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此在佛法中容易感情用事者,情执较重者,相较无情、理性者所犯之过失为大,若不思悔改者,其所犯的过失,将会如滚雪球般愈滚愈大,其情执重者在楞严经亦有开示: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 | 三摩地 2018-07-23 |
|
』(楞严经卷八)以上四食的解释,导师在《真实如来藏》中有详细的解释,欢迎阅读,一饱纯正甘露法雨,滋养宝贵法身慧命,福慧增上,早证菩提!(原标题:我们在吃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一个有解脱功德受用的菩萨,他的烦恼一定越来越少,他对世间事情也不会太在意,会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一个菩萨还不用到开悟,只要他的净念相继功夫很好,可以像《楞严经》中说的纯想即飞,必生天上,那他就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了,他几乎一天到晚都是在忆佛的净念中,这样他的烦恼一定非常的少!他可能就是每天去上班,回家带小孩!上班的时候就处理事情,可能边处理边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大般涅槃经》乃至《楞伽经、菩萨处胎经》等,又如《鸯掘魔罗经、不退转经》等等,这些经典亦是善知识。除了研读上述经典外也应听闻善知识说法。善知识说法有许多种:有说定、说禅、说念佛法门、相唯识、说真正密意、说真正之金刚乘等,说法无量。但参禅人应有所拣择、对于求明心见性有益之善知识说法,应摄取听受,对于求明心见性用不着者,譬如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楞严经讲记?6?4第八辑》P169~170)言乃心之声也,因此重视我们的起心动念,随时反观自己的不如理作意并调整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不如理之作意调整的越多,我们的修行之路就会越顺畅。当我们的心念除了自身的烦恼之外,其他的念头全部放在上面的时候,每一刹那我们都生活在三宝的加持之中!--这种状态久而久之,自身的烦恼心念就会被放在上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现在拥挤到这个地步,六百多人挤在不到三百平方公尺的讲堂中,又闷又热又挤,我只希望大家在这里听经时拥挤不堪的窘境能够改善;尤其这部论即将讲完,接下去讲《楞严经》时,人将会更多、更挤,真的没办法改善。因为有好多人来听了义经,刚打开电梯门,看到电梯门口也是人挤人的放满了塑料椅子都坐满了,进不了讲堂大门,连鞋子都没地方摆,再也挤不进来了,又能怎么办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楞严经》卷六)所以,他的果报非常严重,学佛人不得不慎。如果学佛人修学佛法以及修集福德为先,以后成就大妄语而下堕三恶道,岂不是很冤枉吗?然而,神通境界之高下,不仅与行者定境有关,所证的智慧有关,而且与所证的三乘无漏智之差别而有种种不同。譬如有初禅功夫的人,乃是将欲界最粗重的男女贪断除,因而发起色界的初禅,当然会知道下地欲界里面的种种差别;所以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楞严定也包括前面的四禅在内,所以《楞严经》所讲的定包括欲界定、未到定,乃至四禅四空定。我们这里就不细说了,请大家自行请阅《楞严经》就明白了。(原标题:四禅八定、观禅练禅熏禅修禅、四无量心、楞严定简述)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详见本网站《净土》专栏(原标题:念佛修定的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修三摩地需要断夫妻正淫吗?亦即心与身俱不淫,如下列佛经所说?或是需要某一更深阶段才要断?《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百千劫,只名热沙。………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妙悟、皆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3、看话头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的修定法门。在禅宗发展的初期,人们的根性较好,定力也比较好。那时候,修行者大多重视定而不了解禅宗的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世间一切不离因果,修行亦是如此,楞严经中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没有找对正因,不能在正确的因上下功夫,想要收获果实就变成了妄想,如同种豆而欲得瓜终不可得。佛陀开示说,如果发心菩萨道人(善男子善女人)能为了改正错误,弥补过失破坏已经做过的恶法,也为了要遮止自己再做新的恶法,同时为了想办法把没有做过的善法做起来,同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楞严经》卷八云:“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要能实证“无瞋恨行”,就必须要自觉觉他,然后才能对任何一个前来求法的人,都是“得无违拒”;也就是说自己必须要觉悟在先,然后也要帮助别人,使别人也同样可以觉悟。话虽如此,但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想要让别人觉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众生不仅普遍缺乏正确知见 | 三摩地 2018-07-23 |
|
食用葱蒜,《梵网经》列为轻垢罪,原则上也不算重戒,但《首楞严经》将断五辛列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卷八),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如果日用饮食当中,经常有葱蒜无法避免,应该诵持楞严咒,由诵持此咒之故:「纵经饮酒、食噉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卷七)我们要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楞严经》卷8:【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讚淫怒痴,命终 | 三摩地 2018-07-23 |
|
深信因果的人当然会知道作了什么业会得什么果报,我们前面讲《楞严经》时不也说过十习因吗?也教诸位用十习因去判断一个人将来舍报会生到哪里去。如果还记得的话,用十习因也可以了了而知十善、十恶业道,可以了知自己或他人未来世要往生去哪里。十习因若不犯,未来世你要去哪里就由你自己决定;因为十习因不犯,没有恶业种子来牵制你,又有见道的功德,就没有随重业往生的问题 | 三摩地 2018-07-23 |
|
食用葱蒜,《梵网经》列为轻垢罪,原则上也不算重戒,但《首楞严经》将断五辛列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卷八),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如果日用饮食当中,经常有葱蒜无法避免,应该诵持楞严咒,由诵持此咒之故:「纵经饮酒、食噉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卷七)我们要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相类似的,而又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什么是善业、什么又是恶业?造作了何种因,会得到何种果?造了哪些业,会往生到哪个善道或恶道?像是《分别善恶报应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楞严经》等等的经典中,佛陀都随着众生的因缘,而有为众生开示善恶业报轻重,以及往生六道的差别。 譬如佛陀会开示《分别善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