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愿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着真实的这个去修证的话,必定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 | admin 2020-02-19 |
|
那另外还有人是修无相念佛,这个就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维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 | admin 2020-02-19 |
|
《楞严经》卷八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行者经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也就是从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一直修到第六住位的般若位,都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已经很明确的断除我见了,也正在参禅,而几乎要悟得如来藏,正心住于佛菩提道中。当他进入第七住位的因缘成熟时,就在六住满心位中一念相应而找到如来藏,亲见 | admin 2020-02-19 |
|
所以《楞严经》里面,佛告诉阿难说:你要教世人修三摩地,一定要先断淫心;这个淫心呢,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佛告诉阿难:修学大定的人,这个断淫心呢?不止身不行淫,连心都不能起淫念,这样才能够修得首楞严大定。所以像佛世尊如来都是以这样的一个清净明诲来传导下去,十方诸佛教导众生要修习禅定的时候,也一定要先断淫心,让身心清净。所以,如果我们要修禅定,但是我们的 | admin 2020-02-19 |
|
在《识蕴真义》第一章总说中,导师首先就阿陀那识依经论作了详细的解说,书中导师举《楞严经》卷5中佛的开示:【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这段经文大意是说: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是持身识的意思—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藏着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地流注而使得众生因 | admin 2020-02-18 |
|
初始并不如实了知佛法是如此浩瀚广大,只觉得能在此红尘俗世中找到一个安顿身心的处所,心中就已经感到无限快慰了,没想到佛法竟是如此的胜妙、深远、广大,非思议之所能及!尤其是当平实导师陆续开演《大乘起信论》、《菩萨优婆塞戒经》、《维摩诘经》、《胜鬘经》、《楞严经》、《金刚经》、《实相经》、《法华经》、《佛藏经》……等诸多大乘经典,以及从2003年 | admin 2020-02-18 |
|
因此佛陀在《楞严经》中开示:【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对于以离念灵知为真心的人,导师有一个很妙的譬喻,来证明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导师说只要在这样的人后脑勺打他一棒,他昏过去了,这时候离念灵知就灭了、就断了。这种会断会灭的心,说是实相心,是不如理的;因为还是属于有起有灭的意识 | admin 2020-02-18 |
|
平实导师.《楞严经讲记》:正智出版社,2009年11月9.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免费结缘:佛教正觉同修会,2001年1月10.平实居士.佛教之危机.免费结缘:正智出版社,2002年3月11.佛教正觉同修会.正觉电子报之《苍天有眼》连载:佛教正觉同修会,2016年12.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佛教正觉同修会全球资讯网[引用日期2016-12-20]13.萧平实.真假开悟——真如、如来藏、 | admin 2020-02-18 |
|
《楞严经》卷三说:意法为缘生于意识,《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和《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也说:意法为缘生意识,意根末那识为欲了别外境由五扶尘根缘五外相分透过五胜义根与如来藏配合产生相似之五内相分上之法尘,再转生意识与前五识了别五尘境,因意根与意识不直接缘五尘境,醒时意识需与前五识多分或少分俱起,才能共缘外五尘境,种智称为五俱意识。如色尘入眼,眼识只能了 | admin 2020-02-18 |
|
世尊在《楞严经》中说如来藏有融通妄想的功能,在《维摩诘经》中也说如来藏有了众生心行的功能;由此可知,如来藏心体当然是有了知的能力,虽然不是如同六识一样在了知六尘的境界中运作,却可以了知六尘以外的境界,就由于祂具有这种于六尘外的了别功德,因此而被称为识。识就是了别的意思,这已证明如来藏有见分;而如来藏这种了别的功能就是见分,这个见分是属于如来藏所运作 | admin 2020-02-18 |
|
《楞严经》对于五阴的论述,首先强调了,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法性,五阴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由五种妄想所变生的。五种妄想有: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颠倒妄想,由坚固妄想变生色阴,虚明妄想变生受阴,融通妄想变生想阴,幽隐妄想变生行阴,颠倒妄想变生识阴。在《楞严经》,世尊开示了五阴的本质其实都只是妄想,说色阴是起于错认色法实有、器世间真实的 | admin 2020-02-18 |
|
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日七夜勇猛精进没有睡眠,因此就导致了双眼失明;世尊哀悯他,于是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很快的尊者就得到了天眼,观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由于睡眠心所能令心识昏昧,会障碍修行者修观, | admin 2020-02-18 |
|
在《楞严经讲记》第14辑中,平实导师开示:【阿赖耶识心体表现于外的真如性,属于纯无漏性,纯无漏性的心当然是清轻之心,而不是沉重之心;可是第八识心又有阿赖耶性,由于阿赖耶性能够导致众生轮回于三界中,持续出现分段生死,这又是最粗重的。】(《楞严经讲记》第十四辑,正智出版社,页50。)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具有两种表面上看起来差异很大的特性,因此令众生难以理解及 | admin 2020-02-18 |
|
欢喜周年半岁后,因读《楞严经》,见佛说寤寐恒一如,从此疑著:……先佛所谓寤寐一如,自家分明作两般,将非所得未尽善乎?(注2)由以上的这两段记载,可看出大慧禅师悟前参禅的辛勤与审慎,虽偶尔得个欢喜处、入头处,也被名师所印可,却反覆再三地自我检视、读经求证,纤毫有疑,便不肯强作主宰、笼统承担也;必要寤寐恒一如、更作得主,才可自肯。这些年亲历 | admin 2020-02-18 |
|
但是,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详细说明,但是希望大家先远离密教部的经典;那密教部的经典,如果各位要修习要阅读的话,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密教部的经典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我们如果说能够依佛的经典,来作为判断的依止的话,那么不管上师有多大的名气,或者我们跟上师有多深的情分,其实我们如果为自己的法身慧命着想的话,还是要回归佛说的经典,要对上师所说 | admin 2020-02-18 |
|
《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相类似的,而又 | admin 2020-02-18 |
|
注6:《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即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尚为地行罗刹。(《大正藏》册19,页132,上3-7)注7:《注维摩诘经》卷1〈佛国品水第1〉:肇曰:夜叉,秦言轻捷;有三种: | admin 2020-02-18 |
|
假如说有人要我宣讲《解深密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等,我就更办不到了;因为这些经典的义理,更加多倍深妙于《金刚经》,远不是我一世就能够了解的。我万万不敢冒着极有可能错说了义经典的重罪,而只是为了要满足自己这所谓百经通的虚荣。所以说,事实上真的没有办法一经通而百经通。只可以说,一一经的基础都是此经,虽然一一经各有其深广差别不同的义理,却仍旧是出 | admin 2020-02-18 |
|
如何是一门深入?《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4)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 | admin 2020-02-18 |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 | admin 2019-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