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譬如眼识的生起就需要九种缘: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欲了别种种境界,必须有一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不能了别境界。二、明缘:明即光明,眼识取境,需要光明,若无光明,则黑暗一片,无法分别青黄赤白,所以没有光明也不能了别显色。三、根缘:眼识依于眼扶尘根和胜义根才能生起,若眼的扶尘根或胜义根受损,眼根不能接触外色尘,或虽有接触,所现之影像也随之或大或小变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问题是这一个人,他从其他方面的观察,他还喝酒、他还吃肉,他连欲界的层次都没办法脱离,他怎么可能能够有证得超越欲界财色名食睡的初禅,而依初禅真正的禅定而修得神通呢?即使他是真的有通,他也必定是鬼神相应之通,他不是真正的为了要帮助众生而来跟您说:我怎么样帮你解除这些困厄,帮你消除业障。佛不可能有这样子的一个行为的发生。因为很简单,佛不需要为了名闻利养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眼识的生起就需要九种缘: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欲了别种种境界,必须有一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不能了别境界。二、明缘:明即光明,眼识取境,需要光明,若无光明,则黑暗一片,无法分别青黄赤白,所以没有光明也不能了别显色。三、根缘:眼识依于眼扶尘根和胜义根才能生起,若眼的扶尘根或胜义根受损,眼根不能接触外色尘,或虽有接触,所现之影像也随之或大或小变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已经修行到六住位圆满,该具有的智慧还有大乘了义正法中的福德,以及粗浅的欲界定、未到地定的定力都已经具足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所差的就只是亲证如来藏。那么,能够让我们证悟如来藏,直指心性的教门就是世尊特别为了具缘的弟子所教导的教外别传──禅宗法门。由于这个法门,是专门针对前面所说的各方面条件都已经具足了,已经进入了菩萨六住位了,世尊所传下的这一个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同时说同于涅槃,也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本身虽然有这些所谓的执藏烦恼、执藏染污的种子,可是祂本身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向无为。而且这样来解释说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有情的五蕴出生的本际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也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十方诸佛来到人间为众生开示悟入佛法,所说的就是以这个为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世间人对于死亡的事,总是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对亲朋好友的死亡,总是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乃至于有人已经死了,还不承认自己已经死亡,认为自己还活着,不愿离开自己的身体,成为守尸鬼而不知。《出曜[yào]经》卷二曾记载了世人对死亡执著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在佛世,有一位妇人因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因为这样的缘故,导致忧愁烦恼、精神恍惚,离开城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等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4-2,p.278)5.《大方等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4-2,p.280)6.《佛说不增不减经》:「众生界中亦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何谓三法?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如来藏义。《入楞伽经》(卷7)T16,p0556b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如来藏的众多功能体性里,有一样是「大种性自性」,就是所谓「造色」的功能,有人说我们是父母造出来的,或是上帝捏粘土拆肋骨把我们变出来的,这都是错误的,事实上上帝的境界不脱离意识觉知心的功用,但意识觉知心却是生灭变异的,而父母也只是提供你出生所需要的「缘」而已,好比说温暖的子宫,或是他们交合的过程等等,但真正能让你这颗受精卵能够开始分化,生长,却完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世尊在《长阿含经》中就说有五种外道现见涅槃的存在,比如将欲界五尘中正在享受五欲的觉知心,错认为涅槃心;或者以修除欲界五欲的贪爱,证入初禅境界作为涅槃的境界;或者以舍离初禅身乐,进入二禅无觉无观境界为涅槃境界;或者以舍离二禅进入三禅,领受身心俱乐作为涅槃境界;乃至于舍离三禅的身心至乐,只住于舍受之中正念一心,而不再有极微细的妄念生起了,也不再有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一些都是世尊所刻意安排的,用来主导整个印度的思想,目的是在世尊出世之前,使得印度的文化能够具足了施论、戒论、之论;更重要的是教导印度人民,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在于世间的五欲享乐,而是在于对人生终极第一义谛的追求。也就是世尊为了日后能够弘传真如如来藏事先做好的准备,把印度的文化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让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寻求第一义谛这样的想法成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有如来藏都是无作性,无主宰性,不会像大梵天一样,想要主宰一切诸法,想要作种种的自己的所欲;因为如来藏没有这个所欲法,如来藏没有这个所求法,如来藏是无我性。#乃至我们最后看到梵我合一这个一,这个一也是不对的说法;因为如来藏就是随着有情的心数量,你有情有多少,衪就有多少。所以,有情的数量是固定的,它不是一个,任何众生都是有情;当然,这中间你要对于会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男女行淫本身是邪淫法,是欲界的最重贪,连欲界最重贪尚且无法断除,表示我见未断,连声闻初果都不是,怎么有可能成为报身佛呢?由此可知,坦特罗佛教的说法非常荒唐!这样的法是男女邪淫法,怎么会是佛法呢?有智慧的您应该要详加以分辨,要远离恶知识说法,以免堕入外道邪淫法中,再回头已经是许多劫以后的事了!又第七识末那识,有处处作主的体性,祂无始劫以来常与第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欲令众生开示悟入如来藏性。出没隐显。若水中月。 (原标题:依据禅门经论: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如来藏义。这段是大慧菩萨和佛陀一问一答。末学想分为三段来讨论。第一是铺垫,第二是问题,第三是回答。1、铺垫——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大慧菩萨先为问做了很重要的铺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T19,p0109a「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事情本身是虚构的,因而关于此事的言说,则肯定只能走作伪的道路,而大凡作伪都是内心发虚而欲盖弥彰,因此,今人透过对于文献的对勘,即可发现作伪者欲掩盖却不能取得全功而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而义理辨析则往往以佛教发展中的某一些学派的特定学说为参照,凡是符合者就是真佛教、真经论,凡是不符合者则是伪经论、非佛教。抽象地说,这两种方法是很合理的,符合现代社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生天在佛教里面的天乘,事实上它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简单的,因为一般的宗教都只说生天,可是到底有几种天呢?他们并不清楚!事实上佛教它所说的这个天,是因为有四禅八定的实证之后,他发现说,在这个天里面,超越人间的境界里面,事实上有所谓的欲界天、有色界天跟无色界天。而这样的见解不是只有佛教提出来的,而是连当时古印度的时候的婆罗门教也提出同样的见解。因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