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次法的修习上面,您还得要发愿不舍人间一切众生,愿意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来救度他们。因为舍离了众生就不可能成佛。诸位想想,娑婆世界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人成就的吗?极乐世界的成就是阿弥陀佛一人成就的吗?不是!要靠摄受众生,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如果你现在发愿说:我将来成就了,我的佛世界要如何、如何......那你发了那个愿以后,你要开始摄受众生,让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第四目学佛人不吃五辛的原因>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学佛人不吃五辛的原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同时,这样如理如教如法的实践菩萨道,这样如说修行的广结善缘,这样来摄受众生,这样一世又一世的广结善缘,来成就佛道;因此而得到广大无漏的福德,同时也可以证得胜妙无漏的智慧,也得以次第的修证次法的资粮。所以,要如何广结善缘?我们举一段佛陀圣教的开示,当中有说明一些的要点。我们看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当中的一段圣教开示。佛陀说: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同时,这样如理如教如法的实践菩萨道,这样如说修行的广结善缘,这样来摄受众生,这样一世又一世的广结善缘,来成就佛道;因此而得到广大无漏的福德,同时也可以证得胜妙无漏的智慧,也得以次第的修证次法的资粮。所以,要如何广结善缘?我们举一段佛陀圣教的开示,当中有说明一些的要点。我们看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当中的一段圣教开示。佛陀说: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在成佛之道的上面,希望对于次法的资粮收集,以及障难的排除,统统都可以透过回向的这样如法实践,因此而得到利益顺遂的功德。所以,一个菩萨行者,不管是资粮的修集,或者是障难的排除,只要是能够至诚心的实践,而且又如法无倒的去实践回向,就能够促使佛道顺利无碍。因此,回向的目的是要追求三乘菩提的修学无障无碍。因此,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诸佛都劝诸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礼拜诸佛菩萨的行为当中有种种广大的利益,这些善净行是学佛过程当中应该要有的次法资粮,可以摄属在修集福德的部分。但是不明就里的人只看表面而误会,因为真正理性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误会是难免的。其实我们要知道,佛教所教导的目标就是成就佛道,成就福德智慧两足的佛地境界;所以除了必须要有福德资粮增长之外,也要有智慧功德的实证。真正的佛陀所教导的佛法内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有一句话就是,修行,比方说破参明心的这些道理,我们把这些道理叫作主要的行门,叫作主要的方法;其他的,像我们刚才讲的要消除性障,要减轻烦恼这些的事情,我们把它都叫作次法。在佛菩提道上的修行来讲,次法实际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步。所以,这个其实就是为什么佛陀在传授我们整个佛陀的教义的时候,会先用解脱道当作开始,然后再跟大家谈佛菩提道。阿弥陀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第三目植物是无情生,吃植物没有杀生>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吃肉杀生,吃植物杀生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这些法义在其他单元,已经有老师介绍过了,我们就不再重复。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了解,在法义上之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亲近、供养、奉承之后,接着还要在法义上求问;也就是说,要从善知识那里把解脱道弄清楚,把佛菩提道弄清楚,把见道应该有的知见、方法与次第弄清楚,当然也要把追求见道功德前应该有的心态、次法、资粮、条件弄清楚,然后跟著善知识修学,不久之后,佛法就可以有成就啦!接着,平实在此要教导大家依成佛之道的内涵来观察。大乘法中的善知识有不同的层次,大略来说有六个阶段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二次法难时,我们写了《平实书笺》;这次已是第三次了,我写了《八九识并存的过失》,把古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六、七、八、九、十识的诤议,明确的界定了:最多只有八个识,也不能少于八识。以后谁都别再讲第九识、第十识,我以一天两夜时间写出那篇《八九识并存的过失》,当代大师应该没有人会写这么快。我又以三个半月时间写完《灯影》,诸位不都从其中又学到很多法义了吗?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正藏》册1,页61,中8-17)——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是谁约你去轮回,共度生死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所以,法义上的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至关的重要性的。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经中开示: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已般涅槃,汝等当往供养其身。在声闻解脱道,尚且不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更何况是大乘佛菩提,更不会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在《大宝积经》中弥勒菩萨曾为大众开示: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出家仅是表相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来对于众生的教导的法与次法也是这样的,一开始的时候说解脱道或者菩萨道怎么走?倘若有许多比丘犯种种过失,这时候为了犯过失的弟子们就说犯罪的果报,然后为他们制戒,成为不应该违犯的项目,这就叫结戒。佛陀制戒为的就是要让佛弟子解脱生死轮回,不是为了要生天享福或者是为了被人恭敬供养。所以所制定的佛戒是为了遮止弟子众们造作落在生死业中,或者烦恼执著中的种种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透过参禅深入参究,就是《心经》所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因为定力、慧力、福德等次法条件,所以一念相应慧而亲证此心,因而有下列三种情形出现:第一种、菩萨亲证此空性心,随时随地可以观察祂本来就自在,不观察时,祂也自在,成为名符其实的观自在菩萨。第二种、菩萨现前观照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的法,都是虚妄法,所以菩萨亲证空性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梵呗作为一种「次法」、一种工具,是让佛有因缘可以藉这「次法」为缘,来渐次未来实证「法」的因缘;不应当有误解而反客为主,把次法当作是佛法,当作是三乘菩提佛法内涵。因此,四众有了误解之后,佛弟子们以为说,只要经常参与梵呗课诵;或者是在家们,经常去参加拜忏消灾,那就是佛法的全部,以为在修习佛法,已经可以实证佛法。如前面所说,梵呗只是诸种次法中的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的确!对于生活很苦的人来说,你跟他说要看破、放下,对他来说只是风凉话!因为这根本帮助不了他什么,他现在就是需要一块面包,需要钱,才能去缴房贷,小孩的奶粉钱、尿布钱才缴得出来,才能有生活费继续生活下去!因此要解决众生的烦恼,还是要先给他们次法,次法不只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更基本的次法是让众生能够生存在这世间,要先能找到稳定的工作,能够安居乐业,接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所以,法义上的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至关的重要性的。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