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如此段经中佛说,若人已先听闻般若波罗蜜之内涵,了知行者本自具足一实相心自心如来,此自心如来不即五阴、不离五阴,而五阴虚妄不实,乃是依于根本因——自心如来——而得以诸缘和合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四节般若慧之--一切种智般若智慧的具足也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了四智--佛地的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四智时就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究竟佛地。而般若的总相智又名法界体性智,因为般若所证的如来藏体性就是法界本心的体性。密宗最喜欢创造名相、头上安头,胡乱骗人说:「显教的佛只证得四种智慧,密教的佛还证得法界的体性智」,多了一种智慧。但何谓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现在是末法时期,离佛时较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众生没有正知正见,没有善知识指导,所以学佛很迷茫,得不到解脱,要是有善知识指导,或者看到善知识的法宝,有了正知正见,学佛是很容易得到解脱的,因为学佛是我们每个人的本份事,如来真心和佛性每个众生都具足,只是给无明覆盖,一时找不到而已,将来正觉会善知识来弘法,我们都能得到解脱是不难的。有些人就是因为无智,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眼见佛性境界,古来少人证之,天童亦未曾证之,何能知之?当然不敢自居于大慧证境之上;天童宏智正觉禅师设使今时在世,亦不能免除平实此语也!何谓耶?谓其明心及证牢关而不曾眼见佛性故。即此一著,不免语怯,何况能评论于大慧耶?昔时天童之所以心服大慧禅师者,非唯同是明心、同是彻悟之人故,实因大慧禅师之眼见佛性者,绝非天童之所能知,作梦亦难臆测也!复以大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眼见佛性境界,古来少人证之,天童亦未曾证之,何能知之?当然不敢自居于大慧证境之上;天童宏智正觉禅师设使今时在世,亦不能免除平实此语也!何谓耶?谓其明心及证牢关而不曾眼见佛性故。即此一著,不免语怯,何况能评论于大慧耶?昔时天童之所以心服大慧禅师者,非唯同是明心、同是彻悟之人故,实因大慧禅师之眼见佛性者,绝非天童之所能知,作梦亦难臆测也!复以大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亲菩萨撰《百法明门论》是世人所周知,已翻译成各国文字,其中部分章句已列入了正觉同修会的总持咒中。世亲年轻时表现也不俗:入小乘经量部,立志改善说一切有部之教义。曾往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地区)研究《大毘婆沙论》。回国后,为大众讲授《大毘婆沙论》。造《阿毘达磨俱舍论》二十卷(意译为《对法藏》,因其理路井然,世称《聪明论》,在当时相当盛行。)深为当时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想要回复佛陀时代的大乘寺院气象,所以我们正觉祖师堂将来会有四位常住:三位是比丘,一位是童子(平实导师依据演讲当时正觉祖师堂常住人数说明,后来人数有陆续调整中)。将来正觉寺建好了,这个规模当然将会扩大,寺中的常住人员将会有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全部都是菩萨僧,要使佛世的大乘气象重新恢复过来。-----平实导师《人间佛教》第四章第一节<菩萨散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都是菩萨所要除灭的智慧障,因为能够除掉这些智慧的障碍,所以菩萨就能够获得自利,因为能够除掉烦恼障,让菩萨在世出世间里面,能够安住又能够除掉智慧障,能够了达诸法的实相,这样来利益自己,最后可以让自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能够以这样的除掉烦恼障跟智慧障的智慧境界,来教化众生令得调伏,这样就称为利他。因为能够调伏众生,让众生也能够安住于佛法中来修菩萨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前言公元二○○○年底,正觉同修会使用了新的开经偈: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就在导师升座开始说法之前,大众合掌唱念著新的开经偈的当时,感得导师法座发起八种动相。历经四年,同修会大众的法缘成熟,导师已于公元二○○四年底(十一月九日)开始宣讲《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简称《维摩诘经》或《维摩诘所说经》),以甚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参考数据:《龙树菩萨传》(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又名〈亲友书〉,龙树菩萨造,求那跋摩译)、《传灯录》、《毗婆沙论》、《大智度论》-----《正觉电子报第13期》<龙树菩萨略传>林定崧整理(原标题:初地菩萨----龙树菩萨略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前期已分别介绍了龙树菩萨〔编按,《正觉电子报》第13期〕,无着菩萨及世亲菩萨〔编按,《正觉电子报》第16期〕,本篇所将叙述之马鸣菩萨是:如来灭度后六百余年出世的大乘论师,其岀兴于世的年代先于上述三位菩萨。马鸣菩萨,其传记在历史上,有不同说法,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等称。基于本同修会旨在弘扬正法,不宜将西密或佛门外道妄攀之伪经例如《释摩诃衍论》有关马鸣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⑩又发大愿:愿于一切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离一毛端处,于一切毛端处皆悉示现初生、出家、诣道场、成正觉、转、入涅盘,得佛境界大智慧力,于念念中随一切众生心示现成佛令得寂灭,以一三菩提知一切法界即涅盘相,以一音说法令一切众生心皆欢喜,示入大涅盘而不断菩萨行,示大智慧地安立一切法,以法智通、神足通、幻通自在变化充满一切法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电子报第37期 般若信箱问十二》(原标题:《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意思?) | admin 2018-07-21 |
![]() |
这是说如来祂从因地的时候,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了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有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也就是庄严佛菩提,从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在在处处所修的诸法都胜过声闻缘觉,所以如来叫作无上尊。我们如果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以无漏的智慧坏灭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天上、人间、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中最尊贵,而为天上、人间、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之所尊重,因此称为世尊。以上就是佛陀十号的内涵。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是福慧二皆具足,所以被称为福慧两足尊,而且佛陀是究竟的圆觉者。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原标题:佛陀的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电子报第008期》<优婆塞戒经三十二相表解..........王斯宁> (原标题:三十二相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四智;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就是登上无上正等正觉的大门了,也就是如来下生唯一一件大事因缘。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11集佛教宗派本源(一)>正伟老师 (原标题:诸佛为何下生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