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他日眼开方知得力楞严经云。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若不以戒摄心者。纵饶解齐佛祖。未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况平平之人。清凉国师以十愿律身者。良有以也。戒以慎为义。又曰。洗心曰斋。防患曰戒四句偈经中四句偈者。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不能受持四句偈。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能受持四句偈。山野看来。人人皆能受持。知 | 三摩地 2018-07-19 |
|
楞严经云。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想生即能思之心杂乱。相生即所思之境历然。微细流注。俱为尘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后有僧问石佛忠禅师。如何是想生。忠云。兔子望月。如何是相生。忠云。山河大地。如何是流注生。忠云。无间断想生颂(石佛)密密潜行世莫知。个中已是涉多岐。如灯焰焰空纷扰。急急归来早是迟相生法不孤生仗境生。纤 | 三摩地 2018-07-19 |
|
因读楞严经。元来里面说得极分晓。佛谓富楼那曰。同异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由是而知。世界成就因风轮所持。盖风性动摇。动摇不息。忽生坚碍。故曰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盖风与金。二物相触。于中 | 三摩地 2018-07-19 |
|
安楞严看楞严经。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处。不觉破句读了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沉吟良久。忽然大悟。后读是经。终身如所悟。更不依。此亦决定志中。乘决定信。依义而不依文字之一也。妙智居士有决定志。而乘决定信于此一段大事因缘。矻矻孜孜以彻证不疑为决定义。但未得喷地一下耳。因以此轴求指示。故引祖师为志彻禅师。岩头为罗山。安 | 三摩地 2018-07-19 |
|
因阅首楞严经。至是人始获金刚心中处。忽思智者当时所证。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非表法也。尝谓余曰。当真实证入时。全身住在金刚心中。李长者所谓。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智者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唯证是三昧者。不待引喻。而自默默点头矣。众生境界差别不等。所见不同。互有得失。除夙有灵骨。不被法缚不求法脱。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舍方便 | 三摩地 2018-07-19 |
|
万历三十年(1602),在山中的寺院读书时,因听到有人诵《法华经》中的偈颂:“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欢喜不已,认为“周孔外乃别有此一大事”,于是开始钻研《楞严经》、《法华经》和《圆觉经》等大乘经典。第二年,前往福建董岩,随无经(1548-1618年)习禅。四十五年(1617),父母去世后正式出家。慧经是明末著名的禅僧,与绍兴云门显庆寺的湛然 | 三摩地 2018-07-19 |
|
不久,去成都等地,先从师照通和尚学经问法;后又在参礼敏行和尚,研读《楞严经》;俄而游真觉寺,参学于惟胜禅师等教内前辈。约在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年)离川东下,谒见法演,于门下潜心领悟禅理,前后约十数年,终得法演真髓。法演中有“三杰”,即“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称“东山三佛”,而以“佛果&r | 三摩地 2018-07-19 |
|
又立礼首楞严经。二年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盖限之也。毁教不深。乃丕之力也。以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令鸣椎俄然而化。春秋六十七。僧腊四十七。缁素号哭诸寺具威仪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未终之前寺钟无故嘶嗄。表刹龙首忽焉陨坠。僧澄清梦寺佛殿梁折。极多异兆焉。系曰。周武灭佛法。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文昌入 | 三摩地 2018-07-19 |
|
然则志在楞严经。行在四分律。其他诸教余力则通。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策试天下出家者。中等第方度。凑应是选。诏配九江兴果精舍。后从僧望移居东林寺。即雁门贾远之旧道场也。有甘露戒坛白莲池在焉。既居是嗣兴佛事。虽经论资神。终研律成务。凑羸瘠视之颓然。州将门人医疗而不愿进药。元和十二年九月遘疾。二十六日俨然坐终于寺。十月十九日门人奉全身窆于寺西道北祔雁门 | 三摩地 2018-07-19 |
|
躬亲笔受首楞严经一部。留家供养。今筵中正有十僧。每人可开题一卷。悫坐居第四。舒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觉其文婉其理玄。发愿撰疏。疏通经义。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别诵名号计一十年。厥志坚强遂有冥感。忽梦妙吉祥乘狻猊自悫之口入。由兹下笔若大觉之被善现谈般若焉。起大历元年丙午也。及将彻简。于卧寐中见由口而出。在乎华严宗中。文殊智也。勒成三卷。自谓从浅智中衍 | 三摩地 2018-07-19 |
|
名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是也。迪笔受经旨缉缀文理。后因南使附经入京。即开元中也。又乾元元年有罽宾三藏般若力。中天竺婆罗门三藏善部末摩。个失密三藏舍那。并慕化入朝。诏以力为太常少卿。末摩为鸿胪少卿。并员外置放还本土。或云各赍经至。属燕赵阻兵不遑宣译。故以官品荣之。唐京兆慈恩寺寂默传释牟尼室利。华言寂默。其为人也。神宇高爽量度真率。德宗贞元九年发那烂陀寺拥 | 三摩地 2018-07-19 |
|
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译成一部十卷。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释迦稍讹。正云铄佉。此曰云峰)译语。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循州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量翻传事毕。会本国王怒其擅出经本遣人追摄。泛舶西归。后因南使入京。经遂流布。有惟悫法师资中沇公。各着疏解之。唐洛京大遍空寺实叉难陀传释实叉难陀。一云施乞叉难陀 | 三摩地 2018-07-19 |
|
祖师们的公案,我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个例子,只有在《楞严经》里面,有个香严童子,闻香而悟。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国,只要闻到饭的香味,一个个都悟了,鼻根猛利的原故。第四门:舌尝味而悟入。《楞严经》里面有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因为尝味而悟入。祖师的公案里面,我只见到一则跟舌头有关的,但是也没有悟入。有个当官的人,姓韦,他的 | 三摩地 2018-07-19 |
|
所以佛在《楞严经》卷十曾开示:“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楞严经》卷十)也就是说,在理上能够开悟,属于一念相应的顿悟;于顿悟时,也仅是断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我见,并不是一悟即至佛地。在事上还有一念无明的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随眠、无始无明尚未断除;所以还要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依序将这些 | 三摩地 2018-07-19 |
|
所以佛在《楞严经》卷十曾开示:“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楞严经》卷十)也就是说,在理上能够开悟,属于一念相应的顿悟;于顿悟时,也仅是断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我见,并不是一悟即至佛地。在事上还有一念无明的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随眠、无始无明尚未断除;所以还要将近三大无量数劫,依序将这些 | 三摩地 2018-07-19 |
|
未入地菩萨所见的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平实导师依《楞严经》的意涵说为“觉精”,即是第八识的见分,与六识的见闻觉知等六种自性同时同处并行运作。地上菩萨所证的佛性,则不是末学目前所知道的内涵;而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更不是末学所能想像于万一。稍后会将平实导师于诸法宝中有关四种不同层次的佛性开示,举出来为读者解说。这本书中所说的见性,是以父母所生眼, | 三摩地 2018-07-19 |
|
他们其实本来也不是以这个作为佛性,本来是以识阴六识的离念灵知作为佛性,是认为长时间的离念灵知,或者是以“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的极短时间离念灵知”作为真如心;但他们因为被平实在《宗门血脉》书中破斥了离念灵知,所以现在(此演讲时间为2005年)不得不引用《楞严经》,改说能见之性乃至能知觉性即是佛性,然后再把佛性与真如混为一谭,坚称六识的自性即是佛 | 三摩地 2018-07-19 |
|
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 | admin 2018-02-14 |