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女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宝藏经》卷2中也提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界中大千世界里面,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一切都没有安定的处所:不论你躲藏在哪里,找一个美丽的小岛,或找一个幽静的天堂可以躲在里面,过著好象幸福快乐日子;但是等到三界的劫火一烧起,欲界就败坏了,乃至于色界,也会一直败坏到三禅天,所以没有究竟的安乐。所以你是不是应该去追寻一个究竟可靠的、一个真正的住所呢?这住所并不是身体的住所,这个就是智慧!就是要靠著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阿含经》卷四十七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恭敬住,常当系心,常当畏慎,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所以者何?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系心,不畏慎,不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仪足者,无有是处!不备威仪,欲令学法满者,无有是处!学法不满,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无有是处!解脱知见不满足,欲令得无余涅槃者,无有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忉利天也有一天子天报将尽,这位天子乐欲观佛出世,乃至涅盘庄严等事,于是希望于人道继续受生。这时释提桓因跟天子说:「你可以前往王舍城中,投生当日照商主的小孩」天子回答说:「我过去曾听闻,这位商主于佛法中没有净信。」释提桓因回答说:「我会让这位商主于佛法中升起净信的!」天子说:「天王的话我听进去了,假使商主及太太能受三归依,我就会投生当他们的小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宝藏经》卷2中也提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男女的双身法是在欲界里面,而且还到达不了欲界天。即使到达欲界天有男女欲,可是到了欲界天的更高天的境界的时候,他的男女欲的是愈来愈淡薄的,乃至到了色界天的时候,他是男女欲都断除掉。每一个色界天人都是中性身,中性身的人他如何能够修双身法呢?那表示色界的人不可能求得解脱吗?显然这是不符道理的。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我们要修学佛法、我们要信仰宗教、我们要修行,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难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入胎因缘)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若有众生欲入胎时,因缘具足,便得受身;若不具足,则不受身。云何名为缘不具足?所谓父母起爱染心,中阴现前求受生处。然此父母赤白和合,或前或后而不俱时,复于身中各有诸患。若如是者,则不入胎。其母胎藏,或患风黄血气闭塞,或胎闭塞,或肉增结,或有碱病,或麦腹病,或蚁腰病,或如驼口,或车辕曲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高举着爱的名义而行走于世间时,可曾看到爱和欲的天壤之别,可曾了知这爱及欲的。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所记载的一则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昔有外国有一大长者大富,惟有一子爱重无比,后日得病大困,治之不瘥,遂到无常,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佛现形其前,心安意定便得生天。父母念子愁恼便欲,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著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段意思是说:中阴身要入母胎时,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母亲正好在排卵期,这个时候父母两个人都动了情欲进事,而准备投胎的中阴身恰好现前,这就可以入胎了。但是在入胎的过程中,也有三种过患,会使得中阴身无法顺利的入胎:第一是产处过患。意思是说,如果母体有种种妇科的疾病,就无法受孕,即使受了孕也会导致流产,或者使胎儿产生先天性的缺陷。第二是种子过患。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所热恼: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不可,更不可随便与异性为友,不堕情欲之中,保持清凉,不生热恼。25.造业可爱:一个女孩子,所作所为,一切行为,都要使人不生厌恶,身、口、意三业为善,都要使人有一种清凉爱乐的感觉才好。26.内无有失: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内心上都要时刻光明觉照,起心动念,不可误失。27.外亦无误:一个女孩子,只要随时保持心念没有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不仅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而已,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导众生的次法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开始的。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也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所热恼: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不可,更不可随便与异性为友,不堕情欲之中,保持清凉,不生热恼。25.造业可爱:一个女孩子,所作所为,一切行为,都要使人不生厌恶,身、口、意三业为善,都要使人有一种清凉爱乐的感觉才好。26.内无有失:一个女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内心上都要时刻光明觉照,起心动念,不可误失。27.外亦无误:一个女孩子,只要随时保持心念没有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在经过这四万二千年修行之后,有一次因为某种因缘他来到一个大城,这城里住了一个女人,名字叫作伽咤,这伽咤看到光明婆罗门色相端正,就生起了贪欲爱乐之心,走到光明婆罗门面前向他敬礼。这时光明婆罗门就问伽咤:你对我是不是有什么希求而来到我面前敬礼?伽咤回答说:我请求您这位婆罗门修行人能与我共结为夫妻。光明婆罗门就告诉她:我是修行人,我已经不对女人生起贪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下班给孩子买点零食,他说我助长孩子贪欲;我去看我妈,陪老人家唠嗑,他说我就知道浪费时间,不知道劝老人家修行;我晚上睡前看看小说,他说这些书都有毒,只要不是他们圈子里的书,都是有毒的,都是披着外衣的撒旦。在我面前从来都是死犟,和他那帮朋友在一起倒好,动不动就表示忏悔。你不知道啊,前几天他因为转发一篇啥文章,后来好像觉得不合适,删除后又在朋友圈公开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谈男女时,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欲界众生?所谓众生,就是依恋着身中色、受、想、行、识五阴,而起惑造业的有情;就是指,因为无明覆藏流转生死的凡夫。所以我们这个众生相,就是五阴和合相;之所以有五阴和合,是因为有着如来藏含藏着一世又一世的无明染污业习,所以会有一世又一世的五阴缠绵众生相。慈悲伟大的佛陀祂非常善于譬喻,祂说:这个如来藏法身,过于恒河沙的时间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美好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固然是人之所欲,但是不必要因为眼下婚恋的不如意而自怨自艾,因为一切皆有因缘,反悔不来,强求不得。与其抱怨,不如将婚恋的不如意作为自己修学佛法智慧,累积福德资粮的逆增上缘。相信智慧和福德的增长,会让你的生命品质、家庭生活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因为佛法是心法,而世间一切万法皆唯心所造。把心弄明白了,把心地修平整了,处处都是良辰美景,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七情六欲,六根五欲,一般是用来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但其实这并不是佛法中的用语。在传统的佛法里面,只有六情五欲的说法,而不是七情六欲。我们就先由佛法中的六情五欲来探讨,然后再来说明七情六欲的部分。在佛法里面,六情其实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只是六情是比较早期的翻译用词,后来就都翻译成为六根了。例如在《大智度论》中有说:【六情、六尘和合,故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