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又如今时证悟之菩萨,有时也会取用智者大师的著作,来宣讲佛法;此如平实早年也曾宣讲智者大师的童蒙止观,未来也可能宣讲他的《释禅波罗蜜》和重讲《童蒙止观》;但是智者大师其实并没有悟得如来藏,所以没有实相般若的智慧,只有相似般若的智慧,所以是五品位的贤人;但是已经证悟的菩萨,却也可以拿智者大师所造的禅定方面的著作来宣讲,藉智者大师的著作,而将般若的真正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禅定不外修止与修观、止观双运等。有了基本的禅定功夫,智慧才得以显现,没有禅定的功夫而讲修学智慧,皆意识思惟枝节,非真实智慧根本。菩萨六度所说的智慧,是指真心本性,即中国禅宗所谓之“禅”,禅是智慧,是般若而非禅定,以上所说即是六度。六度所显扬的,所解释的宗旨都能明白清楚,称为“六度诠旨”。前面所谓之“四谛缘生”是声闻法与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念佛讲功夫,参禅也讲功夫,止观也讲功天,观行也讲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定力。有人一听说:“念佛也要修定”,就害怕退缩了。有善知识也讲:“念佛要修什么定?念佛就念佛嘛。”但是念佛念那么久,始终不得力,就是功夫缺乏。功夫缺乏的原因在那里?在于知见不够。我们常常说:“念佛要有方便善巧,才能得力。”有的人听了就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禅与净土其实密不可分。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 | 三摩地 2018-07-20 |
|
觉明现前之后,他能够以这种大智慧的力量,住于一切法而不断灭一切法、不破坏一切法;能够以善巧方便来摄取止观的法门,也能够修习无相的各种法门,而得无相的修证,这个就叫做诸佛授法光明。因为这个缘故,性障也除了,初禅不久就现前了,这叫定的正受,所以我们现在有许多位的初禅人,原因就在这里。第三目解脱正受第三个功德是解脱的正受,解脱的正受大略把他分为六种来讲: | admin 2018-07-20 |
|
念佛讲功夫,参禅也讲功夫,止观也讲功天,观行也讲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定力。有人一听说:「念佛也要修定」,就害怕退缩了。有善知识也讲:「念佛要修什么定?念佛就念佛嘛。」但是念佛念那么久,始终不得力,就是功夫缺乏。功夫缺乏的原因在那里?在于知见不够。我们常常说:「念佛要有方便善巧,才能得力。」有的人听了就说:「这个哪里是念佛!」他不相信就走掉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 | 三摩地 2018-07-20 |
|
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名号所生的功德,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本愿念佛是另一种。还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功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功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功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不亿蕅益大师,以千古希有之学识,不即直指人心,宏扬止观。反著斯解,以为愚夫愚妇之护身符。俾举世缁素,守一法以弃万行,取蹄涔以舍巨海。同入迷途,永背觉路。断灭佛种,罪过弥天矣。欲报佛恩者,当即毁灭令尽,又何堪著钞,以助其流通耶。愤心厉气,若对仇仇。余俟其气平,徐谓之曰,汝以蕅益此解,为罪过薮者。但知其末流,而不知其本源。是逐块之痴犬,非择乳之鹅王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喧静两全,止观双运,叶夫佛意,不亦可乎?《念佛三昧序》云:“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夫玄音之扣,尘累每销,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华严经》:“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然则佛声远震,开善萌芽,犹春雷之动百草,安得轻诬哉!万善同归集永明大师问:《观经》明十六观门,皆是摄心修定。观佛相好,谛了圆 | 三摩地 2018-07-20 |
|
问:有谓净土宗人,率多抛弃世缘,其信然欤?答:若修禅定,或止观,或密咒等,须谢绝世缘,入山静习。净土法门则异于是,无人不可学,无处不可学。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皆可随分修持净土。又于人事善利、群众公益,一切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何可云抛弃耶!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经论?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观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及止观论咸造精微。终日一食。不离衣钵。不畜财货。卧必右胁。坐必跏趺。每布萨。必澘然流涕。遍诲人以西方净业。及一乘圆旨。讲演法华二十余部。宋雍熙三年八月朔。夜睹白光自井而出。谓门人曰。吾报龄极于此矣。乃绝粒禁言。一心念佛。梦一沙门执金炉焚香。三绕其室。言是灌顶。吾已生净土。嘉汝所修。故来相迎。梦觉。呼门人至。犹闻异香。二十五日。为众说止观指归。及观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习止观。定中闻鸦声大悟。自后栖心安养。自号万事休。逆顺境中。未尝动念。慕庐山远公莲社遗风。劝人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五戒。普结净缘。欲令世人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也。乃集大藏要言。编成晨朝忏仪。代为法界众生。礼佛忏悔。期生安养。后往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同修净业。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莲宗眼目。又作劝人发愿偈云。万法从心生。万法从 | 三摩地 2018-07-20 |
|
讲天台止观。修念佛三昧。诲人不倦。顺治十六年。示疾。具汤沐浴。着一履。诵弥陀经毕。唱佛十声。大书八字云。廓落灵虚。无往来处。掷笔而逝。趺坐三日。颜色不变(净土全书)。读体。字见月。姓许。其先江南句容人。从军滇黔。以功袭指挥使。遂家于楚雄。体不欲袭官。去之剑州赤宕岩。修真三载。一日遇老僧授以华严经。披阅大悟。遂出家。受具戒于三昧光律师。三昧主宝华山。将 | 三摩地 2018-07-20 |
|
明智示以上根止观不思议境。以性夺修。成无作行。深有契入。自入台州。捐书不复为文。专修念佛三昧。作天台十疑论后序云。人心无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此则遍信。华严所以说十信。疑此则遍疑。智者所以说十疑。出疑入信。一入永入。不离于此。得究竟处。净土者。究竟处也。此处有说法之主。名无量寿。此佛说法。未尝间断。疑障其耳。则聋而不闻。疑障其心。则昧 | 三摩地 2018-07-20 |
|
那时读萧老师的著作、上萧老师的课、听萧老师讲述《小止观》录音带,所说妙理深广微细,不同一般凡响,所言证量与体会,生动亲切,令人神往。老师的文语常触动我心弦,而令我泫然欲泣,甚至半夜里时常梦醒,悲喜交织而流泪;时觉悲苦生死轮转至今,时而欣喜此生终遇明师,尤其读到老师在书中说“静待有缘人相寻学法”时,竟一时无法遏抑地痛哭失声(编案:当时萧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广论》后半部所说的止观,全都是教承袭自天竺坦特罗“佛教”的无上瑜伽男女双身修法、轮座杂交。不久之前社会侧目的谭崔瑜伽众多男女同处行淫,即是教承袭自古天竺坦特罗“佛教”的无上瑜伽双身修法。“坦特罗”今译为“谭崔”。〕这时家中同修也开始学佛,他的方式是广阅佛经及各家书籍,我们并不迷信各大道场的法师,总觉得应依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博通三藏,精于天台止观法门,日常于四威仪中,常住禅观。后因读诵《维摩诘经》,发明心地,但没有人为他印证。一个偶然的机会,六祖慧能禅师的东阳玄策禅师,前来永嘉,拜访了玄觉禅师,二人相谈甚欢。玄策禅师惊讶地发现,玄觉禅师虽然出身于教下,但是他的出语却暗合祖师禅之妙旨,于是便问:“仁者得法师谁?”玄觉禅师道:“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