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这里所谓的快乐无极是因为什么内容呢?我们看一下继续说: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佛说无量寿经》卷2)也就是说,生到极乐国以后,所遇见的菩萨都是修道的,都是向着菩萨道上、向着佛道上去前进的;所听到的法,就是让自己要去除三界生死的烦恼,虽然在极乐世界免除 三摩地

2018-07-20

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摄受众生 三摩地

2018-07-20

在《佛说无量寿经》里面,阿弥陀佛发愿:“设我得佛,以后如果我能成就佛国的话,十方众生只要有至诚心,相信乐,想要生到我西方净土来;如果这样子,十念没有办法往生我净土的话,我就不取正觉,我就不证佛果。”可是,西方净土也有两种人是弥陀世尊不收的,“唯除五逆”——犯了五逆罪的人,以及“毁谤正法”的人,阿弥陀佛不收!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因为太阳神最多不过是界天神,界天神的境界怎么能够跟西方极乐世界的纯一清净世界来相比呢?那个快乐境界如何能够相提并论呢?可是就是有这样子的众生,他的智慧微小又浅薄,他就是用这样来否定西方极乐世界,来否定阿弥陀佛的存在,因为这样子就是所谓的无知的众生。所以也使得很多人原来是信佛的,结果他不信佛了;原来很多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不往生西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呢!他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时候,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原标题:“一句佛号概括事理”) 三摩地

2018-07-20

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的法,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更何况是诸佛净土?弥陀世尊最慈悲,九品摄尽一切众生;但是谤及诸圣人者,极乐世界尚且不能去,还能求生哪一个佛世界呢?又譬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四愿之第二十九愿云:我做佛时,十方无量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生我剎,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亦如是说。诸佛净土都不摄受诽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且五的外缘很少,我们很难厉缘对境断除一念无明,很难转化真心里面的染污种子。往生极乐净土的人,除了上品上生人及中品上生人以外,修行都很缓慢,在那个地方,你要修布施持戒忍辱,很困难啊!没有因缘让你修,没有逆增上缘,福德资橙不容易累积。(2)证悟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学佛又是速行道、易行道有七个原因我们这么说:第一、极乐世界没有恶缘,所以我们在那边永远不会 三摩地

2018-07-20

其余的三昧,有的能除淫,却不能除嗔恨。有的能除嗔恨,不能除淫。有的能除愚痴,而不能除淫及嗔恨。有的虽能同时除去贪嗔痴三毒,却不能除掉过去世的罪业。而此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以及先世罪业。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够度脱众生。如果有菩萨想要救度众生,其他的三昧,没有像念佛三昧的福德善根一样能够迅速消除一切罪恶。有佛陀为法王,菩萨为法将, 三摩地

2018-07-20

善男子!若人受持优婆塞戒,净戒者,当作如是修念佛心。若修念佛,是人则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增长悲慧,贪嗔痴断,具足成就一切善法。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念佛心,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知大意,敬请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视频——三乘菩提——菩萨正行(一)——124 三摩地

2018-07-20

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执著,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时候,哇哇落地,已经堕在畜生道中,纵使说牠曾经有愿想要求生诸佛净土,还是难以成办。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先来看界定发起的状况。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修这个佛法之前应当先修定力,尤其是要先修忆佛的功夫。这个法门也和一行三昧一样,需要先闻般若波罗密,如说修学,然后才能观像念佛,这是一个大前提。我们修学任何一种念佛法门,都要先知道有什么前提,然后能够成就某一个境界、某一个法门。绝对不能够断章取义。断章取义而想要成就一切佛法,遥不可得。据《大宝积经》这一段话说:在那个时候,有一位出家人,他很会画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天神里面,有所谓的雷神,雷神也是天神,他是界的天神。界天的天神他是修十善业道啊!十善业道他是不杀人的。你说那为什么有些人他是会被雷击而死呢?那是他过去的业,而不是因为那个雷神生气!不是这样子。所以说有些人如果或是被骗(被人家骗了)而发了五雷轰顶的这种誓愿,你可以放心你离开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恶愿它是不会成就的,因为在佛 三摩地

2018-07-20

”(《六门教授习定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心散乱?也检视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外散乱,就是我们的心受到外五尘或者依着五相应而起的心行;也就是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所扰动,对外尘的五起了觉观、心。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就像五支箭;对于五的比喻也有许多,例如说贪着五,就 三摩地

2018-07-20

而同时,假如生在界天享受五的福业,也只是受用果报而于此世能为顺益,所以也不能称为善法。这样就大致说了善法、恶法的定义跟区别。而行善后,来世是不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佛法若是依一般的区分,可以分为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跟菩萨乘。假如只是行一般的人天善法,将来的善果就只能生于界天或者是人间。除非说这一个人,他另外有禅定的证量,舍报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世尊在这一段中开示的三福净业,是学佛者之所耳熟能详的。世尊苦口婆心地说:生彼国当修三福,这是为了令未来世一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世界是不是就没有五呢?并不是如此。净土世界有非常殊胜、非常妙乐的五等着大家,只是说这种五你不用刻意去追求,佛陀都会将五的世界引现给往生到净土世界的众生来受用。所以,通过这种情况就可以知道,佛陀并不是要大家放弃目前生活上的受用以及享受,而是要避免在这个过程中,犯上许多贪著的、污秽的、乃至于不合乎世间法律的,不合乎世间道德的,甚至说是不合乎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大心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者,在此世娑婆世界的这里学佛,就应该努力的熏习第一义知见及次法的功德成就,那就你求生极乐的果德就很容易的增上。这个部分的观念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要说寻觅的熏习因缘,也要依止于善知识的开示正理的知见而努力修行,并且必须要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这些基本的功德,要这些功德。再来,我们再来看经 三摩地

2018-07-20

经典说:【此行者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倾,即生彼国七宝池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来看这段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我们看这段在说明,西方三圣祂亲自来接引。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萨,也是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怎么说:【彼行者命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部分所说到,上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西方三圣化作五百化身的阿弥陀佛来接引此人,而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