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并讲解欲界定、未到地定。3.“到达此阶段前之漫长修持,其目的在减少执著、增强定力,摄取知见。定力、知见具足,便知转折和方向。层层转折升进后,禅就出现了。大要而言,即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大乘无漏慧之现前即是禅。”4.“若开悟后悟境退失,应修定力(动夫:看话头),定力若强,悟境永不退失,即可参究‘如何是 admin

2020-08-04

  譬如有人习定而有所成,能够粗住于一念不生而不离五尘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处而不移转、不攀缘者,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当知即是意识心。若有人能安住于无觉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于二禅等至位中,离五尘而安住于定中、清楚分明而无昏昧;如是离五尘而安住定中之觉知心,当知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诸佛菩萨于圣教 admin

2020-07-06

  接著就是谈到会有一些变化了:有的人因为往世的善根,所以他在修未到地定的过程中──未到地定还没发起之前,他会先产生一个“欲界定”。当他有了欲界定的时候,就会开始喜欢打坐了,他每次一坐下来都不必用力,身体就很安定地坐住了。以前都要用腰力保持住,当他欲界定发起的时候就不必用力了;即使坐时弯腰驼背都没关系,反正他就自然地安住了。那欲界定发起,也不 admin

2020-06-20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admin

2020-06-08

  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6.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7.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8.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 admin

2020-06-08

  就如前面所说的,神通的修证必须要依禅定正修之后,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然后才能够证得;四禅八定都是意识的境界,都是三界中有漏有为法;由四禅八定而引生的神通,或者是说由欲界定、未到地定而引生的粗劣的神通,也都是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不离意识境界。如果离开了禅定的三昧,那就不能够得到世间法的四禅八定,当然就更没有神通力可说了。而且,三界一切的有情的神通境界 admin

2020-06-08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admin

2020-06-08

  [2]意识法是最难断除的,因为意识心的变相非常多,而且意识心遍在三界九地中都可以存在,所以古时往往有外道将欲界定、色界定、无色界定中的意识心,认做常住不坏的真我如来藏,所以死不掉定中的意识心,希望未来世仍然会有定中意识继续存在,认做是无余涅槃。[6]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之第六识(意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admin

2020-06-08

  可是这个其实只能称为欲界定,并且欲界定还有善根发的内涵,他也还没体验过。欲界定的善根发,有个持身法;它会把你色身持住,让你不摇动,你不必用任何力气,坐着它就不动了。这个持身法第一次发起时,你会感觉到色身就像有一层薄膜护持着不动;譬如说荔枝、龙眼,你把外壳剥掉,里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膜包住;就像那样把你包住,很舒服、很轻松的安住,这叫作欲界定的持身法。持 admin

2020-06-08

  际兹末法,多诸佛子及与外道,错将欲界定、未到地定心中无语言妄想之定境,误认为无想定,便道已过四禅境界,笼罩他人,自堕妄语业中,名为可怜悯者。有诸佛子及诸外道,闻佛说言无余涅槃之中无心无觉,无有能知及与所知,便于四禅之中灭却觉知,以为涅槃,此则入于无想定中,不能入涅槃也。何以故?以彼等未证三乘菩提故。若证三乘菩提之一,了了分辨四禅四空定中之微细了知心 admin

2020-06-08

  根本定之前会有一个所谓的近分定或者方便定,换句话说,您证得欲界定,还在欲界的层次的时候,您入了未到地定了,这个未到地定特别是指初禅的近分定或是方便定,习惯上大家都把初禅之前的近分定或方便定,特别指称为未到地定。那当然刚刚说过了二禅、三禅、四禅,在二、三禅之间,在三、四禅之间,也都有一个中间定,一个所谓的近分定或方便定。不过同样的依于通俗的用法,我们 admin

2020-06-08

  所以禅宗所指无明窠臼、黑漆桶底及六祖所谓无记空,都不是无始无明境界,只是一念不生而不起疑情,落于未到地定或欲界定之境界而已,甚为粗浅,不可便说是无始无明境界。《正法眼藏‐护法集》断尽一念无明的人,必定不再起任何妄念,故八地菩萨得意生身,不受分段生死;阿罗汉辟支佛得解脱身,也不受分段生死。但是八地菩萨破无始无明而未究竟,七住十住菩萨也破无始无明而未尽 admin

2020-06-08

  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际兹末法,多诸佛子及与外道,错将欲界定、未到地定心中无语言妄想之定境,误认为无想定,便道已过四禅境界,笼罩他人,自堕妄语业中,名为可怜悯者。有诸佛子及诸外道,闻佛说言无余涅槃之中无心无觉,无有能知及与所知,便于四禅之中灭却觉知,以为涅槃,此则入于无想定中,不能入涅槃也。何以故?以彼等未证三乘菩提故。若证三乘菩提之一,了了分辨四禅四空定中之微细了知心 admin

2020-06-08

同时,这一些法是不是也是在刹那变异的?我们在观行的时候,非常细心的去体会,我们自身当中的十八界这些法相、五蕴这些法相、六入这些法相,不论说自己是在人间,或者证得欲界定,或者证得色界定,或者证得无色界定,都要去看在这些定当中,我们的五蕴法相是不是有生、有灭?是不是不离行苦呢?所以在如实现观以后就能够知道,只要是依于这个五蕴身,在三界内没有一时一刻是常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陀出世以前,常有外道将欲界定、色界定中的意识心,误认为常住不坏的真我如来,死不掉意识心,希望未来世仍然有意识继续存在,是把定中意识误认为常住的如来藏,所以无法断除我见。意识心固然能存于三界九地中,却不可能离开三界九地而存在,绝无可能住于三界外的无余涅槃中,绝无可能住于灭尽十八界的无余涅槃中,当然不可能由意识进入无余涅槃。学佛人往往因为误认无余 admin

2020-02-21

因此假使有人想要以欲界定的离念灵知心,或者是想要以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心,来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都是虚妄想。因为离念灵知心永远都有识食,并非没有识食的;即便是三界顶的非想非非想定境界的离念灵知心,虽然已经没有了意思食,但仍然还有舍根在;既然仍有舍根存在,当然就有识食,当然就不是三界外的无余涅槃境界,是不可能出离三界生死的。若能了知四食的 admin

2020-02-21

因为平实导师可以完全不必准备数据,就可以从欲界定、未到地定,一直讲到初禅、二禅的证境,对于这里面所有的过程、内涵以及演变的状况都了如指掌呢!换句话说,忆念天人的境界而努力修证禅定功夫,当和天人一样有禅定功德时,天人就不敢轻视你;纵使你没有神通,他们也不敢轻视你。因此,菩萨应该要常常忆念天人的境界,也应当努力修证自己的禅定功夫。以上所说念佛、念法、念 admin

2020-02-21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admin

2020-02-20

细的意行阴,譬如欲界定、未到地定或初禅等至位中的离念灵知心,这类离念灵知心仍缘于四尘乃至具足六尘之觉观,都是属于意行阴之微细者。更微细的意行阴则是二禅乃至无所有处定的等至位中之意识心,这类意识心虽然对五尘都无觉无观,却仍有对定境法尘的觉知及了别。意行阴之最细者,譬如外道入于无想定(无知定)中,这时六识都已经断灭而不存在了,只剩下意根的心行还在运作(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8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