人的语言,它就知道猎人正要杀它,因为息脉俱断以后不久的时间内,觉知心还在,还能听声;并不是息脉停了以后,就是真正的死亡。所以这时候觉知心还在,觉知心如果还在,就有可能复活;所以有人息脉停了以后,医生就宣布他死亡;因为西医常常会把众生物化了,他们 admin

2020-02-19

他不肯接受大妄语的恶事,恶人当然就要杀他,所以就畏他死;也就是说,因为恶人要杀他,所以他就怕死,恐怕别人会杀害他而死亡,后来只好被逼之下对外宣称他是证悟的圣僧。如果有人这么作的话,这种妄语就是从痴而生的业道。为什么说是从痴生呢?因为只要是有智慧的人宁可被杀,也不要去下地狱;因为有的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个大劫,有的更长;照这样算来,他在地狱的一生 admin

2020-02-19

这时舍利弗用天眼看见这只狗,因为受伤以及饥饿的缘故,将要死亡了;舍利弗尊者因为慈心怜愍它的缘故,便到城中托钵,并将托钵得来的食物布施给这条濒临死亡的狗,这只狗也因为吃了舍利弗尊者所布施的食物,身体就有了一些气力了,心中也生起了欢喜心。虽然这只狗最后还是受伤过重而死亡,但在它临命终前,因为接受了舍利弗尊者的布施,并听闻到舍利弗尊者为它所说的微妙佛法而 admin

2020-02-19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修行者如何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略有改变,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经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无牵挂地离开世间。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 admin

2020-02-19

这时舍利弗用天眼看见这只狗,因为受伤以及饥饿的缘故,将要死亡了;舍利弗尊者因为慈心怜愍它的缘故,便到城中托钵,并将托钵得来的食物布施给这条濒临死亡的狗,这只狗也因为吃了舍利弗尊者所布施的食物,身体就有了一些气力了,心中也生起了欢喜心。虽然这只狗最后还是受伤过重而死亡,但在它临命终前,因为接受了舍利弗尊者的布施,并听闻到舍利弗尊者为它所说的微妙佛法而 admin

2020-02-19

也正因为都是内相分,所以痛苦就可以痛到无量无边,远远超过人间的痛苦而不会闷绝,只有死亡而又重新再出生地狱身。也因为他们都是以识食而存活的,不是依外在的色法而存活的,所以他们都是依恶业种子而报得恶受种子的流注,所以色身都很广大,受苦就可以无量无边,可以远远超过人间很多倍而实现因果律。 地狱众生的色身、生活环境既然都是属于内相分,所以纯依识种、业种 admin

2020-02-19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 admin

2020-02-18

[8]亦无法解释四禅中息脉具断与死亡的差异何在?亦无法解释死亡丶昏迷丶植物人丶眠熟无梦之八识心王不具现起之差异。[5]佛世时,古印度和中国诸多修习禅定有成就者自称涅槃,然而皆是外道五现见涅槃;若外道已证如来藏,则不名外道(如来藏心外求法),当无须世尊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依涅槃非断灭空而说如来藏真实,依如来藏真实而说涅槃非断灭空。二乘与大乘,皆依如来藏 admin

2020-02-18

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段经文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譬如一个人在母胎为胎儿,出生为婴儿,慢慢长大成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最后死亡。不都是有所生、有所灭吗?又譬如意识,有时烦恼少一点,意识变得比较清净;有时因为烦恼增加,意识变成比较染污,怎么可能是不垢不净呢?又譬如 admin

2020-02-18

这意思就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死亡与入灭尽定、无想定中,表面上看起来是相同的,但是其中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寿命已终,所以入胎识已经离去,后者是寿命未终,入胎识仍然驻于身中。这样的四阿含教证中,也证明了确实有第八识的存在了。因为在阿含四大部经典中已经说:灭尽定中的倶解脱阿罗汉们,或是无想定中的外道与凡夫,虽然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意识也断灭而无见闻觉 admin

2020-02-18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 admin

2020-02-18

又譬如菩萨阿罗汉和俱解脱阿罗汉入了灭尽定,此时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而《阿含经》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意思是说:在灭尽定当中,仍然有不离身的识,所以有根身才不会烂坏。也就是说,在灭尽定当中,仍然有七、八二识存在,这仍然是不离于八识心王啊。以上所说的是佛以及入灭尽定圣者无漏有为法的情形,接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