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际兹末法,多诸佛子及与外道,错将欲界定、未到地定心中无语言妄想之定境,误认为无想定,便道已过四禅境界,笼罩他人,自堕妄语业中,名为可怜悯者。有诸佛子及诸外道,闻佛说言无余涅槃之中无心无觉,无有能知及与所知,便于四禅之中灭却觉知,以为涅槃,此则入于无想定中,不能入涅槃也。何以故?以彼等未证三乘菩提故。若证三乘菩提之一,了了分辨四禅四空定中之微细了知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依于意识的存在,依意识的相应这些定境法尘,不管是相应于欲界定,相应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相应于四空定——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定。这样子一个以定为禅,都不是真实的解脱,而都是外道的邪见。这样一个邪见会让这些外道,即使证得了这些四禅八定,在人身这一世的寿命结束之后,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去享受天福,终 | 三摩地 2018-07-21 |
|
e、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有人会将此定境误认为开悟。f、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g、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h、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 | 三摩地 2018-07-21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有人习定而有所成,能够粗住于一念不生而不离五尘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处而不移转、不攀缘者,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当知即是意识心。若有人能安住于无觉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于二禅等至位中,离五尘而安住于定中、清楚分明而无昏昧;如是离五尘而安住定中之觉知心,当知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诸佛菩萨于圣教 | admin 2018-07-21 |
|
」〔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女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有人习定而有所成,能够粗住于一念不生而不离五尘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处而不移转、不攀缘者,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当知即是意识心。若有人能安住于无觉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于二禅等至位中,离五尘而安住于定中、清楚分明而无昏昧;如是离五尘而安住定中之觉知心,当知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诸佛菩萨于圣教 | 三摩地 2018-07-21 |
|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 三摩地 2018-07-21 |
|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依欲界定修得五通,不知依初禅所得五通的境界,而依初禅修得五通者,能知欲界五通;乃至依四禅修得五通,能知三禅以下所得五通。故上地有情能知下地有情神通境界,而下地不知上地。外道所修有一通、二通,乃至五种神通,其神通能力极为有限。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多有证得三明六通者,然其神通也有限度,与诸佛菩萨无法相提并论,诸佛所证之神通无有限量。譬如,于神足通,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具足了无量百千三昧和法界的一切智,这就是首楞严三昧,这就是妙觉。所以我们从经题和的内容,就知道念佛圆通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修证为教、以圆通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为名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具足了无量百千三昧和法界的一切智,这就是首楞严三昧,这就是妙觉。所以我们从经题和经文的内容,就知道念佛圆通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修证为教、以圆通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 | admin 2018-07-20 |
|
我们先来看欲界定发起的状况。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三摩地 2018-07-20 |
|
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6.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7.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8.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更有人将欲界定、未到地定中之灵知心,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之灵知心,或者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短暂无念时之离念灵知,认作本来面目;其实皆未曾稍离觉知心意识境界,未曾稍离定境中之法尘,仍是意识觉知心也!如是而言之本末,说之凿凿,四处倡言自己已经证悟禅宗,已经懂得般若;及至探究彼等所言,悉属意识心境界,根本未曾亲证从来不堕六尘境界之自心如来。如斯等人,即是德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星云法师如是境界可以称说为悟,则一切亲证欲界定之外道,亦应是佛门中之证悟贤圣也!审如是,则证得未到地定、初禅、二禅…者之悟境当更殊胜也!若如是,则大乘诸经中不应说二乘圣者未证如来藏也!彼二乘圣者之中多诸俱解脱者故,彼俱解脱圣者悉皆已经亲证四禅八定及灭尽定故,然而世尊终不说彼等二乘定性圣人已经亲证大乘般若开悟之境界,终不说彼等已证如来藏。是故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如星云--佛光禅师--所说之理,而可谓为正理者,则世尊所说明心与见性之后成就佛道之言,便成妄语,应当改为一念静心而成佛道;故说星云法师此说成就正觉之理者,其实乃是谤法谤佛之说也!一念静心时,不过是短暂之静心境界;假使有人能令觉知心安静而无妄想杂念,长住一小时都无杂念,亦不过世间人所修之粗浅定境;假使每日行之,后时发起欲界定中之持身法,亦只是欲界定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