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著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着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着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深心发意者,乃名为发心。】( 三摩地

2018-07-21

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集对佛法以及三宝的信心。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显然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界天里面的一个神只,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这个既然有太阳神,那阿弥陀佛在西方,那也是这个太阳神崇拜的转换,这样一样是不分。如果有人主张这个阿弥陀佛的信仰是从太阳神崇拜而转换来的,那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迷信的,他是不知道神跟佛的差别。如果他不知道神跟佛的差别,即使他是学者、教授 三摩地

2018-07-21

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集对佛法以及三宝的信心。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位的修行始于远离爱,然后再依如来藏为本体而发起十种信心,如果不是依如来藏为本体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就不是正方便发心,而说是邪方便发心,也就是说,必须以佛菩提道的正知见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十心具足以后,意识觉知心在熏习佛菩提道的如来藏法义时,对佛菩提道的正知见将越来越精明,不论什么人想要来欺骗他都不可能;因为他已经能够将自己所闻熏的智慧展现出来,而 三摩地

2018-07-21

假如说把这个虚妄法当作真实法来弘传,然后把这种界贪爱最重的邪淫的法当作清净法,当作说是超越佛陀境界的法来弘传;这样的情况之下,自己本身没有在佛法中有解脱的自受用功德,又来欺诳众生,但终究这些被你误导的人,有一天也会发现说他是被骗了。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又如何来增长福德呢?所以我们说,从以妄语的这个角度来看待世间法跟出世间法就知道说,行十善它确实可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着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着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着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深心发意者,乃名为发心 三摩地

2018-07-21

于五中开示过患令离染着故说施论。于彼恶趣令出离故说戒论。令离下生上净天故说修定生天之论。二说出世法中。初说四谛论。(-----《瑜伽论记》释遁伦集撰)于是如来告女人曰。若汝得阿难比丘以为夫者。宜应出家学其容饰。答曰。唯然敬承尊教佛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者。众苦积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就说:这一位都提如果现在命终的话,在一瞬间他就会往生到善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对于我非常的生起了善心,如果有众生生起了善心,身坏命终,由于对佛生起善心的缘故,就一定会往生到善处,会生在界天当中。那都提来了之后就再三地又礼敬佛、供养佛、赞叹佛,请佛为他说法,向佛忏悔自己的这个愚痴恶业。佛就告诉都提:前世多杀生的人,后世寿命就会短;前世多护生的人, 三摩地

2018-07-21

某些得自平实导师正法而告假离去者,急为人师时如是不顾佛诫而轻易授“法”与人,从不要求学人应先就“次法”修集圆满,在学人证悟条件尚未成熟的状况下,躐等、揠苗而提前引导学人证知如来藏密意,也会对自己所摄受的随学者产生不良的影响,乃至后时心疑反谤正法,如是师徒俱有大过,如此的因缘果报当深思之。最近听闻大陆许多道场,不仅信受平实导师书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大心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者,在此世娑婆世界的这里学佛,就应该努力的熏习第一义知见及次法的功德成就,那就你求生极乐的果德就很容易的增上。这个部分的观念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要说寻觅的熏习因缘,也要依止于善知识的开示正理的知见而努力修行,并且必须要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这些基本的功德,要这些功德。再来,我们再来看经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位的修行始于远离爱,然后再依如来藏为本体而发起十种信心,如果不是依如来藏为本体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就不是正方便发心,而说是邪方便发心,也就是说,必须以佛菩提道的正知见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十心具足以后,意识觉知心在熏习佛菩提道的如来藏法义时,对佛菩提道的正知见将越来越精明,不论什么人想要来欺骗他都不可能;因为他已经能够将自己所闻熏的智慧展现出来,而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一切諸佛之所演說(非邪见外道心外求法者能开示而令众生悟入如来之藏)。】』」《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如來藏識藏 三摩地

2018-07-21

古德之修行,也只是以自己所亲证现前观察所得之根本无分别智照了一切境界的虚妄无实,于历缘对境中以此根本无分别智截断五六尘之攀缘、贪爱与执着,就这样长养法身慧命历经三十年、二十年而极为纯熟,我见、我执烦恼都不在了,想要超出生死也就不困难了。这事主要还是在于能够着力于意识觉知心如实的习行自心如来之无我真如法性,并不只是空谈高论就可以做到的。从克勤圜悟禅 三摩地

2018-07-21

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底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界爱是贪爱界法,就是贪爱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界五中享受,所以贪爱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界中,常与五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三摩地

2018-07-21

」〔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界中最粗重的男女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