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智度论》卷十一)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之乐的时候,虽然感到很快乐,但这一切世间财物都是无常易灭之法,是与国主、盗贼、水、火以及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是无法单独受用的。当国家课重税,横徵暴敛的时候,或是遇到无情的水灾、火灾、地震等天灾,或是遇到强盗、小偷的时候,财物都很难留得住;如果又生了个不肖子,有再多的财产也不够他花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世间人,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总是想把握今生,尽量过著享受五的生活,不但想要把所有的福报,都尽量用尽,有的甚至还不断地扩张信用借贷,觉得这样才不吃亏。却不知道说,众生正是因为自己把所有的福德都消耗完了,未来世无可受用,所以才会往生到饿鬼道去受苦啊!所以听闻以及信受佛菩萨所开示的这些正理,非常的重要!不然很容易就会被无明贪爱所驱使,而堕落到三恶 三摩地

2018-07-23

而支持自己这样做法背后的理念,却不是光明正大的!说穿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而做!原来自己的本分应该要照顾家人,热爱工作,才是正确的做法;可是自己选择的却是远离家人,远离工作,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在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虚幻想象以及偏差行为之上,还美其名曰学佛!现在看来那根本不叫学佛,因为真正的佛法根本不是那样的。虽然是因为自己误会了佛法而犯下的过 三摩地

2018-07-23

】(《大智度论》卷十一)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之乐的时候,虽然感到很快乐,但这一切世间财物都是无常易灭之法,是与国主、盗贼、水、火以及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是无法单独受用的。当国家课重税,横徵暴敛的时候,或是遇到无情的水灾、火灾、地震等天灾,或是遇到强盗、小偷的时候,财物都很难留得住;如果又生了个不肖子,有再多的财产也不够他花 三摩地

2018-07-23

有少淫。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持佛法藏。17.不堕一切诸恶道中。18.生于人天不以为难。19.不离见佛。20.不离闻法。21.不离供僧。22.得识宿命。23.生净佛土。24.生生之处 三摩地

2018-07-23

(八)少于贪。(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守护。(十三)无量诸天加其威德。(十四)眷属亲友无能沮坏。(十五)有所言说人必信受。(十六)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十七)得无所畏。(十八)多诸快乐。(十九)为诸智人之所称叹。(二十)善能说法众人敬仰。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二十?(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3)得好正意,(4)得强志力,(5)得多智慧,(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7)当得少,(8)当灭嗔恚,(9)当灭愚痴,(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19)智者 三摩地

2018-07-23

有少淫。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持佛法藏。17.不堕一切诸恶道中。18.生于人天不以为难。19.不离见佛。20.不离闻法。21.不离供僧。22.得识宿命。23.生净佛土。24.生生之处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火烧功德林正是瞋恚心生起时的最佳写照,尤其是菩萨道行者,瞋恚会断送和众生之间的法缘,影响非常深远,比起贪的过失更是严重。所以古德才有宁起贪见如须弥山,勿起瞋恚如芥子许。的警语流传后世。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 三摩地

2018-07-23

《撰集百缘经》卷10〈诸缘品〉第10: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食噉。时彼小龙命故未断,遥见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寻即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名曰负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为立字,名须菩提。年渐长大,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畜生,则便瞋 三摩地

2018-07-23

《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冀真乘,徒劳勤苦。4“诸佛无上的胜妙法道,必须经历久远时劫的努力勤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能履行一般人难以实行的,要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哪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获得真正的大法。”这是达摩大师对二祖慧可所说的话。当时达摩大师在嵩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要先赞叹提问题的这位学人,因为一般人通常不一定会自己承认或者是观察到自己有上述的问题,这表示说,这一位学人已经能够去观察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也愿意试着去改正它;这不妨是一件善行,所以是应当要随喜而且要赞叹的!说明瞋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瞋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的这个法;这是说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或者是财、色、名、食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什么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其实就是忉利天,是界的第二层天。忉利天位于须弥山的顶端,周长一万由旬,中央为帝释天,天主帝释居住在中央的善见城天;他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个天,所以总共有三十三个天,所以忉利天又称为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人身高一由旬,他们的寿命一千岁,忉利天的一日,相当于人间一百年,所以忉利天天人的寿命,相当于人间三千六百万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火烧功德林正是嗔恚心生起时的最佳写照,尤其是菩萨道行者,嗔恚会断送和众生之间的法缘,影响非常深远,比起贪的过失更是严重。所以古德才有宁起贪见如须弥山,勿起嗔恚如芥子许。的警语流传后世。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嗔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嗔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火烧功德林”正是瞋恚心生起时的最佳写照,尤其是菩萨道行者,瞋恚会断送和众生之间的法缘,影响非常深远,比起贪的过失更是严重。所以古德才有“宁起贪见如须弥山,勿起瞋恚如芥子许。”的警语流传后世。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 三摩地

2018-07-23

《撰集百缘经》卷10〈诸缘品〉第10: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食噉。时彼小龙命故未断,遥见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寻即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名曰负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为立字,名须菩提。年渐长大,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畜生,则便嗔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个修行人,他既然要从事离的修行,他既然要从事不舍众生的修行,所以能够安忍、能够忍辱,那是一个基本的行谊;尤其是,如果人家知道你是一个学佛人,然后你的嗔心又非常的重,人家一定会想:为什么你一个学佛人,嗔心都还这么重呢?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非常不高兴的时候,演也要把它演成我们对这件事情不会那么在意。 (原标题:面对嗔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说明嗔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嗔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的这个法;这是说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的境界,产生了执着贪爱的心念。那嗔是说从自己喜爱相对的境界所生起;也就是说,对于违背自己的贪爱执着的境界,或者是说让自己的贪爱执着的境界没有办法继续现起,所以就产生了恼怒、厌恶等心念。所以嗔有时候是从不顺 三摩地

2018-07-23

治贪:红粉佳人,无非来日的骷髅。死了,脸色变成惨白...肌肤变得黑紫,封于棺内,埋在地下六尺之处。细菌首先从肠胃发...次及四肢全身...全身肿胀,后...腐化渐渐陷落及烂尽...剩下一层腐皮包着骷髅,眼眶已成空洞,红唇消失露出森森牙齿...头发,指甲却仍在生长…再过些年,那架骨头也散了,慢慢腐烂败坏。胀想,观象俊男美女死后尸体膨胀的恐怖。青瘀想,观象死后全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