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现在我们要进入正修行第八个单元---实相念佛。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旱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 | admin 2018-07-20 |
|
声闻乘因一切五欲的烦恼,而生起苦恼,生起害怕的心。缘觉乘以世间无常,世界无常,五蕴无常,而畏惧留存于世间。但是实相念佛的人,以真如佛性是常、乐、我、净,不是声闻的苦、空、无常、无我,所以他虽然见到世间是苦、无常、无我,但是也同时体认到世间是可乐,世间是可住的。为度一切众生的缘故,能够不离一切的烦恼,和一切的众生共住,而无所畏惧;能够陪同一切有情众生 | admin 2018-07-20 |
|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 | admin 2018-07-20 |
|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譬如说天魔外道,这个天魔就是在这个欲界天里面的第六天,就是欲界六天里面最高的一天----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他就叫天魔。那为什么他会是天魔呢?因为他有欲界爱,所以他会用他的欲界爱,希望一切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要把他系缚在欲界里面。如果有人离开了欲界他会很痛苦,他会说:我失去了眷属。就好像世间的国王,他总是希望说我的领土最大、我管的人民最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1、信念佛法门必定真实欲求生诸佛净土,或者要修念佛法门,首先要有个信,没有信,不可能修学念佛法门。信是愿与行的基础。信是信什么?信是相信释迦世尊四智圆明,告诉我们这些念佛法门必定真实。念佛法门不可思不可议,太深奥、太微妙了。但是却很容易入门,所以它最契合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因此,无量无数诸佛,赞叹世尊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宣说这种不可思议的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显然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欲界天里面的一个神只,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这个既然有太阳神,那阿弥陀佛在西方,那也是这个太阳神崇拜的转换,这样一样是不分。如果有人主张这个阿弥陀佛的信仰是从太阳神崇拜而转换来的,那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迷信的,他是不知道神跟佛的差别。如果他不知道神跟佛的差别,即使他是学者、教授 | 三摩地 2018-07-20 |
|
譬如说天魔外道,这个天魔就是在这个欲界天里面的第六天,就是欲界六天里面最高的一天----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他就叫天魔。那为什么他会是天魔呢?因为他有欲界爱,所以他会用他的欲界爱,希望一切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要把他系缚在欲界里面。如果有人离开了欲界他会很痛苦,他会说:我失去了眷属。就好像世间的国王,他总是希望说我的领土最大、我管的人民最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对于眷属的争夺,对于领土的争夺----统统都是欲界爱,统统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种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归依的,是我们应该要去预防、去避免的。所以说我们人间之所以能够有人类,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最基本的、不互相杀害的道德。所以既然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既然要保得人身,我们就要维持这样的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 三摩地 2018-07-20 |
|
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讲记:菩萨如果具足福庄严和慧庄严,在一切布施时都不会产生忧悔,当他看见种种恶事时也能堪忍,不会因为众生恶劣而后悔以前所做的种种布施。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便欲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着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施百味饮食持着其前。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着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 | 三摩地 2018-07-20 |
|
欲拔众生三有剧苦。欲拨五盖并解十缠。欲令一切众生俱得解脱安处无为。即为开示二种福田。一者有作福田。二者无作福田。所谓父母及与师长。诸佛法僧及诸菩萨。一切众生修供得福。进可成道。--------------------------------------------------------大方便佛报恩经论义品第五(节录)尔时如来即入有相三昧。以三昧力令其琴声远闻三千大千世界。其音具足演说苦空无常不净无我。 | admin 2018-07-20 |
|
弥勒,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发觉净心经》卷下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隋言志德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叹阿弥陀如来十种发心,于中各随念发,若念当欲生彼,当即得生彼。世尊,何者是十种发心于彼处生?”佛告弥勒言:“彼等发心非少智者,有彼发 | admin 2018-07-20 |
|
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 | 三摩地 2018-07-20 |
|
c、意三业意有三业,心里贪财物、贪名声、贪权势、贪淫欲、甚至贪睡觉等都是贪。明明睡八个钟头够了,却偏要睡十个钟头,十个钟头刚睡起来不久,又去睡一下,这也是贪。贪主要是淫欲。十方世界的三界众生都是这样,通常要修到三果才能远离,那是断五下分结以后的事了。第二个意业我们称为瞋恚,动不动就发怒。我们刚刚讲过,有的人发怒,拍桌子摔东西,乃至拿刀子杀人。有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 | 三摩地 2018-07-20 |
|
同样的,在《维摩经》中也有说到,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卷一)另外又说到,说: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维摩诘所说经》卷一)所以,庄严佛土就是从清净自心如来而来,想要清净佛国佛土,要靠自己努力清净众生的自心如来,而产生庄严的结果。若是没有一世又一世不断地教化利乐很多众生,将来你就无法成佛;因为你的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弥陀四十八愿中的第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意思是说如果众生至心信乐,想要往生极乐,称念名号乃至只有十念,亦得往生。第十九大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遶,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是说凡发愿欲生极乐者,临终弥陀世尊与诸圣众,必定前来接引行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