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出家菩萨一切都是十方信众供养,在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上要少知足,所谓道从知足,非无厌得。我们也来举阿含里面,佛陀曾这样来开示,要如何才是真的知足: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无厌,消散人命,恋着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佛陀说这些世间的有为法——五六尘等有为法,它是无常变异,最终是归 admin

2020-06-08

  什么叫做五上分结?相对于五下分结而说五上分结,那就是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无色界爱的结、慢的结、以及掉举的结,合并称为一念无明。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 admin

2020-06-08

  断五下分结是说断三缚结后继续再断贪,后断瞋恚,连同前面三缚结,总共是五个结。三缚结断了之后,再断贪、瞋恚,就是三果人。断贪而不断瞋恚,或者断瞋恚而不断贪就不是三果人,只能称为三果向,这两个结是贪先断,瞋恚后断。不是说他没有了的行为,而是他心里面绝不想念淫和世间的财富、眷属、名声、权力的。贪的断除,在菩萨来讲,和声闻不同。声闻断贪 admin

2020-06-08

  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 admin

2020-06-08

  故在此劝请大心的菩萨,圆满自己道业所需的菩萨性,当请阅《优婆塞戒经讲记》各辑,仔细阅读思惟,并以书中法义在自己的生活中切实履践,必能圆满成就性种性之功德,乃至成就未来入地或者成就佛道所需的璎珞庄严。--------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37期(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 admin

2020-06-08

  像这样的超度法会,藉用界中本有的召唤鬼神的事密方法,召请鬼神们前来参加法会、受用食物、聆听证悟者开示第一义谛的佛法,以及听闻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正理,可以让参加法会的人、让鬼神及怨亲债主们,都获得无上的法益,乃至使鬼神与祖先……等,可以往生极乐,脱离众苦;这样使用事密上的蒙山施食仪轨来施食,来引入三时系念法会的主题中,使他们获得无上法益。 admin

2020-06-08

  第二个烦恼名为「界爱住地」,就是贪着界的五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而以贪着男女为主要。第三个烦恼名为「色界爱住地」,就是贪着色界的境界——禅定及色界的神通等有为法,贪着色界天的种种境界。第四就是「无色界爱住地」,经中名为「有爱住地」;有爱住地的「有」是什么意思呢?自古以来,众生修得四禅八定的人很多,却仍然不能出离生死 admin

2020-06-08

  一念无明是指烦恼,也就是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有爱住地烦恼。四种住地烦恼是烦恼障,所以一念无明是烦恼的名称,它不是工具,没有作用,不能用它来破无始无明。六根不是从一念无明而生,六根是由阿赖耶识中六根种子会同父精母血而生。所以六根不从一念无明而生出来。六根无知,犹如段肉,不能破无始无明,因此不能说用六根之中的那 admin

2020-06-08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也。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 admin

2020-06-08

  三缚结所断之戒禁取见,谓于界中之种种外道所施设戒法及禁忌,及外道所取种种法,皆能了知其为妄想所设之戒禁。外道不知解脱道之正理,误会解脱之修行理论,所以有种种不如理作意之邪思维;因于不如理作意之邪思维,遂有种种与解脱无关之戒法建立,以及种种与解脱无关之禁忌施设。如是种种不如理作意所生之虚妄想,名为戒禁取见;由戒禁取之邪见,故有种种与解脱无关之戒法及 admin

2020-06-08

  界人间的色身,必须靠睡眠来停止耗费能量;在睡眠的过程中,又可以借着血液循环及呼吸,来修补细胞在白天的耗损,以消除疲劳;及补充肝脏的能量,使得我们明天又有精神可以做事及修行,这是界中的一种常态。所以在修道证道的时候,固然会有那种觉明现前的现象,但那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所要求的是:把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断尽而证得解脱果,是要把佛菩提道的所 admin

2020-06-08

  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有戒持身的话,对于五的贪婪会比较少。戒本身是可以避免五种种不好的贪婪,而能够顺五,不至于执著太深。也就是说,五只要轻微的受,在这个佛道中继续前进就好;不至于将五很浊重的部分,来困扰自己的身心,导致自己未来非常重的果报。每个阶段对于菩萨戒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不用担心受戒以后,要马上持戒圆满,这不是佛制定这个菩萨戒的标准。而每一位菩萨都是要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天魔外道,这个天魔就是在这个界天里面的第六天,就是界六天里面最高的一天----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他就叫天魔。那为什么他会是天魔呢?因为他有界爱,所以他会用他的界爱,希望一切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要把他系缚在界里面。如果有人离开了界他会很痛苦,他会说:我失去了眷属。就好像世间的国王,他总是希望说我的领土最大、我管的人民最多-- admin

2020-06-08

  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 admin

2020-06-08

  入胎来讲,一般凡夫的入胎必然是关键到入胎的境界现前之后,必然充满着界的心行,会现起,以这个心行去入胎;一旦入胎之后就浑然无知了,所以住胎位当然也是一无所知。到最后出胎之后(是全新的识阴觉知心,不是从前世移转过来的同一个识阴觉知心),当然也就对于之前所经历的前生所经历的事情一无记忆,所以凡夫对于入胎、住胎、出胎都是完全昏昧无知的。在三地以前的菩萨─ admin

2020-06-08

  如果是贪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出脓血、虫啖、骨头散乱等等可怕恶心的现象,用这样的不净观来对治自己的贪念,就可以让贪心逐渐静止下来了。那么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对于种种违逆自己情志的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