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什么是别境心所法?除了五遍行心所法,是八个识统统都有之外;还有另外五个法,是别境心所法,就是、胜解、念、定、慧,就是我们会起一种想要作什么这种的求,这个求不是强烈的贪爱,只是我想要作个什么;想要作个什么这样的,然后去胜解,去了解一个境界。譬如说我们可能听到一个声响,就想要转头,那就是一种;想要去了解的这种别境心,我们去理解它是什么东西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界中,常与五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三摩地

2018-07-23

除了这样的情况之外,又有另外一种能够生于安乐的情况,而同样是菩萨与一般人所共同会有的,但是却以菩萨的情况较为殊胜,那就是知足常乐!一般人若能够知足,那被五的财、色、名、食、睡所束缚的烦恼,当然就会比过分贪着五的人要来得淡薄,所以当然就有多一分的安乐。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假如有人常常觉得说在五上没有办法满足,所以就一直认为自己真的是很不快乐!然而 三摩地

2018-07-23

以致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界天享受胜妙五之乐;乃至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受用禅定之乐。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有的人也许又会这么想:啊!太好了,来世能够快乐生活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开始努力的去修福。正当你努力修福的过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探究这样的不净法,都已经堕入常见外道中,连最基本的我见都没有断,还以圣人自居,真是颠倒啊!为什么说他们是附佛外道?一者,佛早在二大无量数劫以前断除了界最重的贪爱,知道那是生死流转法,还会用这种不净法来教导众生,让众生在三界流转生死吗?显然不会嘛!因为世尊教导众生都是清净的法,可以让众生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可以在解脱道了生脱死,或者是在佛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这最后的认识很重要,不可以允许有人把外道法(如界之甘露及有为神通)拿到佛法里安置、说这就是佛法--将外道法来取代真正的佛法。佛也说过不可以执著无因论的缘起性空(如古天竺月称、宗喀巴,今印顺法师及),所以佛在经里说:若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责怪;如有人执空见,说一切法皆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执著这种空见小到像一根毛发析成十六分之一那么细,我也不容许。因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这样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人间,是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更进一步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造了十善业而不犯众生者,可以生到界六天,享受界天的胜妙五;但是造了十善业以后,如果因为无知、迷信而诽谤、破坏,就必须先下堕地狱受长劫尤重纯苦,苦报受完以后,才能转生到界天中享受天福。这些业种都是由自心如来藏所执持,并不是处处作主的意根所能执持或者予以弃舍的。有情众生于三界之中受尽一生所应受之苦乐果报以后,又由如来藏执藏这一世所造善恶业种,而转 三摩地

2018-07-23

其中所含摄性障,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二、所知障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也可以说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三、业障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之心,率性耿直,每多慈悯众生而救之;是故若见大师误导众生,令诸众生同入邪道、久修不证、虚耗资财光阴者,辄生恻隐之心,不忍独善其身,乃行方便而为众生委婉说之。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大多崇拜表相大师、习以成风;诸方大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嗔恚,故谤菩萨,令诸广大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佛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身现佛教僧宝之相,暗中和平转易佛教法义成外道法;今时若不加以揭穿及阻止,未来将再度重演古天竺密教兴而佛教亡之故事;如是身住如来寺院、穿如来衣、食如来食,却是假说如来法、以灭如来法,消灭佛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将令佛教唯余佛寺、佛像、僧人、及佛法名相,本质则同于印度教享受淫乐之世间宗教,重蹈古天竺晚期密宗佛教僧人公然享受女淫乐之覆辙,师徒同堕地狱 三摩地

2018-07-23

微妙比丘尼就跟她们劝告说:“你们应当舍离男女的贪,要想:‘男女的贪会破坏你真正的今生以及未来世,让你的未来世会更加地痛苦。’”她就说自身的例子:刚好她这一辈子就是一个长者的女儿,家里面也是很富贵;可是等到她嫁人以后,就发生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事情是什么呢?当她嫁人,她丈夫是一个梵志,就是一个修行的人。嫁过去以后,后来她 三摩地

2018-07-23

迦叶!譬如劫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沉没;如来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于此则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事:一者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发起菩提心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发起菩提心之后,若能不退初心,更是极其稀有难得。众生所以不能成佛,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曾听闻过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要保持我们的清净心;让我们的根与尘不会接触这些画面,就不会增长这样的界贪爱;这样,我们邪淫的势力就不会在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成形,将来遇到因缘,也不会有不好的因缘业果产生。(二)遇到多劫的亲密眷属,相互在佛道上砥砺,才是真正的爱护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这一世的因缘,很可能过去世他们就是夫妻,所以因缘际会了以后,就会发现彼此非常契合、非常谈得来,但是双 三摩地

2018-07-23

经过此一事件,龙树自内观察、思维之后,深感到所学得不究竟,领悟为苦本,而转依佛法,学习大乘。他先发心,求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读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诸经,都无得处。继而诣雪山中深远处之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大乘法)传法给他。他诵受爱乐,虽知实义,却未得通利。因此开始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纶,但是此间阎浮提中已遍求不得他真正所要 三摩地

2018-07-23

说明嗔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嗔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这个法;贪是指众生对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的境界,产生了执着、贪爱的心念。嗔就是从自己喜爱相对的境界所生起;也就是说,由于违背(妨碍)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或者是说让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没有办法继续现起(维持),所以就产生了恼怒、厌恶等心念。所以嗔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因为这个缘故,捨报以后能生界天享福而不去,能生色界天享福也不去受生,永远选择在人间;因为生到界天、色界天中,想要修福德很困难,几乎是没有福德可修的。在人间修福太容易了,即使遇到一个冒充的乞丐,你也可以修福德,你给他十块钱也是修德;他的福德损失了,他却不知道;他被你种了福田而他不知道,还洋洋得意的想:这家伙又被我骗了。他一面向你点头:感谢啊!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