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就如前面所说的,神通的修证必须要依禅定正修之后,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然后才能够证得;四禅八定都是意识的境界,都是三界中有漏有为法;由四禅八定而引生的神通,或者是说由欲界定、未到地定而引生的粗劣的神通,也都是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不离意识境界。如果离开了禅定的三昧,那就不能够得到世间法的四禅八定,当然就更没有神通力可说了。而且,三界一切的有情的神通境界 | admin 2020-06-08 |
|
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三果阿那含人,已经断尽了对欲界的执着,所以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的增上。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 | admin 2020-06-08 |
|
欲界爱的具体显现,主要就在五盖障上(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要很用心的去舍离。五盖障的内容: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着贪爱于五欲法,贪着欲界当中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缘五欲的境界;对于五欲有执着,如此的热恼,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的境界上面,生起 | admin 2020-06-08 |
|
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业障,不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 | admin 2020-06-08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admin 2020-06-08 |
|
而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是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和业障,不宜用性障来取代业障。--------《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二第0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三障,一般 | admin 2020-06-08 |
|
有时候有命很好,没有命就没有办法了啊!但是众生不然,他们有命而说好,是因为可以在人间享受五欲啊!可以有大名声、大权力……等等,所以落到命浊中,因此他就无法把识阴给丢掉,因为识阴灭了以后就没有名声与权力了,这就是命浊。古时天竺外道所能证得的最高境界,就是识阴的境界,因为修学四禅八定者最高的境界就是非想非非想定嘛!在非非想定当中,他认为可以 | admin 2020-06-08 |
|
(七)为所求不得苦;分为事与理两方面来说;一是事相上所求不得,包括人、事、物三类,人;求子女、求配偶、求长寿等;事;求官求职求名,求官司胜诉,求冤狱平反等;物;求钱财、求住宅、求文物珠宝等;人皆有求,求而不得,自然为苦,人的无穷,不可能一一实现,因此而升起诸多痛苦,所谓欲壑难填说的就是这个理。二者是从理上说;众生都不能离开出生这个法,想让这个我不要 | admin 2020-06-08 |
|
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想象:“这个是欲界,这个叫色界,这个叫无色界,出了三界的处所地方,这些叫做三界外的世界。”没有!根本没有三界外的世界,出三界时其实也没有地方可出,只是十八界的自己消失了,没三界外的世界存在,所以也没有一个我出到三界之外。所以出三界者,无三界可出。我们如果依照《金刚经》上的说法,可以这样来讲:“所谓出三界者,即非出三界 | admin 2020-06-08 |
|
”三界的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欲界有”就是在五尘中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就是能了知、能领受淫欲的乐触的觉知心;不管性高潮时多么专注在乐触上而起不起妄念,仍然是意识觉知心,但是藏密却将祂当作是真实心。“色界有”就是那个一念不生的觉知心、作主的心;“无色界有”也是这个心,但是离开了色法,没有色身了, | admin 2020-06-08 |
|
次如定共戒:以诸佛子修定有成者,依其定境修证,分别能伏欲界贪、色界瞋、无色界痴,故依定之有漏功德不违佛戒,不依佛所制定戒相而持。三如道共戒:三乘弟子以见道修道故,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自然不犯佛戒,不取佛戒。是名三种非取相戒。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 | admin 2020-06-08 |
|
经文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乃妄见妄习的众生之所欲,此时众生的情与想二种习气,交互生起。什么是「情」?《楞严经》卷8中佛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 | admin 2020-06-08 |
|
经文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乃妄见妄习的众生之所欲,此时众生的情与想二种习气,交互生起。什么是「情」?《楞严经》卷8中佛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 | admin 2020-06-08 |
|
由十八界法的假合,成就欲界人类之五阴。六识界全体即是识阴。[2]五阴十八界虚妄,是佛法基本常识。六识依根而立名,[2]以前五识和第六识来分述。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是有色根,五识的立名,是因为随五色根而立的缘故,所以眼识就依眼根的能见外色尘功能而立名为眼识,意谓眼根有见外色的功能、眼识有分别色相的功能......乃至身识依身根的能触冷热......等功能而立名为身识。(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往世的五阴造了人天善业,应该往生欲界天受报;可是因为你发了愿,愿意留在人间继续修学佛法、利乐众生,所以不受天报,过去行五戒十善所应得的欲界天身的果报,时节因缘就不成熟,所以报器的欲界天身因这个因缘就不成熟、不具足,往世的天业就不受报。所以业缘纵使成熟了,来世想要受报也得要待时与待器。好,那么这个业呢,再讲得详细一点,它会成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我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的世间清净,是由信、进、念、定、慧的信根产生信力,而得身口意的清净,由此不造诸恶;进而能够降伏欲界爱,入证初禅乃至四禅;或能降伏色界爱,入证四空定;这都是属于世间清净的范围,因为不出三界法。出世间清净是由闻熏断我见的正见,深信不疑,如实去思惟、观察、修证,就开始有了一分出世间清净的势力。三乘菩提的修证,都是属于出世间的清净,不落于三界爱染法中;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着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出家菩萨一切都是十方信众供养,在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上要少欲知足,所谓道从知足,非无厌得。我们也来举阿含里面,佛陀曾这样来开示,要如何才是真的知足: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着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佛陀说这些世间的有为法——五欲六尘等有为法,它是无常变异,最终是归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着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学佛之正见一》<第07集我见、烦恼、五阴>正纬老师那什么是(声闻菩提所说的)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