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正德老师学人应该修习长养守护善根,我们大家应该这么做,。可是怎么样做呢?应该从正受三归依开始。从正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学习六度波罗蜜,戒定慧三学,以这样的次第来学习,来长养守护你的善根。因为善根是要守护的!要怎么守护----不允许恶知识、恶缘来误导我们。如果有的人觉得说,有的人也 admin

2020-06-08

  他们虽然还没有证悟,仍然是菩萨僧,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熏习及长养菩萨性及大乘正见了。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 admin

2020-06-08

  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 admin

2020-06-08

  真实解脱则是无余涅槃,无余涅槃中是没有意识心存在的,所以解脱是以断我见为大前提的,这才是正见;所以佛在阿含中常常说:解脱比丘不知、不见,如是知、见。正是这个道理。一切自认为心解脱的三果人,自认为慧解脱的四果人,对此都必须有如实的了知与现观。也就是已经确实断除五阴中每一阴的我见了,身中早已生起初禅不退,能以胸腔中的乐触自验,并有五下分结的断除,才能说 admin

2020-06-08

  」--------《大般涅盘经》卷11〈6现病品〉了了正见真我才是真解脱,这个真我就是大乘解脱的密码。所谓大乘mahāyāna,找到了可以解脱生死烦恼的法教,而得到正等正觉智慧到彼岸的法则。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除二障——烦恼障及所知障,才是真正的解脱;而执持二障业种、惑种以及一切种的就是执受识。无着菩萨开示:惑种、一切种,由能缚二人。执受识就是第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回到刚刚提到的欲界。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人间来说,一般人都是爱乐或是贪著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等的五欲六尘;贪著我所,也就是都在种种我所上用心经营、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著,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 admin

2020-06-08

  真实解脱则是无余涅槃,无余涅槃中是没有意识心存在的,所以解脱是以断我见为大前提的,这才是正见;所以佛在阿含中常常说:解脱比丘不知、不见,如是知、见。正是这个道理。一切自认为心解脱的三果人,自认为慧解脱的四果人,对此都必须有如实的了知与现观。也就是已经确实断除五阴中每一阴的我见了,身中早已生起初禅不退,能以胸腔中的乐触自验,并有五下分结的断除,才能说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1集三界中的我见>正旭老师无色界的识蕴的话:到了无色界之后原则上就是没有----连我们刚才在色界看到的微细物质也没有。无色界的识蕴呢,必须要按照四空定的定力、禅悦为食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同样的,(正因为我们讲到说)需要四空定的禅定的定力,来维系无色界的生命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表示说需要禅定;讲到禅定的话,当然就一定需要有 admin

2020-06-08

  择法觉支谓闻法已,能作思惟;思惟已能作简择,弃舍邪见而入正见。精进觉支者谓佛子简择法已,心住正见而自精进修持,心不退没。喜觉支者谓于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于三乘菩提生起喜心。猗觉支者谓因佛法之善于抉择修持,得于喜心而后遍身受乐,是名为猗。定觉支者谓于修证有验,心得决定,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等,皆名定觉支。舍觉支者谓得猗已,观诸身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0集三缚结的内涵>正旭老师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6集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下)>正光老师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微细的离念灵知心,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佛说五欲功德就是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当这五欲的触受生起时,其实是与前五识的见闻知觉性同时同处而存在的,五欲功德是与五俱意识同时同处存在的,是与觉知心无前无后的同时存在著;所以五欲的领受与贪爱,其实是与识阴六识同时同处的。说穿了,五欲功德的领受,本质正是在识阴六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维摩诘大士又说:法无我所,离我所故。请问:你鼻梁上架的眼镜是谁的?是你的嘛!你会说:这是我所有的眼镜。乃至说:你这个色身是谁的?你说:这是我所拥有的身体──我所有的身体。这也是我所。请问:你所有的眼镜,你所有的钱财,你所有的眷属、父母、师长、子女,这些眷属是你所有的。但是你若没有 admin

2020-06-08

  因为没有证得第八识的人,又没有建立正知正见,不知道有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而确实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中都会害怕:我若不去投胎,恐怕就会变成断灭,那还得了?所以我必须要赶快去投胎。因此就去投胎了,投胎以后当然就会有来世的生死了。所以,入无余依涅槃,就是把十八界的我灭除掉;灭除掉以后,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就这样无形无色而存在于三界之 admin

2020-06-08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admin

2020-06-08

  所以,佛教的根本教条,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大乘法知见,也就是说这叫般若正见。一般学佛人应该持守五戒;在五戒之上,应该继续熏闻菩萨戒直到愿意接受菩萨戒。佛并没有强制所有人在短时间里修学圆满菩萨戒;因为这个戒本身属于心地戒,要看每一位学佛人的身心状况。只有入地后成就二地菩萨,戒才可能修持圆满。因此,受戒本身,是让我们不堕三恶道;并不是要强制规范我们要如何如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集——三乘菩提的关系>正礼老师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35集——等觉与佛地>正纬老师证得阿罗汉位——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修得三明六通具足,因为已经回心转向大乘教中,舍报以后无妨不取涅槃,生到兜率天宫去。生到兜率天宫以后,追随圣弥勒菩萨学法;因缘成熟时,他也可以生到人间,方便示现八相成道。所谓八相:从兜率天宫下来,这是第一相;示现入母胎,选 admin

2020-06-08

  佛子以有正见,安住久之,发觉心缘诸界种子,心必散乱,定力必减;又复了知此心住此定中,乃相对于空无边处之向外而向内安住,不离内外,非究竟法;遂舍此定,不缘十方空,不缘内心识,于无所有中安住,舍一切法相定境,是名无所有处定。佛子于此中住,若无见地者,便自以为已证空性,谓为圣人,谓此为出三界,便成妄语,入三恶道,不离轮回。当知此定中之微细了知心仍是意识, admin

2020-06-08

  佛弟子应该要有这样的正见,不要追恋过去所造的恶业,该忏悔如法的忏悔;如果追悔过去,就会停滞不前。所以,忏悔之法乃是要转变染恶的身口意行,成为善净的身口意行;也就是说,忏悔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染污的种子,回熏到如来藏当中成为清净的种子。所以,菩萨行者本身的如理作意,以及有过失忏悔后改往修来的身口意行,这才是修行成就一分清净功德很重要的要领。但是,很多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