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彼大水聚退下,有大风阿那毗罗吹掷水沫复成宫殿,界六天宫殿次第而成。大水再减,大风吹沫而成须弥诸山、咸海四大部洲。如是经20小劫,世间成立。过去庄严劫千佛出世住二十小劫第1小劫 此八小劫中无佛出世。众生按住,有色界天福尽者来生此界,他方众生来生此界 第2小劫  第3小劫  第4小劫        第 三摩地

2018-07-22

5中劫界 他化自在天3里934400万年化乐天2.5里233600万年兜率天2里58400万年夜摩天1.5里14600万年忉利天1里3650万年四天王天0.5里912.5万年注:单修五戒十善感生四天王天、忉利天,修五戒十善兼修定(未得初禅,证得界定或未到地定)则感生夜摩天至他化自在天。由旬据大唐西域记载,旧传一由旬为四十里,印度国俗为三十里,佛教为十六里。其和现代单位的换算还不明确, 三摩地

2018-07-22

诸贤!云何正命?谓圣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诸贤!云何正方便?谓圣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 三摩地

2018-07-22

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经典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善知识摄受,少者一劫,多者十劫,一定会退失菩提心。因此,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过去曾经明心过,但因为没有遇到善知识摄受,遇到恶知识而退失菩提心,因此退入凡夫不善恶中,无法成为习种性人 三摩地

2018-07-22

 引子------觉林菩萨偈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 三摩地

2018-07-22

初果所断烦恼为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界烦恼之贪着;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1.三缚结所断烦恼,先要断我见,再来断疑见和戒禁取见。断疑见是指由于已断我见故,对于我之错误见解,已经了知,无复生疑;亦因断我见故,于诸方大师所说法中,能如实了知他们是否已断我见。断戒禁取见,是指对于外道所施设戒法 三摩地

2018-07-22

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 三摩地

2018-07-22

在大乘经典之中,即使是外道,即使是想杀佛之人,即使是大力鬼王,即使是示现姣好身相以勾牵众生者,许多人都可能是不可思议的大菩萨,因此这些大菩萨修行的行径都是和二乘人所执取的修行正道大相径庭,或说是表相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既然和二乘声闻行事风格在在不同,请问二乘人如何理解,如何叙说此中真义呢?12.所以总上所说,对于大乘法义所说之真正佛、法、僧都无法出 三摩地

2018-07-22

再次断五种下分结剩下的二个:「界贪、瞋恚」配合初果时已断三缚结「我见、戒禁取见、疑见」,成为三果圣人。最后断五种上分结:「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我慢、无明」,成为四果阿罗汉。二乘人证四果得解脱,舍寿入无余涅盘,但是又害怕灭尽蕴处界全部,入无余涅盘而成断灭空,因此佛在《阿含经》、《大众部阿笈摩》中,说有「根本识」仍存;《上座部》中说有「有分识」,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般众生来见佛时,佛看他的缘不很成熟,就为他讲如何保住人身,一定要持五戒;如何往生界天?你要修十善业。如果想要进一步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你要修四禅八定;这就是人、天乘。如果讲完了以后,看他心性转变了,犹如白曡易能染色,就用胜妙的色彩把他染上去,那就是为他宣讲解脱道乃至般若、唯识种智。对于五浊恶世的众生,一定要这样次第性的施设,由浅入深来做渐次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佛陀只说了小乘法,那为何小乘经典要说三转法轮?即使只是提到一点点,也还是有,就不能够否定,那其它两转法轮何在?为何不根据大乘经典而阅读,这样来真正了解佛陀到底说了什么呢!佛陀所说的小乘法,提到了灰身灭智,如是趋于无余涅盘,既然如是,为何还有「菩萨」这样「觉其它有情」的有情呢?既然永不受后有,这为何不是断灭呢?为何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何况印顺法师根本不信受大乘佛法法义中最殊妙的核心:如来藏,对此他是绝对无法信受的,既然如此,到底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而言,是谁来集结这一大事因缘的最重要经典呢?这史料上虽不足以显示到底是如何编纂成大乘经典,如此除了上兜率天,请益当来下生弥勒菩萨,恐难决了!然如上所说,菩萨无有必要对此尚且不是三贤位的众生多说,以非当机故!虽如是,论述的记载大都说《 三摩地

2018-07-22

二十一、色鬼这种鬼前生以行淫而获取钱财,由于不布施福田。因此受饿鬼之报,他们人间,以妖怪之形出现,与人行淫,以求活命。二十二、海渚鬼这种鬼前生在旷野中,见到有人生病,他不仅不照顾病人,反而骗取病人的财物。因此成饿鬼之后,生在海中的小岛上,他们受到的寒冷及闷热的痛苦,是别人的十倍。二十三、阎罗王执杖鬼这种鬼前世时,亲近国王大臣等权贵之人,专门做暴力 三摩地

2018-07-22

至其满月,生之时,业风催促,头下向产门,如两石夹山。出胎之后,冷风触身,苦痛甚于刀刺针灸,难以言喻。二者生是余苦所依——因为有了生身以后,其余的老苦、病苦、死苦……等都踵随而至。因此,生苦不仅是说生的自体是苦,由生为因而引生种种身心上的苦受,皆名为苦。二为老苦一者增长——谓由少至壮,由壮至衰,气力渐渐羸弱,动止不宁 三摩地

2018-07-22

舍离爱志求圣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脱。足步虚空来游此国。弘宣流布遗教。自兹已降风俗淳信。伽蓝数百所。僧徒二万余人。]从佛教传入锡兰的时间看,结合部派分化的时间不难推断:佛教传入锡兰在阿育王第二次结集之后,已经至少分化为大众部、上座部。由此又产生另一个问题:佛教传入锡兰时,是二部兼有?还是独其一部?早于玄奘的法显于西元399年离开中国去印度求法,于五世纪 三摩地

2018-07-22

识阴共有六个识,为了见色而有眼识,为了闻声而有耳识,乃至为了知种种诸法而有意识。很多学佛人知道识阴是虚妄的,却又总是误以为意识觉知心是常住的。可是,意识被含摄在识阴中,只是识阴六识中的一个识;意识永远都不可能是常住法,因为每一世的意识永远都是只有存在一世。从理上来说,意识每天晚上睡著以后就不在了──间断了,间断以后要在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生起,一定要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接着又说:之所以会有爱憎,是因为有念心的缘故;当念心除灭了,爱憎也就跟着消失了。佛陀又说:爱是由觉观了知而来的,当有觉观了知的时候,就有了爱;而当觉观灭掉的时候呢,爱也就消失了。天帝思惟了一会儿之后,就说: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是众生的觉观了知又是怎么生起来的呢?觉观的根源在哪里?要怎样才能灭除呢?佛陀就开示说:帝释啊!觉观忆念是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有种种过患,就像涂在刀上的蜂蜜,舐者贪著甜味而没有察觉会有伤舌的过患,众生贪爱五之乐亦然,为了追求短暂的五乐受,甚至造作种种恶业亦所不惜,却不知五无常终将失去而受痛苦。而对于贪著五的爱味,只会使人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乃至造恶堕落三涂而使未来世受无量苦,所以有智慧的人自当选择远离。五就是指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事,以及色、声、香、味、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众生所居住的环境不出三个地方:界、色界,与无色界。界最低下,无色界最高,色界则处在中间。界又有十个不同的居住环境,色界有二十八个不同的环境,无色界则有四个不同的居处。这三个环境,统称为三界,我们众生就居住在这三界里,依照着我们生前活在界里的人间时,所做善业与恶业的多寡,来遭受报应,个个有不同的境遇。众生若是做了善事,就投胎出生在天界,在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我们也跟大家提的就是说,少知足、随缘因应这个原则,的的确确就是许多人主张用这个方式,来帮助大家因应现在社会上忙的压力,甚至于因应社会上各式各样烦恼的来源。可是,我们在上一集里面有特别特别提醒大家,现在在这里仍然要再次的提醒大家,也就是说,观众朋友们不要因为随缘里面有一个缘字,有一个缘字,甚至是说随顺因缘有因缘这两个字,就一看到因缘这两个字,就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