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平实导师——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阴的出生丙、识阴的苦丁、识阴的苦集戊、识阴的苦灭 三摩地

2018-07-21

学人参禅开悟,需先行建立禅法的知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学人在参禅以前,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才容易悟入。(一)要有信心,自信参禅能开悟很多人不相信末法时期有人开悟,这也是一种慢心——卑慢。慢心的消除至为重要,龙树菩萨云:汝见佛性,先须除我慢(《景德传灯录》卷一)。末法时期并非就不能开悟,达摩祖师来东土之前,其师般若多罗三藏对其言:汝 三摩地

2018-07-21

他刚开始想不通,你就告诉他:你为了想要听一套好的音响,要很辛苦去赚钱;想想看,买来五十万一套的音响,你要辛苦多久才能赚到那个音响?如果你不是用已经赚到的钱,而是现在准备要赚五十万去买一套音响,你在赚这五十万的过程中,观察看看:是不是很痛苦啊?纵使痛苦已经过去了,赚到五十万去买了,买时也是苦:“这一套五十万,还真贵!我赚了好几年呢!”买回来 三摩地

2018-07-21

初果只断我见、断三缚结,名为见地:他对解脱道的见地有了,知道如何解脱生死了,但还没有付诸实行,贪嗔痴仍重;到了二果时还没有办法全离,但已淡薄了,所以二果人薄贪嗔痴,名为薄地;要到三果时才超过界地,已离界爱,已离五,所以叫作离地。所以阿罗汉如果退转,一定不是由于我见,而是我所没有断尽,所以才会有慧解脱的阿罗汉退转。但是他不久还会再成为阿罗汉,是 三摩地

2018-07-21

《大宝积经》中佛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 三摩地

2018-07-21

」但你不贪着这物质世间,还会贪着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四空定的世间。佛告诉众生:「世界从地狱直到四空天全是无常败坏之法(此即世界悉檀)。」让大家了解世界不是凡事可乐,世界有很多痛苦:天有天的、人有人的、地狱有地狱的痛苦。即使不贪恋世间,也无法出三界,因为「我」一直存在--能知能觉能作主之「我」一直存在,所以不能得解脱--因此想得解脱的人,要从五蕴十二处十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摩诃萨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 三摩地

2018-07-21

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呢!他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时候,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原标题:「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一段话可就值得探究了!所以者何?谓以天童之悟境而与大慧相较者,殊不类也!绝对不可相提并论之。此谓大慧非唯明心而已,复又从学于勤大师眼见佛性之境界,复依勤大师之指示而参究,已过牢关,并已亲受勤大师之教导而开始修习种智及华严现观境界。眼见佛性及修习种智、华严现观等三种境界,都是天童到老仍望尘莫及者;天童既是心性淳善之人,而又已经明心,焉有可能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一段话可就值得探究了!所以者何?谓以天童之悟境而与大慧相较者,殊不类也!绝对不可相提并论之。此谓大慧非唯明心而已,复又从学于勤大师眼见佛性之境界,复依勤大师之指示而参究,已过牢关,并已亲受勤大师之教导而开始修习种智及华严现观境界。眼见佛性及修习种智、华严现观等三种境界,都是天童到老仍望尘莫及者;天童既是心性淳善之人,而又已经明心,焉有可能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从此就精进的去除世间五阴所生贪、瞋的各种习气,所以贪越来越少,烦恼也越来越少。因为不离中道的缘故,空、假、中,都在他一念之中,所以他能够随顺世间的众生所施设的各种法则去生活。因此他的贪、瞋、痴(无明)非常淡薄,在解脱道上称之为薄地。在这个境界里面他具备了初地菩萨的解脱功德,但仍不是初地菩萨、称之为灌顶十住位,也就是斯陀含、再来、一来。为什么?因为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位的修行始于远离爱,然后再依如来藏为本体而发起十种信心,如果不是依如来藏为本体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就不是正方便发心,而说是邪方便发心,也就是说,必须以佛菩提道的正知见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十心具足以后,意识觉知心在熏习佛菩提道的如来藏法义时,对佛菩提道的正知见将越来越精明,不论什么人想要来欺骗他都不可能;因为他已经能够将自己所闻熏的智慧展现出来,而 三摩地

2018-07-21

即于五十二位中,以十信为外凡位(止伏三惑中界内之见惑、思惑;界,指、色、无色等三界),而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内凡位(以至止伏界外无明惑),以初地以后为圣位。又圣位中,以十地与等觉为圣位因,以妙觉为果。3。圆教:圆教义主张所有存在,本来即具足三千诸法,故自本体而言,佛与众生平等无二;然于现象上有迷悟差异,故自实践立场而言,亦宜有修行阶位等次,遂立 三摩地

2018-07-21

哥哥就推说病危,派人去请弟弟火速回来,会见最后一面。世亲闻知兄长病笃,日夜兼程赶回本国。当时无著派遣门人前往迎候,半途在一寺院中相遇,晚上并于该寺院过夜,无著就在世亲房间窗户外休息。到了午夜时分过后,无著在窗户外诵起《十地经》来。世亲听后,大生感悟。大乘甚深微妙法,乃前所未闻者。当下深自咎责,追悔过往诽谤大乘的行为。世亲回来后,出乎意料之外,只见 三摩地

2018-07-21

能够实证如梦观,一定是他对于禅定确实有所实证,至少已经发起了初禅,已经能够远离界爱;因为远离了界爱,又伏除了五盖,所以发起了初禅。有了初禅的实证之后,才能够在梦中或者是定中,能够依于禅定的力量,能够相应于过去世多世或是多劫乃至无量劫的菩萨所修行的这些过程。因为能够如实的见到自己过去所修行的种种的过程;所以经过串联之后,能够了解这一世的所行,乃至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叫做五上分结?相对于五下分结而说五上分结,那就是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无色界爱的结、慢的结、以及掉举的结,合并称为一念无明。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 三摩地

2018-07-21

故在此劝请大心的菩萨,自己道业所需的菩萨性,当请阅《优婆塞戒经讲记》各辑,仔细阅读思惟,并以书中法义在自己的生活中切实履践,必能成就性种性之功德,乃至成就未来入地或者成就佛道所需的璎珞庄严。-----《般若信箱》37期(原标题: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 三摩地

2018-07-21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法,再加上思心所的确定:决定想要利乐有情众生。然后加上遇到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发起佛菩提的菩提心来。所以说,就像众生他本来没有菩提心,但是后来有因缘熏习了,才会有菩提心啊!菩萨的心性也是一样,所以菩萨性也是先无后有,所以不可说菩萨性一定有:不可说众生本来都有菩 三摩地

2018-07-21

能够实证如梦观,一定是他对于禅定确实有所实证,至少已经发起了初禅,已经能够远离界爱;因为远离了界爱,又伏除了五盖,所以发起了初禅。有了初禅的实证之后,才能够在梦中或者是定中,能够依于禅定的力量,能够相应于过去世多世或是多劫乃至无量劫的菩萨所修行的这些过程。因为能够如实的见到自己过去所修行的种种的过程;所以经过串联之后,能够了解这一世的所行,乃至 三摩地

2018-07-21

当她要到天竺之前,辞别时,曾经对龟兹王帛纯说:你的国运不久就会衰微了。又对鸠摩罗什菩萨说:大乘方等甚深的教法,要传扬到东土,全得仰赖你的力量。但是这件宏伟的事,对你而言,却没有丝毫的利益,要怎么办呢?鸠摩罗什菩萨回答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假如我能够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虽然我会受到火炉汤镬的苦楚,我也没有丝毫的怨恨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